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瓊
摘? 要:近年來,由于社會的發(fā)展,農(nóng)村留守兒童便成為農(nóng)村學校中的一個數(shù)量不少且特殊的人群,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給學校教育帶來諸多不利因素,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關(guān)注,有不少研究者對此展開了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要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還需要教師、家長和社會不懈的努力?;诹羰貎和默F(xiàn)狀,教師便要承擔起教育留守兒童教育的重擔。教師要幫助留守兒童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識;幫助留守兒童處理好自身情緒問題;幫助留守兒童嘗試理解父母;要對留守兒童父母進行必要指導。
關(guān)鍵詞: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策略
留守兒童是當今農(nóng)村初中學校一個數(shù)量不少且特殊的人群,對于留守兒童的教育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關(guān)注。研究表明:留守兒童在一般表現(xiàn)、學習、品行和情緒感受上都比父母在家的兒童問題嚴重。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主要集中在人際交往和自信心方面。另有研究表現(xiàn),雙留守兒童的焦慮水平顯著高于父外留守和非留守少年。在影響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不可忽視的,甚至可以說是核心因素。根據(jù)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個體較低層次需要得到基本滿足后,較高層次的需要才會出現(xiàn)。留守兒童由于不能與父母雙方或一方朝夕相處,致使其歸屬和愛的需要無法得到及時和基本的滿足,由此造成其更高層次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處于隱藏的狀態(tài)。研究表明,安全性的親子依戀,特別是母子依戀對于緩解留守兒童的焦慮情緒有較大幫助;教師的支持也能緩解留守兒童的焦慮水平。家長和教師作為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引路人,在兒童心理健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诩彝ソ逃蛯W校教育的差異,家長和教師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也不盡相同,二者具有一定的互補性,同時又不可替代。理想的狀況下,需要家長和教師共同努力,促進兒童的心理健康發(fā)展。但是由于我國目前社會發(fā)展的狀況,特別是地處經(jīng)濟不發(fā)達的農(nóng)村,希望家長放棄外出打工并不現(xiàn)實,同時,教師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諸多便利條件。因此,學校教師應發(fā)揮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作用。下面談談教師在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中的策略。
一、幫助留守兒童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是主體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事物關(guān)系的認識。留守兒童自我意識的培養(yǎng),既要按照自我意識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進行,同時也要考慮留守兒童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地輔導。首先,要幫助留守兒童客觀、全面地認識自我。客觀是指自我認識應該符合自己的真實情況,既不過高估計自己,也不貶低自己。全面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要認識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二是要從生理、心理、社會關(guān)系三個方面全面認識自己?;诹羰貎和奶厥庑裕處熞龑涓嗟卣J識自己的優(yōu)點,不要過于強調(diào)其不足的方面。在與留守兒童交流時,面對留守兒童,即使是存在一定問題的留守兒童,教師要能夠做到用溫和的語氣與其交流,通過交談喚起學生在生活中的一些積極體驗;在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中要更加謹慎地使用懲罰策略,防止其自尊心受到打擊。最后,要引導留守兒童有效地控制自我。教師可以幫助留守兒童確定自己的行為目標,引導其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觀察,不斷比較自己的目標和行為的差異,在進步的時候可以做出自我強化,逐漸形成自我控制的良好能力。
二、幫助留守兒童處理好情緒問題
兒童時期是一個人生理和心理發(fā)生轉(zhuǎn)變并逐漸走向成熟的時期。留守兒童三種“代表性”情緒(孤獨感、委屈難過和敏感自卑)問題的出現(xiàn),都和缺少父母的關(guān)心與支持有密切聯(lián)系。因此,教師要引導留守兒童積極融入班集體,通過和同伴的交往減少其消極情緒;教師要在班級中營造安全、溫馨、和諧的班級氛圍以消除留守兒童的顧慮;在班級活動中,教師可以給留守兒童更多的表現(xiàn)機會,比如上課提問、國旗下的講話、慶?;顒拥闹鞒值冉o予其單獨表現(xiàn)的機會等,并對其表現(xiàn)進行及時的表揚與強化。教師自身也要給留守兒童更多的關(guān)心和愛護,比如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以長輩的身份關(guān)心他們,比如課堂上觀察他們的作業(yè)情況時,拍拍他們的肩膀或者摸摸他們的腦袋,讓他們感受到親近和溫暖,以彌補留守兒童父愛、母愛的缺失。教師還可以經(jīng)常和留守兒童談心,觀察其情緒變化;引導留守兒童以記日記、和朋友聊天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教師要幫助留守兒童學會合理宣泄不良情緒,例如采用跑步、大哭一場、找心理老師傾訴等方式宣泄并調(diào)節(jié)自己的不良情緒[1]。
三、幫助留守兒童嘗試理解
留守兒童的情緒問題,往往和缺少父母陪伴有著密切關(guān)系。當留守兒童看到其他同伴有父母陪伴時,其消極情緒就會被喚起或者被加強。因此留守兒童可能產(chǎn)生對父母的怨恨心理。心理學家艾麗斯認為,個體的情緒并非是由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個體對事件的看法,即個體的認知引起的。對于留守兒童來說,其消極情緒在很大程度上和對父母外出打工的消極認知有聯(lián)系。教師要幫助留守兒童合理看待父母外出打工,引導留守兒童理解父母,這樣會對留守兒童的消極情緒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例如有的孩子認為父母外出打工是不愛自己的表現(xiàn),有的孩子認為別的父母都能在家,為何自己的父母就不能陪伴自己。教師可以以團體輔導的方式把班級上的留守兒童集中起來,對父母外出打工進行討論??梢酝ㄟ^引導留守兒童分析自己的家庭經(jīng)濟狀況、發(fā)現(xiàn)父母外出打工對家庭的積極影響,尋找父母愛自己的表現(xiàn)等主題讓留守兒童看到父母的艱辛,嘗試理解父母。
四、對留守兒童的家長進行指導
留守兒童的父母除了陪伴孩子的時間較短外,在教育方法、親子溝通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長時間的分離,如果親子之間又缺少有效的溝通,必然造成親子關(guān)系疏遠,引起留守兒童對父母的怨恨情緒,進而引發(fā)其他問題。教師作為教育方面的專業(yè)人士,比一般家長更懂得兒童心理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更懂得親子溝通的方式方法,具有更加科學的教育理念。所以學校教師要在對留守兒童進行幫助的同時,通過網(wǎng)絡、電話、信件等方式對留守兒童的家長進行必要指導。首先要讓家長盡量抽出時間定期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其次要讓家長認識到父母角色對兒童發(fā)展的重要意義;最后還要讓父母學習親子溝通的技巧,多關(guān)注孩子的衣食住行、同伴關(guān)系、情緒情感,不要過于關(guān)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多對孩子進行鼓勵[2]。
總之,基于教師身份的特殊性,教師在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中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愛斌. 教師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影響[J]. 好家長,2018(5):38-38.
[2]李倩瓊.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及解決策略[J]. 課堂內(nèi)外:教師版,2017(7):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