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琪琪
摘要:古今中外,“尊重他人”都是人們的道德品質之一。此道德品質有著重要的心理意義、社會意義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價值。雖然大部分人具備尊重他人道德品質,但是依然有部分人“尊重他人”的意識淡薄,尊重他人道德品質的缺失現象屢見不鮮。近年來,影響較大的事件有“男子微信群發(fā)布有關南京大屠殺不當言論”、“安醫(yī)生不堪輿論重壓自殺身亡”、“女子網購十八件衣服旅游后全退貨”等事件。這些現象引發(fā)我們的深思,采取相關措施去培養(yǎng)增強人們的尊重他人道德品質十分必要。
關鍵詞:尊重他人 道德品質 增強道德品質的措施
一、尊重他人道德品質的含義
(一)尊重他人道德品質的含義
“尊重他人”是人們的道德品質之一。古今中外對于尊重他人道德品質的探討不勝枚舉,如:“仁”“敬”均包含尊重他人的思想;亞里士多德有言“快樂是一種善,抱有尊重的態(tài)度”人們對“尊重他人”的釋義雖有區(qū)別,但可進行概括。國內學者周治華在界定“尊重他人”概念時提出,尊重包含著認知、意志、評價和行為要素。我們可將尊重他人道德品質可以定義為:主體主動地關注重視、正確評價、真誠贊賞他人的道德品質。
二、尊重他人道德品質的意義
(一)尊重他人道德品質有著重要的心理意義
“需要層次理論”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落于著作《動機與人格》中提出,他在對人類的諸多需要進行考察后,認為:人的需要可以歸為五類,按照生活的需求由低到高的排序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的需求?!熬慈苏呷撕憔粗!彼嗽诮煌械淖鹬?,會使我們產生愉悅、舒適、親近的心理體驗,我們也會反饋給對方同樣的尊重行為。
(二)尊重他人道德品質有著重要的社會意義
羅爾斯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倫理學家、法學家。他在《正義論》中論述了公平的正義。含義為:社會基本結構要這樣安排:一 ,每個人享有平等的基本自由、思想良心以及政治自由 ;二,社會經濟的安排要使機會公平,使用差異原則使最小受惠者受益從而通過形式上的不平等實現實質的平等。只有公民彼此尊重,沒有惡意損害他人才可能達成對公民社會基本結構如何安排的共識,并且彼此尊重的思想對于公平的社會基本結構的穩(wěn)定至關重要。
三、尊重他人道德品質的缺失現象
雖然大部分人具備比較良好的尊重他人道德品質,但是依然有部分人“尊重他人”的意識淡薄,尊重他人道德品質的缺失現象屢見不鮮。近年來,其造成的影響較大的事件分類主要有:對他人生命尊嚴不尊重的行為、對他人的人身權益不尊重的行為、對他人的辛苦工作的不尊重行為。
(一)對他人生命尊嚴的不尊重行為
2019年3月8日,男子王某微信群內發(fā)布“南京就是個坑,應該讓日本人在(再)屠殺一次”等極端言論,隨后上述言論被轉發(fā)擴散,造成惡劣影響。公安局將王某控制,并處以刑事拘留。
生命誠可貴,對于遇難者我們應該予以尊重;對于歷史,我們應當銘記在心。該女子與男子卻在網絡發(fā)表侮辱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幸存者的言論,素質低劣,行為讓人感到憤慨。這種行為,是對遇難者生命尊嚴的不尊重,有損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并且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
(二)對他人的人身權益的不尊重行為
2018年8月27日,德陽安醫(yī)生自殺的新聞被播報。8月20日,泳池里的兩個男生觸摸到了安醫(yī)生的臀部,拒絕道歉并朝其吐口水,安醫(yī)生丈夫生氣將男生的頭按到了水里。隨后男生家長毆打安醫(yī)生鬧到安醫(yī)生的單位要求將她開除,將泳池視頻傳播到網上。視頻被多名用戶傳播配文,并將矛盾引向了公職人員以增加輿情。安醫(yī)生不堪重壓,自殺身亡。男生家長與不知真相的媒體與廣大網友對其人身權益的肆意不尊重,終至悲劇。
四、對尊重他人道德品質的缺失現象的思考及建議
(一)公民自身層面
1.注重禮儀規(guī)范
禮儀是人們人際交往時需遵循的行為規(guī)范,禮儀能體現道德品質。禮儀包括:對他人禮貌用語,自覺遵守公共場所的行為規(guī)范等。尊重他人的道德品質加強需要加強禮儀的修養(yǎng)。
2.注重社會公德
社會公德集中反映社會全體或者多數人所認可的道德。社會公德主要包括:文明禮貌、保護環(huán)境、遵紀守法、助人為樂四個方面。社會公德不僅是道德基本的要求,而且也是和諧社會構建的強大力量,對于社會公德的注重非常重要。
(二)外部環(huán)境層面
尊重他人道德品質僅靠我們公民個人注重禮儀、公共道德、遵守法律規(guī)范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外部環(huán)境來保障。
對道德感外部環(huán)境的探討有著名倫理學家羅爾斯的道德發(fā)展理論,羅爾斯在《正義論》中說:道德感的形成是一個發(fā)展的過程,即在每一個階段都能形成一種增加道德感的能力。根據中國的現今情況,社會教育層面社區(qū)教育與網絡教育比較薄弱,因此需要對這兩方面加強。因此,我認為外部環(huán)境層面包括:家庭教育,社區(qū)教育,網絡規(guī)制。
1.家庭教育
尊重他人道德品質只有經過了家庭教育,才能經歷社會的教育,從而得以加強與穩(wěn)固。家庭教育是首要的外部環(huán)境。
父母是孩子學習的第一對象,父母要關愛教育孩子,有助于尊重他人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目前,在獨生子女家庭,溺愛獨生子女問題較突出。在單親家中,孩子心理較自卑敏感的問題較突出。而這些問題將是將來孩子不能正確形成良好道德素質,尊重他人的隱患。獨生子女與單親家庭要加強對孩子的教育。
2.社區(qū)教育
社區(qū)教育具有其獨特性。第一,真實性,積極宣傳社會正義之風以及社區(qū)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的尊重尊敬行為,讓人們深刻認識社會的尊重他人的道德感。第二,實踐性,有利于人們做出理性的尊重他人的行為。社區(qū)教育讓人們積極參與維護公共事務。社區(qū)倡導公益活動,引導人們在社區(qū)中開展義工活動,如:清理社區(qū)的垃圾、看望照顧高齡老年人。
3.網絡規(guī)制
網絡的普及極大便利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一些公民卻在匿名的公共空間里素質低劣,對他人進行惡意的詆毀、侮辱,或傳播不良的言論。對網絡的規(guī)制至關重要。
(1)加強互聯(lián)網的整治,完善網站監(jiān)管工作。及時整治下架道德低下的作品,阻斷其傳播被觀看。規(guī)范網站發(fā)帖,健全審查制度。關閉不利于培育道德品質,低級無意義的網站,開發(fā)推廣有利于發(fā)展道德品質網絡信息網站。
(2)完善網絡立法,倡導網絡文明。加強有關信息犯罪的立法,將原有的法律相關內容引入網絡社會,強化對虛擬社會信息內容的傳播管理,依法對無視法律的造謠人員予以處罰。此措施可促進網民們在公共空間里文明上網,文明言論,讓自己的言行符合尊重他人道德品質要求。
參考文獻:
[1]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廖申白譯,商務印書館2008年版。
[2]周治華:《倫理學視域中尊重,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