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輝
摘要:高中地理是高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由于教育環(huán)境、學生個人學習能力的差異等因素影響,學生的地理成績存在著個體差異性。因此,教師就要不斷調(diào)整教學方法,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分層教學應運而生,由于這種教學方法能兼顧到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因此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下面本文將從教學對象分層、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分層等方面展開論述,以為今后高中地理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借鑒。
關(guān)鍵詞:分層教學;高中地理;運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19)13-0077-01
Abstract: se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senior high school.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students' individual learning ability, students' geographical achievements hav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constantly adjust teaching methods to better meet the learning needs of students at different levels.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multi-level teaching emerges as The Times require. As this teaching method can take into account students' different learning situations, it is welcomed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following article from the teaching object stratification,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eaching content stratifi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iscuss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work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Key words: stratified teaching; High school geography; Using the research
引言: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學工作更加強調(diào)“以學生為本”,在這樣的情況下,分層教學就能很好地踐行這個準則,因為分層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能夠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讓學生體會到“被關(guān)注”,因此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分層教學主要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成績、學習能力等來對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這樣將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極大提高。
1 對高中地理的教學對象進行合理分層
在對學生進行分層之前,教師首先要對班上學生的地理學習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等進行充分了解,然后再按照相應的分層標準對學生進行分層。通常情況下,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即,優(yōu)等生、中等生以及學困生。教師應該注意的是,對學生進行分層的目的不是為了重點培訓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而忽略甚至輕視成績比較弱的學生,而是需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針對性地開展教學,以實現(xiàn)最好的教學效果[1]。一般來說,優(yōu)等生具有良好的地理學習基礎,學習積極性也相對比較強,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也比較高,對于這樣的學生,教師可以布置一些比較難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探討研究,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而中等生的成績則在中游水平,但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比較強,學習欲望也比較大,因此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應該增加指導時間,并適時給予鼓勵,以更好地調(diào)動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對于學困生來說,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欲望比較強但是由于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限制,造成他們的學習成績相對較差,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應該加強包括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的指導,并且鼓勵他們,以更好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學習《中國行政區(qū)劃圖》的時候,教師要根據(jù)這個課程要求學生掌握的程度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難度不一的問題,教師可以設計的問題有:中國的疆域面積;中國的行政區(qū)劃包括的省級、市級、自治區(qū)以及特別行政區(qū)的數(shù)量;中國鄰國的數(shù)量以及各方位所毗鄰國家的名字等,這些問題是學生經(jīng)過查閱一定資料或者是根據(jù)常識便可以回答出來的,而且這些問題的難度是逐級遞增的,這些問題的內(nèi)容都是要求學生掌握的,符合相關(guān)教學標準。教師在提問學生的時候要注意,提問的問題要大致符合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可讓成績相對較弱的學生回答難度過大的問題,以避免打擊到這部分學生的積極性。這樣分層次地對學生進行提問有利于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利于課堂氣氛的活躍,同時也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極大提高[2]。
2 教學目標與教學內(nèi)容分層
為了更好地提高高中地理教學課程的針對性,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后,也需要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情況來分層制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不同,就使得教學內(nèi)容也會存在一定差異。對于優(yōu)等生來說,教師除了要求讓其掌握課程基本內(nèi)容之外,也需要讓其掌握一些拓展性的知識,以更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綜合能力,并鼓勵對地理學科感興趣的學生深入研究一些地理專業(yè)知識,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科能力。對于中等生而言,教師需要著重引導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在學生掌握好基礎知識之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更高層次的知識,同時,教師也應該對這部分學生進行鼓勵,增強他們學習地理的自信。對于學困生來說,教師除了要教授一定的學習方法之外,還要對其進行鼓勵,培養(yǎng)這部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為地理成績的提高打下基礎[3]。
比如,在學習《農(nóng)業(yè)的區(qū)位選擇》這一課程時,教師在做教學設計時,就需要做好的教學目的規(guī)劃。比如對于優(yōu)等生來說,教學目標是在學習完該課程之后,能夠獨立地分析某一地區(qū)的農(nóng)業(yè)類型選擇的影響因素,并且在知道某一地區(qū)的區(qū)位條件后來反推該地區(qū)適合發(fā)展的農(nóng)業(yè)類型。對于中等生來說,教師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影響農(nóng)業(yè)發(fā)展的因素,并且能進行一定分析。對于學困生來說,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農(nóng)業(yè)區(qū)位影響因素。這種分層次的教學將更有利于將學生帶動起來。
3 結(jié)束語
在當前的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中,仍舊存在一些問題,高中地理教師要在素質(zhì)教育和“因材施教”理念的指導下,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積極構(gòu)建平等、和諧、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積極改善師生之間的關(guān)系,建立科學、合理的分層教學模式實現(xiàn)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海林.淺析高中地理分層教學模式的構(gòu)建[J].教育,2016 (39): 00237.
[2]李建鵬.高中地理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嘗試與探索[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9):00126.
[3]陳又平.淺談在農(nóng)村高中地理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法[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5(33)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