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影
關鍵詞:王安憶;長恨歌;上海
王安憶曾說過自己稱不上是上海的代言人,但上海的的確確在她的手上在她的文字下得以成型。到21世紀的今天,我們似乎不得不透過由王安憶文字所繪制的薄紗,去感觸、體悟和想象上海的一切。王安憶筆下的上海故事,大大小小,紛繁交錯,讓這座都市的每一條街每一條巷都具有了真實的觸覺,讓它們能像那個時代獨有的氣息那般撲面而來,無孔不入,像沉淀在每個人心底里的一段舊情那樣成為一段難言之隱。《長恨歌》把上海安放在一個“宏偉”的審美形態(tài)之中,通過開篇寥寥數頁暢快淋漓的表達就可看出,這和其他的文字描寫不盡相同。從而讓人們對都市上海的體驗和記憶擺脫了“頹敗”、“優(yōu)美”、“歡愉”、“個人主義”、“享樂”等觀念的束縛。
故事開篇王安憶寫了幾個典型的城市畫面,例如鴿子,閨閣,弄堂,女人等等,這多個片段一同構成了一個城市的初步畫像。在敘寫老上海特色風致的影像中,總是少不了這幾個標志性的符號,霓虹燈、旗袍、以及尤為重要的弄堂。電影《花樣年華》中有這樣一幕,張曼玉徐徐走來,蒙蒙的細雨打濕了石板小路,她和梁朝偉悠悠然然地細語呢喃,一直走到了盡頭,拐進了一個小弄堂,消失在視野之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弄堂上演著都市上海尤其多的生活百態(tài),傳奇故事??梢哉f在長時期內弄堂便是都市上海生活百態(tài)的代表,上海獨具味道的最好詮釋。因此,弄堂這一符號對上海而言就有了無可替代的地位。王安憶可說得上是上海本土作家,是在上海弄堂里長大的,《長恨歌》當然存有著相當多地屬于她自己的弄堂隋結。小說前幾個章節(jié)大量描繪了都市上海的特色景象,大量描寫了流言,重點描述了弄堂,還寫了鴿子,閨閣還有上海女人等,那我們就先來看看王安憶的弄堂文化?!斑@種弄堂的房屋看上去是鱗次櫛比的,又擠擠挨挨,燈光如豆的一點一點,雖然微弱,卻又稠密,一鍋粥似的。它們還像大河一般有著無數的支流,又像大樹一樣,枝枝權權數也數不清楚。它們阡陌縱橫,是一張大網。它們表面上是袒露的,實際上卻神秘莫測,有著曲折的內心。”王安憶從靜態(tài)的甚至有一些呆板的弄堂細節(jié)下手,展示了具有人情味和生活性的一面。王安憶用細膩的筆觸,生活化的言語,把上海弄堂里的人情百態(tài),動人的聲色以及時代的滄桑變化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上海的弄堂是上海獨具特色的民居形式,千百年來,一代代上海人在這些小弄堂里過著平凡又不平庸的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形成各式各樣獨具風情的弄堂文化。弄堂算得上是上海特色的標志性建筑,王安憶在《長恨歌》中對上海弄堂有相當多的大篇幅描寫,對于生長在這里的人們來說弄堂不只是他們的居所,更是一種提供溫暖日常平凡生活的場地。每當夜晚來臨的時候,人們就在自己家弄堂門口放上草席,搖椅之類的東西,坐在那里乘涼,怡然自得。淘氣的孩子們在弄堂里你追我趕,追逐打鬧,尋找趣味,好不熱鬧。弄堂里發(fā)生的一切平凡的故事,無論酸甜苦辣還是嬉笑怒罵都會讓人感到親切與溫暖。人們能夠從《長恨歌》中讀到對城市的景像與想象,例如說“是那黃梅天的雨,雖然不暴烈,卻連空氣都是潮濕的”,“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有一股肌膚之親”,還有說道上海的閨閣是變了樣的,好萊塢情話和貞女傳事并行存在的,陰丹士林旗袍下著的是一雙洋跟鞋,摩登又復古。對于這城市的想象可以說是具體的但又是抽象的。
說到上海,人們難免會想到那歌舞升平的老上海,十里洋場上的繁華場面,紙醉金迷。人們也樂此不疲的世代流傳著那些以老上海為背景文化而上演的傳奇故事。時代不同,但這老上海的繁華在新上海依然延續(xù)著,故事也不斷上演著。不盡相同的是,新時代上海故事里的主人公是普通平凡的小市民,而不是達官貴族名流顯赫。它所關注的是小人物的境遇,細膩而真摯地展露他們的感情,或喜或怒,這可稱得上是“海派文學”的一大特點。在當代作家中王安憶她用女性獨有的細膩而溫潤的筆尖造就了一個個極具“海派”風格的人物形象,把上海的故事一脈相承繼往開來。王安憶用三個詞來描繪她眼里的上海,“傳統(tǒng)”,“摩登”和“粗魯”,這和普通人們對上海的感覺不盡相同?!氨J亍闭f的是上海在從鄉(xiāng)間轉為城市之后仍舊存在的傳統(tǒng)的痕跡?!澳Φ恰焙翢o疑問是上海新鮮又洋派的一方面,“粗魯”也可稱做“粗糲”,王安憶也曾解釋道:“我覺得上海的內心是粗礪的,這個氣質和她的誕生有關系。不是那種城市,是慢慢形成的,很突然的外國資本就進來了,有流氓氣,它很粗魯。從全國來說,沒有一個城市像上海那么市民氣,擁有市民這一階層并且很成熟。我喜歡上海就在于她一眼看過去很華麗,但缺陷也在這,沒有根基?!蓖醢矐泴τ谒幼〉倪@座城市體現出了無時無刻的關注,興許是上海民眾的共同氣質和歷經多年的滄桑歷史變遷,帶給她了源源不息的靈感以供創(chuàng)作。用豐厚的筆觸描寫了上海市井生活的人情百態(tài),上海居民的衣食住行生活點滴,新舊變遷,都做了全景式的反映從而為世人展現出了一個活色生香生機勃勃的上海來。
王安憶的筆下的老上海格調優(yōu)雅又風情萬種,八十年代的上海在她的筆下又顯得有些不堪。我想,王安憶文學的獨特氣質必定是屬于那個特定的年代的,只能徘徊去逗留去追尋,然而確是沒辦法進入那俗不可耐又塵土飛揚的新時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