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嬌
【摘 要】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全面綜合運用的一個過程,也是他們的語言能力、思維水平和思想認知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認真搞好閱讀教學,對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提升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合理采用閱讀的有效策略進行能力提升呢?本文將針對這個話題展開具體的論述。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重要意義;有效策略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學生學習內容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全面綜合利用的過程,也是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認識水平的綜合體現(xiàn)。搞好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時對于學生思想素質的塑造,以及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梢哉f,中學課堂上的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在教學中準確把握閱讀教學的地位,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呢?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有效的探索。
一、指導朗讀,誦讀感悟,促進理解
在語文課堂中,我們進行閱讀教學的宗旨,是希望有利于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閱讀教學一定要讓學生多讀,其中出聲朗讀是課堂上經(jīng)常采用的方式。它通過讓學生口、耳、腦、眼睛多種感官共同協(xié)同發(fā)揮作用,將書本上的無聲的語言轉變?yōu)橛新暤穆曇艉挽`動的形式,讓學生沉浸其間,感受文學作品的感情色彩,用自己的思想感情與文本內容緊密關聯(lián),讓學生和文本之間、和作者之間展開有效對話,激活學生豐富的情感,從而觸發(fā)學生強烈的感情共鳴。同時,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把自己的感悟讀出來,促進他們對文章主旨的把握。所以在語文課堂中,我們經(jīng)常采用的方式便是出聲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要注意形式不能單一,而應該是靈活多變,積極多樣,比如可以采取分角色的朗讀、配樂朗讀、個性化的賽讀等,從而誘導學生進一步深入文本,理解文本。
例如,在教學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這篇課文時,可以根據(jù)文章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為他們組織多樣化的朗讀活動。首先我們可以通過教師的范讀,讓學生初步感受文本的感情基調,同時可以播放相關的音樂,要求學生在音樂的氛圍中進入文本的意境。在此可以要求學生自由選讀課文中喜歡的片段,或者是一些優(yōu)美的句段等,然后我們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表演賽讀,此舉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朗讀活動中,更加深刻地進入文本的意境,把握語言特色,受到美的熏陶。
二、合作交流,深化認知,表達觀點
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由于生活經(jīng)驗的不同,個人經(jīng)歷的差異,以及認知規(guī)律的差別,他們在閱讀活動中對文本的認知程度是不一樣的。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能強硬地把自己的個人觀點強加給學生,或者是照本宣科,把教參上的答案交給學生,而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理解和體驗。新的課程標準一直強調要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和理解,因此,我們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可以圍繞教學的文本,巧妙設計一些討論的交流活動,給予學生充分表達思想的機會,讓他們真正能夠暢所欲言,說出心中所想。比如,我們可以針對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展開全面的剖析,談談對文中人物的認識,談談對當時社會背景的感受以及對主題思想的把握等。然后透過文本的內容可以去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揭示文章的主題思想。
例如,在教學《孔乙己》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們在組織交流孔乙己的外貌描寫時,通過前后對比,學生就能夠清楚地從他外貌的前后變化,看出他的落魄的個人經(jīng)歷,尤其是在后期被人打了之后,生活得窮困潦倒,從而深刻地認識到在舊社會讀書人的那種低下的地位,以及封建的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思想的毒害,從而準確地揭示出本文的主題思想。
三、引導質疑,深入探究,全面感悟
古語說,學貴有疑,當我們拿到一篇文章的時候,應該學會質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對文本提出自己的疑惑,提出問題之后,能夠帶著問題去進入文本,去思考問題。學生合理的質疑之后,我們會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自主的討論交流形式,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加深其對對文本人物形象的把握,培養(yǎng)學生在課堂上的敢想敢說敢問的習慣,這無疑會為其將來的探究質疑,感悟文本打開新的思路。
例如,在教學部編本教材《我的叔叔于勒》時,學生便圍繞著菲利普一家為什么對于勒前后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提出質疑,分析深層次的原因,促進他們對課文內容的分析和理解。
在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究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對各項閱讀方法的滲透,如通過上下文練習的方法來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前后牽連的方法,促進對文本內涵的理解;采用換位思考的方法,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采用聯(lián)系實際的方法,跳出文本,用生活中的常識或者經(jīng)驗來理解內容,幫助理解文本內容。
閱讀教學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升的直接途徑,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中,認真落實閱讀的有效策略,通過步步深入、循序漸進,逐漸提升學生對文本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從而收到內化語言,豐富積累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鳳仙,關于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師生作用的發(fā)揮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04).
[2]任小艷,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及教學方法探析[J].讀寫算,20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