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蓉
【摘要】舞蹈課作為打破傳統(tǒng)舞蹈教育模式的一種普及型舞蹈美育,它是創(chuàng)建真正“面向全體學生”的新型舞蹈課程體系。該舞蹈課的課堂實踐緊緊圍繞學生的五項能力的培養(yǎng),即觀察模仿能力、即興表現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創(chuàng)造求新能力,以及綜合融化能力。課程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與創(chuàng)意的教學設計,打破了舞蹈教育服務于舞臺表演的局限性,推進舞蹈教育由少數精英向全體學生的歷史性轉變。同時,本課程的特色教學促使舞蹈教育在“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方面得以發(fā)揮更大的優(yōu)勢。
【關鍵詞】道具;素質教育;舞蹈課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近兩年來,中小學素質教育舞蹈課正在全國推廣,廈門市各中小學校也緊跟時代步伐,正如火如荼地開展素質教育舞蹈課的研討課和評比課。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我有幸觀摩了許多音樂老師開的各種題材的素質教育舞蹈課,參加了一些關于素質教育舞蹈課的研討,也在區(qū)、校級嘗試開設了幾節(jié)素質教育舞蹈課,發(fā)現我們大多數音樂教師所上的課局限于讓學生以肢體動作參與舞蹈課的學習模仿和編創(chuàng),雖然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較高,但由于大部分學生沒有經過專業(yè)的形體訓練,尤其是男同學和形體較胖的學生在舞蹈表演方面不具優(yōu)勢,在學習效果上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在動作的美感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正在困惑之際,一節(jié)小學素質教育舞蹈課“詠鵝”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教師運用了一個紅色的圓球形道具套在手指上,模仿鵝的紅冠,使表演鵝的動作形象生動,學生們模仿鵝的動作、姿態(tài)也因加入道具顯得更加栩栩如生,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這使我對——如何在小學素質教育舞蹈課上使用道具的探索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特別關注在素質教育舞蹈課上使用道具的課例,緊緊圍繞學生五項能力的培養(yǎng),開展了舞蹈道具在小學素質教育舞蹈課中的運用研究,通過查找文獻資料,收集整理使用道具表演的舞蹈作品,挑選音樂教材中可舞性較強的歌曲,試上使用不同類型道具的素質教育舞蹈課的教學實踐,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了一些在小學素質教育舞蹈課中巧用道具的經驗。
一、巧用道具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模仿能力
舞蹈作為一種藝術,它主要是通過形態(tài)和肢體的表演塑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動的舞蹈形象來展示主題和演繹情節(jié),表達人們內在的情感世界。古今中外的編舞者都廣泛運用道具來表達單一肢體,表達不了的情緒和動作。2011版音樂新課程標準指出:“充分注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和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善于利用兒童的自然嗓音和靈巧形體,采用歌、舞、圖片、游戲等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在舞蹈課上巧妙地使用道具,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各種顏色鮮艷、造型新穎、形態(tài)各異的道具能非常形象直觀地讓學生了解所上舞蹈課的風格、民族、地域環(huán)境等特征,提高學生的觀察模仿能力。我在上校級素質教育舞蹈課“過新年”中運用了紅色手絹花這一極具中國民族特色的道具,渲染了過新年喜慶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學會東北秧歌十字步的基礎上,模仿幾種轉手絹動作,學生很快學會了使用手絹花表演,在為歌曲編創(chuàng)動作時能主動把模仿的動作運用到歌曲中,編創(chuàng)的動作豐富多彩,各種組合造型極具創(chuàng)意。
二、巧用道具培養(yǎng)學生的即興表現能力
道具的使用可以準確地反映教師所上的舞蹈課的特定時代、特定地域和特定的民族,在教學中能更好地創(chuàng)設情境,表現所表演歌曲的意境和烘托舞蹈表演的氣氛。從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舞到經典高雅的芭蕾舞,從韻味無窮的古典舞到充滿張力的現代舞,各種舞蹈道具藝術形態(tài)的感性呈現,可擴展少年兒童的視野,對他們進一步認識社會、歷史、人生和對未來追求都有深刻的影響。我在上“只怕不抵抗”這一抗戰(zhàn)題材的課時,嘗試了在不同的班級采用道具和不用道具兩種教學設計教學,不用道具的班級學生在編創(chuàng)歌曲的表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參與表現的學生較少,吹喇叭和表現殺敵的動作比較單一、刻板,表情也不夠生動,教師很難調動學生的演唱和表演的積極性。而在使用道具的班級卻出現了截然相反的情況,當教師在課堂中出示仿真的小刀,槍、小喇叭、小鼓等道具。學生紛紛躍躍欲試,在編創(chuàng)“一刀斬漢奸,一槍打東洋”這句歌詞時,學生就能拿著道具即興擺出各種手持刀槍的姿勢和表現戰(zhàn)場勇猛殺敵動作,每一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都很高,也能用激動興奮的情緒演唱表現歌曲。道具應用在小學素質教育舞蹈課中,增強了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也使舞蹈課所要表達的歌曲主題與內容更加集中形象。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表演能力,獨立思考和動作協(xié)調能力,還可以完成單一人體達不到的藝術效果, 道具在素質教育舞蹈課上的巧用切實提高了學生即興表演能力。
