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啟航
摘 要:近幾年,青少年犯罪頻發(fā),其中不乏有惡性事件。許多網(wǎng)友認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是自恃年齡較小,無需承擔刑事責任,法律會為他們提供了“保護傘”。因此近年來降低未成年人承擔刑事責任年齡的呼聲此起彼伏,但是深入探索撥開事件本身,最應當關注的不是某條法律是否不當,而是這些未成年人違法的原因與其背后牽涉的社會問題。社會公眾都在關注未成年人是否得到了應有的懲戒,但是悲劇發(fā)生的原因不應當放棄探尋。文中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可能因素,并就其中反應出的社會問題提出建議和相關補充,以供參考。
關鍵詞:未成年人;犯罪預防;社會因素;教育環(huán)境
引言
2018年兩起未成年人犯罪事件,使得社會輿論對未成年人犯罪問題的討論一時間甚囂塵上。兩個案例并不復雜,相似的結局,相似的年齡,相似的殘忍,人們很難想象是什么造成兩個12、3歲的孩子把恨意加持到了生母身上,并且毫不留情的犯下罪責。但是案情發(fā)生,人們憤怒于犯罪少年作為的同時,也同樣對最終的判決結果不能平靜。在輿論對法律一片嘩然時,造成少年罪案的真正原因仍然沒有得到關注和提起。
一、未成年人犯罪原因探析
事件的發(fā)生已經(jīng)不可逆轉,強化法律確實能以威懾降低違法事件發(fā)生的可能。但是要從根本解決問題,還是要深入探索事情的原因,由因索果。
家庭環(huán)境影響。孩童誕生首先接觸的環(huán)境是家庭,但是為人父母是否懂得孩子的養(yǎng)育,是否能夠教導孩子社會的道理確實任何人都不能保證的?,F(xiàn)實中,家長奔波于生計,認為物質就是生活的的一切,疏忽對孩子的教導,孩子缺少監(jiān)護人的引導,分不清正確和錯誤的道理,就會染上惡習走上不正確的道路。也有的家長雖然陪伴孩子身邊,但是教育方式不通道理,威脅恐嚇甚至暴力處理,孩子的心智發(fā)育直接受到摧殘影響。尤其青春期,孩子很容易和父母發(fā)生沖突,處理不當脆弱的心理會直接造成孩子精神上的傷口,并在未來人生中長久存留隱患,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教育環(huán)境影響。我國的教育環(huán)境已經(jīng)有了良好改善,但是部分地區(qū),成績仍然是決定孩子未來方向的主要方式。教育服務于社會需要,同樣服務于學生的需要,因此心理教育、身體素質要求都被迫服從于理論教育。學校把成績當做唯一目的來教育學生,學生負擔過多的壓力得不到合理宣泄,到達一定程度會對自身或是周圍人造成傷害。或者因為缺乏道德教育,學生以錯誤的方式宣泄壓力,校園暴力、欺詐、恐嚇、勒索、偷盜,被成績壓迫的學生很容易染上不良行為,或者做出傷害同學,擾亂學校、社會治安環(huán)境的行為。
社會環(huán)境影響。除去學生的成長的主要場所家庭和學校,社會也是一個大環(huán)境。許多學校周邊存在有非法營業(yè)場所,最為常見的是黑網(wǎng)吧。國家法律規(guī)定未滿十八歲的青少年不能進入營業(yè)性網(wǎng)吧、酒吧。但是一些商家為了盈利,公然無視這些政策,把網(wǎng)吧場所設置到學校附近目的即在于吸引學生進去消費游戲。而網(wǎng)絡中血腥驚險的打斗場面、傳播的色請信息,很容易讓青少年感到好奇、刺激,不知不覺成癮深陷。更有學校周圍開設大量快捷賓館,很少有學生家長會進入賓館伴讀,其用意昭然若揭,公然把學生置于危險境地。
青少年自身因素。青少年學生,尤其是中學生,多數(shù)正在經(jīng)歷青春叛逆期,對家長教師的說教有了反叛心理,對正確的道理不屑一顧,而更愿意相信所謂“死黨”的胡言亂語。生活中的人們需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意識,但前提是獨立的意識是完善的、有著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分辨好壞的能力。青春期的學生滿足了自己的思想獨立、行為獨立要求,但是本身的意識觀念并不完善,甚至存在嚴重的偏差,受娛樂游戲和言情作品的影響,朋友義氣、獵奇心理、愛情至上,都是導致青少年毀掉學業(yè)、走上人生不歸路的主要原因。
二、未成年人犯罪預防
家庭預防。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長久的,家長作為孩子第一個學習的榜樣,所創(chuàng)造出的家庭環(huán)境的好壞,可以直接影響孩子數(shù)十年的成長,這樣的作用是任何的教育、外力都無法取代的。家庭教育可以輕易在孩子的心靈中劃出傷痕,同樣也可以通過長久的努力讓孩子體會到健康快樂的性格和積極樂觀的環(huán)境。優(yōu)秀的家長懂得傾聽,他們尊重孩子的意見,家庭中沒有權威,沒有輕視,有的是支持和以理論事。其次是正確認識學習的目的,孩子的學校教育不能把分數(shù)當做唯一的目的,更多的是孩子在學校度過的與同齡人共同成長學習交流的時光,而學習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優(yōu)秀的做事習慣,從中獲得品行和能力,而不是單薄的分數(shù)成績。最后身教重過言傳,如果父母教育孩子大道理,自己的作為卻毫不沾邊,孩子很難信服,也就不會去踐行實現(xiàn)。
學校預防。學校教育是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的又一重要環(huán)節(jié)。好的教育教學觀念,可以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學校中學生不僅要學習書本上的文化理論,還要同樣接受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法律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教師對待學生應秉持公正觀念,成績差的學生要給予鼓勵和耐心,成績好的學生也要及時提醒,指正不當。尤其加強學生的法律普及和法制教育,考慮不同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習相關法律,事實案例、視頻圖片都是可以嘗試的教學方式。不容忽視的還有學生之間的相處問題,班主任教師要及時溝通,防止學生因為壓力出現(xiàn)同學間的矛盾或是心理問題,妥善處理,使學生學會溝通,杜絕不當?shù)倪`法宣泄行為。
社會預防。地區(qū)安保問題需要更進一步的綜合治理,學校周圍的違法經(jīng)營網(wǎng)吧要依法打擊取締,快捷賓館等住宿場所,嚴查其衛(wèi)生問題和其他可能隱患,在客觀條件上斬斷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凈化校園周圍經(jīng)營環(huán)境,營造優(yōu)良學習氛圍。此外針對未成年的保護條例也應當即是調整加強,保護好青少年的安全和自身權益。
三、結束語
作家村上春樹曾在作品中指出,孩子們的心靈是柔弱的,可以任由揉捏,成為任何想要的樣子,但是扭曲之后就會變得僵硬而再不能復原。青少年的成長,更像是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培育一棵樹苗,抽打扭曲、不充足的養(yǎng)分會讓樹木變得瘦小畸形,毀掉原本的生機和美麗。家庭、學校、社會每一方都肩負著教育的責任,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法制社會的真正實現(xiàn),需要三者共同的努力和堅持。
參考文獻:
[1]李夢茹.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及預防對策.2016-05
[2]唐夢菲.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及保護.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