羅暢 張憲 武利
[摘要] 目的 研究了血透室護理教學中分階段目標教學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來該院血透室實習的護生共計60人作為研究對象,之后對其進行隨機分組,即常規(guī)組和觀察組各30人,其中,對照組實習生實施常規(guī)化教學模式,觀察組實施分階段目標教學,之后對兩組護生的學習成績和患者滿意度進行對比。結果 觀察組實習生在經(jīng)過分階段目標教學后,其操作成績和理論成績均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且觀察組學生所負責患者的臨床護理總滿意度高達97%,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的9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血透室護理實習生實施分階段目標教學,可大幅度提高學生的操作成績和理論成績,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使學生能夠提前了解血透室護理工作內(nèi)容,臨床推廣價值較高。
[關鍵詞] 分階段目標教學;血透室;護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7(a)-0146-02
在護生臨床實習過程中,血透室實習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過程。且血透室的管理制度和環(huán)境均與其他科室存在較大差別,因此也對護生實習帶教工作提出更高要求[1]。為保障實習生學習質量,需要對當前的血透室?guī)Ы棠J竭M行創(chuàng)新,通過分階段目標教學的實踐應用,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也大幅度提高了患者護理滿意度[2]。鑒于此,該文主要對比了常規(guī)化教學模式和分階段目標教學對血透室實習生實習成績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以期能夠為今后的臨床帶教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來該院血透室實習的護生共計60人作為研究對象,之后對其進行隨機分組,即常規(guī)組和觀察組各30人。常規(guī)組實習生年齡19~24歲;觀察組實習生年齡20~24歲。兩組實習生在受教育水平、年齡等方面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guī)組實習生主要采取常規(guī)化教學模式,觀察組實習生采取分階段目標教學模式,具體內(nèi)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2.1 教師選拔? 醫(yī)院護理部門應結合相關的規(guī)定和標準,選拔出優(yōu)秀教師參與血透室護生帶教工作,同時對教師的臨床操作和理論基礎進行統(tǒng)一安排,對其各項基礎操作行為進行規(guī)范。帶教教師必須要具備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較強的操作技能以及扎實的理論基礎,這些都會對帶教質量產(chǎn)生直接影響。因此,在選拔的過程中,一定要選拔責任心強、臨床教學經(jīng)驗豐富、見識廣闊、綜合素質良好的教師。在正式開始帶教之前,還要對教師進行系統(tǒng)化、綜合化培訓,對其樂于奉獻的精神和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進行培養(yǎng),從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培訓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認真、耐心地解決護生提出的問題和疑問,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提高護生的綜合實踐技能。
1.2.2 制定出明確的教學目標? 正常情況下,血透室實習周期均為4周。第1周的教學目標為:入科教育,包括血液透析之前的各項準備工作,設備沖洗、設備開機自檢等。要使學生明確血透室的布局、管理制度、操作規(guī)則、基本工作要求、工作流程等。要熟練掌握血透設備的功能和作用,妥善做好血透前各項準備工作,了解化學消毒和物理消毒的相關常識,包括操作的相關注意事項,透析液的配制方式、成分等。
第2周的教學目標:建立體外循環(huán),使學生能夠妥善做好患者的監(jiān)測工作。對患者血管通路的應用技巧和護理方式進行明確掌握,知曉患者在血液透析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各種不良反應和突發(fā)狀況,并能及時采取解決措施。
第3周的教學目標:中心靜脈導管的護理方式。
第4周的教學目標:主要就是患者回血的操作規(guī)程。
每一個實習周期的內(nèi)容都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教師可定期組織開展周講座,主要圍繞著急診透析指征、維持性血液透析護理、血液透析設備以及原理、患者血管通路護理等內(nèi)容進行討論和研究,發(fā)展問題及時解決。第1周學生只需要了解講座的知識即可,第2~4周要求學生熟練掌握講座內(nèi)容,并于第2周對學生進行操作考核,考核內(nèi)容主要以血管通路的護理為主,第4周對學生的下機回血操作進行考核。
1.2.3 教學過程? 教師是整個的教學過程中的參與者和組織者,其要通過自身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扎實的理論基礎、良好的職業(yè)操守等來影響和感染學生。因此,教師一般要做到以下幾點:①對血透室實習生進行熱情接待;②避免過多的灌輸理論知識而使產(chǎn)生產(chǎn)生厭倦心理,而要理論聯(lián)系實踐,使學生能夠將學習到的知識靈活地應用于實踐。
