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萱 楊旭明
摘 要:教材是紅色文化的重要傳播陣地,但現(xiàn)有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改革的方向是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系統(tǒng)整合教材紅色文化資源,將紅色題材篇目教學從文字層面深化到文學層面、文化層面,將校內(nèi)課堂、校外課堂和網(wǎng)絡(luò)課堂有機結(jié)合起來。
關(guān)鍵詞:語文教材;紅色題材;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3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7-0024-03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要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教材是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中則有9個篇目為紅色題材。因紅色題材篇目內(nèi)容距離學生所處時空較遠,因此學生對紅色題材內(nèi)容感受不深。教師在教學時對這一問題缺乏關(guān)注,對篇目內(nèi)容進行程式化的、機械式的處理,易使學生對課程失去興趣,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本文將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紅色題材篇目分為實用類、文學類與綜合類三大類,擬結(jié)合教學現(xiàn)狀提出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教學模式。
一、初中語文紅色題材實用類篇目教學模式
實用類文本一般包括新聞、訪談、調(diào)查報告、科普文章等,其結(jié)構(gòu)一般簡單明了,語言準確鮮明,表現(xiàn)手法相對單一,以敘述、描寫、說明為表達方式。紅色題材實用類篇目就包含上述文類。
1.“以學促寫”教學模式
部編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1課毛澤東于1949年4月所寫的《消息兩則》:《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與《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屬于新聞體裁中的消息,主旨是歌頌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zhàn),感慨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
以某一線老師教授《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教學實錄為例。從教學模式來看,該教師的教學模式屬于傳遞──接受式與探究式的結(jié)合。從教學程序來看,大致可以分為導入—激發(fā)學習動機—研討課文—總結(jié)—鞏固練習幾個環(huán)節(jié),其所使用的教學模式為現(xiàn)行廣泛使用的教學模式。教學實錄中師生互動、分版塊講解等模式為廣泛使用的模式,但其中仍有一些不足,主要是沒有突出紅色題材的特點,沒有講透紅色精神的內(nèi)涵,學生沒有從課堂中受到紅色文化的熏陶。具體表現(xiàn)為:在教學中只注重讓學生分析文本,分析新聞結(jié)構(gòu)、文字語言、蘊含的情感,僅僅停留在閱讀層次,沒有做到以教促寫,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在最后一部分“讀出新聞的情感魅力”只分析出了作者所感所思,并沒有將紅色精神內(nèi)涵進行解讀,只停留在智育層面,沒有提升到德育層面。
教師在進行紅色題材的實用類篇目教學時,要強調(diào)以學促寫:一是注重學生對當時所處時代背景的理解, 引入時代背景闡述,有時代的代入感,學生才可以更好地理解新聞;二是實用類篇目教學要注重以教促寫,提高學生撰寫實用文的能力;三是分析紅色精神,培育良好思想道德風尚。
2.“緊扣紅色主旨”教學模式
“記敘文是以記敘和描寫為主,蘊含作者所思所感的一種文體。”現(xiàn)以田玲老師教授《鄧稼先》的教學實錄為例子,探究紅色題材文學類中記敘文教學模式。
分析田玲老師的教學實錄可知,田玲老師在進行紅色題材的記敘文教學時做到了以下兩點。
一是把握紅色題材記敘文的要素與順序。如課文《鄧稼先》為敘事記人的記敘文,人物活動和事情發(fā)生發(fā)展等為記敘文的要素,讀記敘文先要弄清楚記敘文各種要素,這樣才能理清頭緒,理解內(nèi)容;記敘文的材料組織有先有后,有一定的順序,一般的順序是順敘、倒敘、插敘。
二是學習紅色題材雜糅記敘文。其往往表現(xiàn)在所寫革命人物之間關(guān)系復雜,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選材和裁剪,主要是理解把握詳寫略寫、點面結(jié)合、交錯穿插等寫作手法。在結(jié)構(gòu)上,要注意條理和銜接,條理的核心是線索,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線索。在寫法上,要注重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要注意記敘文當中是否包含抒情、議論、夾敘夾議的寫法。
紅色題材文學類中記敘文“緊扣紅色主旨”的教學模式的基本程序可歸納為:教師進行課堂導入(學生產(chǎn)生學習動機)——教師引入文本時代背景(學生產(chǎn)生時代代入感)——師生共同研讀課文,把握文章思路與線索——品味文章語言,感悟紅色精神——課堂小結(jié),抒發(fā)啟迪感受——課后閱讀相關(guān)資料。
3.“抓住紅色中心”教學模式
議論文又叫說理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寫成的各類文章的總稱。現(xiàn)以余映潮老師教授《紀念白求恩》的教學實錄為例子,探究紅色題材文學類中議論文的教學模式。
分析余映潮老師的教學實錄可知,余映潮老師在進行紅色題材的議論文教學時做到了以下兩點。一是掌握議論文的三要素。教師引導學生逐篇學習議論文,有目的、有計劃地抓住論點、論據(jù),分析論證;在聽說教學中,鼓勵學生以多種形式分析理解議論文。二是學習論證的方式方法。在閱讀教學中學習論證方式方法,并將其遷移到寫作教學當中。
紅色題材文學類中“抓住紅色中心”議論文教學模式的基本程序可歸納為:教師進行課堂導入(學生產(chǎn)生學習動機)——教師引入文本時代背景(學生產(chǎn)生時代代入感)——師生共同研讀課文,分析論點、論據(jù)、論證——學習論證方式方法,加強思維訓練——品味文章語言,感悟紅色精神——課堂小結(jié),抒發(fā)啟迪感受——課后開展辯論賽等活動。
二、初中語文紅色題材文學類篇目教學模式
文學類文本是指組成文學這種措辭藝術(shù)品的具體語言系統(tǒng),一般包括詩歌、小說、散文和戲劇等形態(tài)。語文教材中紅色題材文學類篇目共計4篇。一是詩歌《沁園春·雪》《黃河頌》《回延安》,二是散文《回憶我的母親》。
1.“揣摩紅色意境”教學模式
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光未然的《黃河頌》屬于新體詩,賀敬之的《回延安》屬于民歌,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則屬于舊體詩。
教師進行紅色題材的詩歌教學時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加強誦讀,以情入詩,體會紅色精神。詩歌的語言精煉,富有節(jié)奏感,教師進行詩歌教學時要重視誦讀,且要講透詩歌中蘊含的紅色精神,指導學生帶著感情朗讀,在朗讀中感悟紅色精神。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的節(jié)奏是富于變化的,教師要指導學生劃分節(jié)奏,掌握變化之美;另外,詩中的“望”“惜”讀時要稍停頓,此為“領(lǐng)字”;再者詩歌的韻腳整齊,韻腳分別是“飄”“滔”“高”“嬈”“嬌”“腰”“騷”“雕”“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