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茶芬
摘? 要:漢字作為我國中華文化的智慧結晶,經(jīng)過了歷史長河的深層積淀,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表意性特征,這也就決定了漢字的形、音與義。不同的漢字,具有不同的形、音與義,這也就構成了獨特的漢字構形理據(jù),也就是所謂的“字理”。有學者認為,通過對漢字字理的認識與分析,可以總結出有關漢字字理的相關規(guī)律,并很好地將其運用于小學古詩教學發(fā)展中,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所學的古詩詞,提高學生品讀詩詞、鑒賞文學的重要能力。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從“字理識字”的角度上,重點分析其在小學古詩教學中的具體應用與發(fā)展。
關鍵詞:字理識字;古詩教學;應用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1-0147-01
作為最古老的表意文字——漢字,其獨具特色的表意性就決定了它的構造是有理有據(jù)的,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字理”。進一步來看,“字理”主要指的是漢字構造時每一個部件、筆畫乃至一個點所具備的理由與依據(jù)。不管經(jīng)過了多長時間的發(fā)展,當今的漢字仍具有一定的理據(jù)。從《爾雅》到東漢時期的《說文解字》,這些文學作品都為了后人探索漢字的奧秘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在前人所研究的文字學與字理解析等理論的基礎上,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應該要掌握漢字獨特的字理,通過字理識字的方式來促進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發(fā)展。
1.字理識字的概念
“語文艱難在識字、識字艱難在不識字理”,由此可知,絕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語文學習是困難的,是因為他們沒有正確掌握到字理識字的技巧。如果不識漢字的字理,那么那一個個方方正正的漢字在學生眼里就是單純的由筆畫組成的漢字,是較為枯燥與無聊的,并沒有其他重要的表象與文學意義。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巧妙的通過漢字的字理來識字,那么那一個個漢字在學生眼里就會變成一幅幅生動的情景,一個個充滿樂趣的故事。因此,字理識字在引導學生科學、愉快地學習語文知識,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與文學素養(yǎng)的形成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通俗來說,字理識字就是通過對漢字字理的判斷來認識其他不同的漢字。從專業(yè)角度來看,字理識字又稱字理教學法,主要指的就是根據(jù)漢字的構造與演變規(guī)律,從漢字獨特的形、音與義的關系入手,教導學生識字、認字。
2.字理識字在小學古詩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漢字是記錄語言的,漢字在構形的時候與某個意義有聯(lián)系,把漢字的形體與這個意義結合起來講解漢字,有助于掌握古詩文中的重點漢字知識,提高漢字運用能力,把握篇章內容,從而達到文字學知識運用于古詩文教學的真正目的。
(1)追本溯源、解析漢字字源理據(jù)
第一,象形字。
象形字,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漢字的形狀就可以判斷出其所表示的意思,這是理據(jù)度最高的一類。如在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所寫的《靜夜思》這首古詩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一句中的“月”就是一個典型的象形字,其最早的甲骨文是 ,形狀看似是一彎明月,也就代表了月亮的含義。學生看到了漢字“月”的甲骨文,就會馬上明白“月”這一漢字是象形字,其就代表了“月亮”“一彎明月”的意思。而月亮在古時候常會被用來比喻思鄉(xiāng)之情,那么學生也會更加輕松地就明白李白所寫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這句詩的含義,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主要情感。
第二,形聲字。
形聲字主要指的是在象形字的基礎上形成的由兩個文或字復合體構成表示聲音類別的組合詞。在我國唐代著名詩人王之渙所寫的《登鸛雀樓》一詩中,“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一句就包含了“依”這一形聲字。“依”指的是人、衣聲,其甲骨文字形是“人在衣中”,本義是靠著的意思,在這首詩中表達了一輪落日向著樓前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沉的場景,將“白日”擬人化,并將“依”轉化為依靠的意思,與其甲骨文字形相似,學生看到后會加深對這句詩的理解,更有助于他們的古詩學習?!白掷碜R字”宛如一朵奇葩,在一次次的古詩教學中,既能加深感性的認知,又能在理性思維中切實感受漢語言文字的魅力。試想,這樣的教學方法,何愁學生“喜歡識字,愛上古詩詞”的情感目標不能達成呢?
(2)課外擴展、加強字理識字教學
在追本溯源的基礎上,學生已經(jīng)對漢字的字理結構與理據(jù)有了更深的了解,這時筆者建議教師可以“趁熱打鐵”,在課堂教學或課后擴展練習中,引導學生集中地、系統(tǒng)地運用字理識字法開展小學古詩教學。尤其是在課外擴展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調動起學生、家長與學校等多方面的綜合力量,開展與字理有關的課外興趣小組活動,搜尋并整理相關的資料向學生介紹我國漢字偉大的溯源——甲骨文、金文的寫法,并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它們造字的理據(jù)和歷史意義。同時,教師還可以搜集關于漢字字理理據(jù)的小名言、小故事,變成相應的小冊子引發(fā)給學生,并在班級傳閱著看,營造一種濃厚且生動的學習漢字字理的氛圍與環(huán)境,這樣有助于學生古詩學習的發(fā)展。
字理識字,別有洞天。它不僅是當代小學語文教學發(fā)展的一個新方向,也是新課程改革實施識字教學的一個全新的出發(fā)點。積極運用字理教學法展開小學古詩教學,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也能在甲骨文、金文等字源的學習中,增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并奠定良好的文學基礎,這對于小學古詩教學、閱讀教學乃至語文課程教學發(fā)展來說都是極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