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艷
摘要:學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加強對學生的監(jiān)管和教育,班主任有必要將學生在學校的表現(xiàn)及時反饋給家長。但在溝通的過程中,班主任應該保持良好溝通心理。
關(guān)鍵詞:班主任工作;學生家長;心理問題
中圖分類號:G635.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6-0216-01
在班級工作中,班主任經(jīng)常需要與學生的家長一起,針對問題學生的違紀、厭學或其他不良行為對該生進行思想教育,那么,班主任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就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在農(nóng)村中學,班主任必須肩負著問題學生思想教育的重擔,讓學生家長更好的配合班主任進行思想教育工作,科學地把握學生家長的心理特征、心理動機,在工作中做到及時的調(diào)整,與學生家長進行正確的溝通,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家長進行問題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促使問題學生的思想發(fā)生轉(zhuǎn)變并健康成長。
那么,在班主任工作中與學生家長進行良好溝通應持何種心理呢?下面就這個問題談?wù)勎易约旱囊稽c看法。
1.班主任在與學生家長溝通時,除了要有過硬的思想教育專業(yè)知識外,還必須擁有健康的心理
眾所周知,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作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除平時的教學工作外,更主要的工作是“育人”。當學生家長參與問題學生的思想教育時,我們面對的學生家長是焦急的、憤怒的、不理解孩子的,如果班主任本身就帶著不健康的心理,怎么能與家長進行良好的溝通呢?如果班主任本身性格暴躁乖戾,情緒喜怒無常,對待學生家長冷漠無情、尖酸刻薄,這如何能使學生家長的情緒趨于正常,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投入到對自己的孩子的思想教育中去呢?
2.班主任要做到充分認識和了解家長在面對自己的孩子犯錯誤時具備的心理,對家長不正確的心理進行疏導,才能引導學生家長配合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工作
總的來看,當家長面對在學校內(nèi)犯了錯誤或存在某些問題的孩子時,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幾個方面:
2.1暴怒型:學生家長得知自己的孩子犯錯誤后情緒波動大,往往在情感沖動時,不能正確對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從而就會出現(xiàn)一些異常的舉動,表現(xiàn)出憤怒或暴力的行為。由于學生家長可能對自己的孩子期待值較高,或平常對孩子的要求比較嚴格,所以當?shù)弥约旱暮⒆臃稿e誤后,極易產(chǎn)生這種不良的情緒反應和心理。在這種心理作用下,家長的教育是壓迫式、不講道理先動手的,這對青春期的中學生影響極為不好。青春期的學生面對壓力時其心理情緒還處于極不穩(wěn)定的年齡階段,當熟悉的父母突然表現(xiàn)出暴怒的一面時,易使學生不能接受,甚至受到驚嚇,對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工作產(chǎn)生負面影響。
2.2妥協(xié)型:有的學生家長教育孩子時意志薄弱,在生活中或家庭成員面前自卑怯懦,缺乏自信,進取心差,對自己評價過低,覺得自己總是低人一等,做事情怕這怕那,在班主任面前寡言少語,對自己的孩子逆來順受、屈從于他人,多表現(xiàn)為與孩子交流時優(yōu)柔寡斷、虎頭蛇尾、不針對孩子的問題所在、害怕孩子不接受父母的思想,易受孩子反抗或叛逆心理情緒的影響。
2.3自私狹隘、自高自大型:有的學生家長在平常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以自我為中心,自以為是,不顧及別人的感受,也不善于接受別人的建議和批評;其受挫能力較差,在挫折面前常感到手足無措;缺少自我反省的意識,常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問題跟班主任或?qū)W生鬧意見,斤斤計較,分不清學生家長配合班主任做問題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次,對一些事總是耿耿于懷,從而引起心理沖突,并且不能快速從中解脫出來。
2.4受近期生活壓力的影響:當學生家長接到班主任的要求,到校配合學校做孩子的思想教育時,一部分學生家長由于工作繁忙或家中事務(wù)繁瑣,情感極不穩(wěn)定,情緒上變得焦慮不安或沒有耐心,有時面對孩子頑固、偏激的錯誤思想感到憂慮和苦悶,便失去教導孩子、糾正孩子不良思想行為的意志,打不起精神來配合班主任做工作。
3.創(chuàng)建嚴肅、認真、溫馨、活潑的教育氛圍是家長配合班主任對問題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
因為嚴肅、認真、溫馨、活潑的教育氛圍不僅可以端正問題學生的錯誤心理心態(tài),而且是通過家長和教師糾正問題學生思想的重要途徑,也是問題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
4.充分做好學生家長的思想工作,通過學生家長的人性關(guān)愛和教育心理,使問題學生轉(zhuǎn)變觀念,為孩子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教育環(huán)境,讓家長們以健康的心態(tài)對待孩子、教育孩子。明確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質(zhì)是每個家長的基本職責,能積極配合學校教育,努力使孩子達到德、智、體全面發(fā)展
5.在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溝通過程中,作為班主任千萬不能賺麻煩,應針對每個學生家長的特點對癥下藥,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此外,在對學生家長進行心理疏導時,無論是面談還是筆談,都必須遵循幾個原則
5.1平等性與民主性原則。在科學真理與道德規(guī)范面前,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班主任與學生家長之間只要有了民主與平等,才可能產(chǎn)生依賴與信任的力量,才可能對問題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產(chǎn)生積極的作用,才可能更好地使教與學相互促進。
5.2共情原則。班主任要學會傾聽,設(shè)身處地地去理解學生家長的各種內(nèi)心感受,并將其表達出來,與他們產(chǎn)生共鳴,這樣,可以縮短空間上、情感上的距離,有助于學生家長易于接受班主任,配合班主任對問題學生的教育工作。
5.3保密性原則。班主任只有在給學生家長保密的前提下,家長才有可能毫無顧忌、暢所欲言,把生活中對問題學生的觀察發(fā)現(xiàn)反映出來,便于班主任抓住問題學生的錯誤思想起源,對癥下藥。
總之,要了解和幫助學生家長矯正異常的心理,就得親近他們,做學生家長們的朋友,因為只有親近才有了解,只有了解才會產(chǎn)生信任,只有信任,教育才可能產(chǎn)生實實在在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康月娟.班主任家訪前也要備課[J].新課程(教育學術(shù)),2011年07期.
[2]孔鄉(xiāng)仙.做好家校溝通,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談與家長溝通的技巧[J].成才之路,2011年18期.
[3]劉堯鳳.淺談班主任的素養(yǎng)[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