1.3? 觀察指標
①通過考試結合實踐的方式,對兩組血透室實習生的學習成績進行對比。
②通過該院自制的調(diào)查表格,對兩組護生各自負責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其中,患者評分在85分以上,則視為“非常滿意”;若患者評分在70~85分,視為“基本滿意”;若患者評分在70分以下,則視為“不滿意”。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相關參數(sh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實習生成績對比
觀察組實習生在經(jīng)過分階段目標教學之后,其操作成績和理論成績分別為(87.6±7.5)分、(90.5±6.2)分;常規(guī)組實習生在經(jīng)過常規(guī)化教學后,其操作成績和理論成績分別為(62.8±5.6)分、(77.9±4.5)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達97%,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的9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血透室?guī)Ы坦ぷ魇菐熒?、交流的過程,其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臨床造作技能、規(guī)范其各項操作行為、鞏固學生的理論基礎,更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實踐過程中,為確保帶教工作效果和質量,教師可通過學生反饋,發(fā)現(xiàn)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各種缺陷和不足,并進行及時改進,使其更好地滿足學生需求[3]。
通過分階段教學目標的實施,能夠幫助學生明確各階段的學習重點。在醫(yī)院血透室工作中,要求工作人員具備良好的專業(yè)素養(yǎng)、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因此,對于護生而言,其只有打好基礎才能不斷更好地滿足崗位發(fā)現(xiàn)需求,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4]。
分階段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可對相關實踐操作和理論知識進行有條不紊的學習,構建出完整的知識框架和體系,使其提前進入實習狀態(tài),提升學生的臨床實踐技能[5]。
在該次研究中,通過對觀察組實習生實施分階段教學,其操作成績和理論成績均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且患者護理滿意度更高(P<0.05),由此也凸顯了分階段教學模式在醫(yī)院血透室實習帶教工作中的應用價值[6-7]。
綜上所述,對于醫(yī)院血透室實習生而言,通過對其實施分階段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也有助于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提升。實踐過程中,教師應提前制定出階段的教學目標,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進入實習狀態(tài),逐漸掌握各項理論和實踐要領,使學生逐漸具備優(yōu)質護理人員所應具備的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如扎實的理論知識、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良好的責任心和耐心等,從而更好地勝任血透室護理工作,提升其自身綜合技能。因此,在今后的臨床實習帶教中也可對分階段教學模式進行實踐。
[參考文獻]
[1]? 穆霞,龍梅,張敏.分階段目標教學在血液凈化室護理實習帶教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20):247-527.
[2]? 賴妙玉,賴秀紅,朱德霞.即刻+反復回饋教學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內(nèi)瘺自我管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9):175-556.
[3]? 楊霄,魯成,楊允玲,等.新醫(yī)改形勢下信息化在血液透析室??谱o理中的管理應用[J].國際移植與血液凈化雜志,2018,16(1):445-953.
[4]? 駱美良,胡崗,李薇.情境體驗式健康教育聯(lián)合心理輔導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5,547:658-923.
[5]? 熊云錦,張敬麗,周亦倫,等.運用五星教學模式對透析病人陪護者進行高鉀血癥防治知識的宣教效果[J].護理研究,2018,32(6):914-916.
[6]? 鄭紅,劉金鳳,李秀榮.示范性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在血液凈化??谱o理人員培訓效果研究[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8,446(4):106-108.
[7]? 徐藝琳,劉軍,王琪.視頻聯(lián)合思維導圖在行動靜脈內(nèi)瘺術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西醫(y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8,4(4):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