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維維?丁江鵬
【摘 要】目的:探討在高血壓合并體位性低血壓中應用長效降壓藥的臨床效果。方法:采取高血壓合并體位性低血壓患者102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性治療,而實驗組患者基于對照組治療方法之上應用長效降壓藥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藥物的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在治療1年后臥位DBP、臥位SBP血壓指標明顯比對照組低,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在治療治療后1年終點事件發(fā)生率比對照組低,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治療高血壓合并體位性低血壓患者時應用長效降壓藥,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血壓指標,促使終點事件的發(fā)生率得到下降,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應用。
【關鍵詞】高血壓合并體位性低血壓;長效降壓藥;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544【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19)12-0042-02
在高血壓患者中,體位性低血壓(OH)是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據研究結果顯示,高血壓患者出現體位性低血壓的發(fā)生率正處于上升趨勢,并且在體位性低血壓患者中,也常常會出現臥位高血壓的癥狀[1]。據臨床治療顯示,高血壓合并體位性低血壓患者在接受降壓治療過后,短時間內會加重體位性癥狀,但是在對癥治療過后,這一癥狀會得到改善。本次研究主要探討在高血壓合并體位性低血壓中應用長效降壓藥的臨床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基線資料
采取我院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間,共收治102例高血壓合并體位性低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人數為51例。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屬都已知曉本次研究內容,并在知情書上簽字。對照組男性28例,女性23例,最高年齡為75歲,最低年齡為51歲,平均年齡為(65.3±10.9)歲,其中合并癥:腦卒中5例,冠心病6例,帕金森病3例,糖尿病6例。實驗組男性27例,女性24例,最高年齡為77歲,最低年齡為53歲,平均年齡為(66.9±11.7)歲,其中合并癥:腦卒中4例,冠心病7例,帕金森病5例,糖尿病9例。對比兩組患者合并癥情況、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組間無差異性,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性降壓治療方法,其中包括口服復合維生素B。
實驗組:基于對照組患者治療方法之上再加用比索洛爾片,使用前遵醫(yī)囑接受ACE抑制劑、利尿劑和選擇性使用強心甙類藥物治療,5mg/次,1次/d,每周隨訪1次,總療程6周,監(jiān)測并記錄兩組患者血壓指標變化情況[2]。
1.3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前、治療1年后臥位DBP、臥位SBP血壓指標變化情況。
(2)比較兩組患者終點事件的發(fā)生率。
1.4統(tǒng)計學
本次數據采用SPSS17.0進行分析,采用“x±s”表示計量資料,以t來進行檢驗;以百分率(%)來表示計數資料,以x2來檢驗,P<0.05則代表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臥位DBP、臥位SBP血壓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前臥位DBP、臥位SBP血壓指標,組間無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在治療6個月、1年后臥位DBP、臥位SBP血壓指標明顯比對照組低,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比較兩組患者終點事件的發(fā)生率
實驗組患者在治療治療后1年終點事件發(fā)生率比對照組低,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體位性低血壓是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據相關研究顯示,
3 討論
臥位血壓水平越高,則患者出現體位性低血壓的發(fā)生率也會隨著增加,在臨床上將這種癥狀成為臥位血壓-體位性低血壓綜合征[3]。但是,臥位血壓-體位性低血壓綜合征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接受降壓,是否會加重患者癥狀或者是是否會誘發(fā)一些別的癥狀出現,以及在進行降壓治療的過程中,是否會對體位性低血壓癥狀產生其他的影響,這是目前患者與臨床醫(yī)師一直關注的問題,還有待相關人員進一步進行研究[4]。
比索洛爾是臨床常用的β-受體阻滯劑,療效確切,經長期對照試驗證實可減少心血管并發(fā)癥、改善患者生活治療,故被推薦為一線抗高血壓藥物。該藥物在老年高血壓病人治療中的應用,可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患者心率雖有所下降,但均能逐步耐受。且該藥物每日頓服一次,有利于患者堅持用藥,對患者血糖與血脂水平無顯著影響。在高血壓合并體位性低血壓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選用比索洛爾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吸收好、半衰期長等優(yōu)勢,可通過降低患者心肌收縮力、抑制腎素和血管緊張素等實現降低血壓的作用。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在治療6個月、1年后臥位DBP、臥位SBP血壓指標明顯比對照組低,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在治療治療后1年終點事件發(fā)生率比對照組低,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治療高血壓合并體位性低血壓患者時應用長效降壓藥,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血壓指標,促使終點事件的發(fā)生率得到下降,能明顯改善患者體位性癥狀,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依從性,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佚名. 長效降壓藥治療高血壓合并體位性低血壓的臨床探討[J]. 北方藥學.
[2] 關凱. 長效降壓藥治療高血壓合并體位性低血壓的臨床觀察[J].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v.6(09):69-70.
[3] 曹迪莉.長效降壓藥治療高血壓合并體位性低血壓的臨床探討[J].北方藥學,2019,16(3):65.
[4] 潘春梅,周英,陳曉聰,等.長效降壓藥治療高血壓合并體位性低血壓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醫(yī)藥雜志,2016,18(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