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杰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廣大的教師群體正在進行著一項偉大的任務,即沉浸在改變新的課堂教學方式的研究中,在他們的意識里,改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最為重要。畢竟。從萌芽狀態(tài)時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對學生未來課程的可接受程度及發(fā)展是大大增加的。因此,很多的教師接受并自覺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轉化為行動,希望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突破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當然要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談何容易,所以本文從當前小學語文傳統(tǒng)教學現(xiàn)狀出發(fā),對小學語文課堂模式在新課程改革轉變的表現(xiàn)進行了分析,找出如何轉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轉變方式
從古至今,教育一直作為國家最為重要的事情來對待。換句話說,祖國的棟梁需從一個國家的教育中成長起來,這事關民族的大事怎能不讓國家所擔心呢?在這個21世紀,同樣使用這樣的法則。畢竟在這個快速發(fā)展的年代,只有緊緊地跟著這樣的腳步,才能進步。同樣教育也不另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也需要在這樣的改革,只有對教學模式進行不斷地改變,才能構建出新的教學框架及主體,總而進一步來提高小學課堂教學的效果。
一、傳統(tǒng)小學課堂教學方式中的弊端
(一)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課堂教學中,我們通過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會不由自主的瞌睡,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會覺得這個學生不是個優(yōu)秀的學生,這樣長期下去,必將造成學生的錯覺,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智力和別人不一樣,這樣的教學及態(tài)度就是傳統(tǒng)小學教學方式中存在的問題之一。出現(xiàn)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其實是老師只是對于課本上的知識進行無情感的灌輸,這種教學對于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缺乏一定的科學性。換句話說,這樣的教學模式有些單一,很難提高學生的思維活躍度。
(二)教學模式過于單一
在我國,經常被家長夸耀的便是孩子們的成績,因為在這個應試教育下,成績才是一個“證明”,所以,長期下去的結果是孩子只會更加注重題目的答案,而忽略這道題給予大家對主要知識點的掌握度。人們常說的固定思維模式就是這樣產生的。學習語文,實際上就是學習一門語言,它需要一定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這種教學模式所形成的固定思維模式切斷了這種模式,更難實現(xiàn)靈活性的鍛煉。同時,這樣也會影響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挖掘。
二、小學語文課堂方式在新課程改革中轉變的表現(xiàn)
(一)語文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
由于各種原因的分析,使我們不得不對我們的老師的思想觀念進行一定的改革。畢竟人們常說的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是否突出,老師發(fā)揮的作用是極其關鍵的。不僅如此,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只有要求老師和學生相互協(xié)調,才能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轉變過來。尤其對于小學語文的教學,老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不斷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才能可能激活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能活躍課程的氛圍,讓老師和學生在這快樂地時光中相互學習。
(二)在教學中情感的注重情感的投入
情感的注入也會自身對于做的事情做的更有意義。換句話說,就是無論我們身處什么樣的職位,做什么事情,需要在里面注入一點興趣或者情感,這樣就會事半功倍。同樣做老師也是一樣,因為在之前的教學模式中,老師一般都會訓練式教學,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功底。更重要的是,如果沒有一點情感在里面的話,教學相當于背書,學生自然也沒有一點興趣去聽,長期這樣下去變得懶惰。假想如果老師耐心,面帶微笑的對學生,上下課時能和學生打成一片,結果肯定是令人滿意的。因為,新課程模式的執(zhí)行,目的并不是讓學生記住多少語文知識,而是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形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因此,在教學中情感的投入是有必要的。
(三)開放自由的學習空間
現(xiàn)如今,我們經常會看到小學生放學時,背著沉重的書包,書包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回家以后一大堆的作業(yè)在等待著他們來完成。但是我們認真想過沒有,等到學生完成作業(yè)以后,就可能休息,沒有更多的時間來研究,將更多的興趣投入到語文這門學習中,更不能達到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有科學數據表明,激發(fā)學生潛能和積極性的方式是提升語文素養(yǎng)。只有學生擁有自由的學習空間,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索其中的奧妙,放開雙手,讓他們在語文的世界自由的翱翔。
(四)在生活中進行語文實踐練習
俗話說得好,實踐才是硬道理。激發(fā)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可以通過一定的實踐來提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使用合適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這樣一來不僅能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還能讓學生在舒適的環(huán)境中體會到語言文化的魅力。比如多舉行一些口語交際的活動,多讀多寫多說這樣的方式才能發(fā)現(xiàn)語文學習的弊端。
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轉變的策略
(一)幫助學生對學生目標進行明確
語文教學的其一目標便是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除此之外,也需要幫助學生對所學東西有一個明確的界定,讓學生能夠將所聽的,所領悟到的東西建立一個明確的框架,這樣才能達到一定效率的教學成果。當然,這樣的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安排學生在課前進行學習目標的設定,那樣在老師的指引下,學生才能將重點和難點列出來,達到有效率的結果。
(二)著力遵循教育規(guī)律
當然這種高效率的教學方式也不能一味地追求,而忽略了教育規(guī)律。因為老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快而高效固然是好的,但是不能忽略學生對于課本上的朗讀,朗讀一旦被運用恰當的話,能達到滲透課文的目的,領悟到課文呈現(xiàn)的中心思想??上攵?,著力遵循教育規(guī)律才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轉變的有效策略之一。
(三)建立合理的評價體制
獎罰分明,建立合理的評價體制,能更好的鼓勵學生擁有一個好的習慣。比如說,我們需要對在課堂上思維較為活躍,態(tài)度認真的學生進行嘉獎,樹立一個好的榜樣。這樣更多的學生就會模仿及學習,長期下來課堂上的氛圍就會活躍起來,從而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的氛圍。同時,對于學習落后的學生,委婉地指出所存在的問題,然后進行友善的引導,起到促進的作用。
結語: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廣大教師正在積極地作出改變,盡管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但是只要我們認真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反省,將學生內在的潛能激發(fā)出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小學語文學習,對于學生以后的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需要相互配合,遵循一定的教學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思維的活躍性才是當前之要。
參考文獻:
[1]韓文舉.新課程背景下如何轉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J].學周刊,2018(14)
[2]陸春梅.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解析[J].學周刊,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