三、巧用道具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在素質教育舞蹈課的舞蹈編創(chuàng)活動中,音樂老師都會采用讓學生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學生所掌握的單調肢體動作常使合作學習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冷場,最后變成只有少數幾個有舞蹈基礎的學生的展示。如果加入道具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效果就不同了。道具的使用,可以使音樂教師面向全體學生,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參與面,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快樂的音樂中動起來,感知生動的舞蹈形象和塑造美的畫面,從而享受到舞蹈帶給他們的快樂。通過使用道具,學生的交流合作空間得到了延伸,合作的形式也在原來的肢體動作基礎上介入了道具的使用和組合,合作的人員也可以借助道具流動變化。例如:市級公開課“云”,教師在學生合作編創(chuàng)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巧妙運用方形的白色紗巾和藍色的長條綢布做道具,讓學生進行小組編創(chuàng)動作,學生拿到道具后小組間就討論開了,個子高的學生能夠用雙手托起藍色綢布做藍天背景,部分小個的學生用白色紗巾蹲下來組成各種各樣云朵的造型,三五個組成愛心型的,有兩個組成圓環(huán)型的,還有幾個同學合作組成各種小動物造型。做到了全體學生都參與表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表演角色,充分發(fā)揮了小組合作交流的優(yōu)勢,運用道具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升了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真正體現了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四、巧用道具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求新能力
“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這是因為孩子具有創(chuàng)造力。他們機敏靈活,喜歡新鮮、變化的事物,單純、自信、善于幻想,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已經掌握一些舞蹈語匯并具備一定的表演能力,當學生在舞蹈課中對單純的肢體動作表演失去了新鮮感時,他們就會產生審美疲勞,教師運用適當的舞蹈道具豐富舞蹈的表現手法和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加深了對外界事物的認識和理解,把合適的道具運用到舞蹈課上,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景中學習舞蹈更能開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點燃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火花。在上“過新年”“龍咚鏘”等節(jié)日喜慶的課上,我們可以選用手絹花綢緞或小鼓等道具來烘托節(jié)日熱鬧的氣氛。在頌歌類題材的課的教學,如“媽媽的心”“一個媽媽的女兒”教師可以用紅色絲巾或紅色緞帶做道具,讓學生符合歌曲主題的教學情境中編創(chuàng)動作,激發(fā)啟迪學生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開拓創(chuàng)新的思路。如我曾上過的一課“大樹媽媽”,歌詞中音樂具體形象,有“大樹媽媽個兒高,托著那搖籃唱歌謠,風來了、雨來了、綠色的雨傘撐開了,搖籃里的小鳥睡著了”,上課時我先先請學生欣賞歌曲范唱,然后講述出自己所感受的情景,教師再出示雨傘、樹枝、小鳥頭飾和用薄紗做的翅膀,這時學生情緒激動,討論熱烈,并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接著我提出讓學生聽著音樂進行歌曲的情景表演,經過幾次練習后,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及表現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他們有的隨風飄舞,有的隨雨水的流淌緩慢移動,有的二個、三個聚在一起原地旋轉,還有的時聚時散,自由舞動,像一幅畫一樣將“春天的樹林”的景象表現得淋漓盡致。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腦活動的結果,因此,創(chuàng)造力的開展與智力的開展是相輔相成的,在舞蹈過程中,人會盡力使身體動作協(xié)調,從而使大腦不斷地調整,舞蹈道具是無聲的語言。啟迪孩子們用豐富的想象力和心靈的感悟去表現動作的內涵。所以,在素質教育舞蹈課上巧用道具能促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求新能力得以極大的開發(fā)。
五、巧用道具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融化能力
舞蹈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身體動作,也就是身體語言來表現人物、事物及深刻的內涵,因此,學生學習舞蹈的同時身體形態(tài)也同時得到訓練,這是其他藝術形式所不能替代的。舞蹈還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和勇敢不怕困難的進取精神,使學生變得活潑、開朗、自信。道具的使用使學生的舞蹈過程變得生動有趣,使其心理上完全放松,無拘無束,沒有壓力,有助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我國培養(yǎng)新一代的總目標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所以,全面素質教育必須從學生抓起,全體學生,不論其背景、天賦或殘疾,都有權享受藝術教育及其提供的豐富內容。在一個科技日益先進、感官信息日趨復雜的環(huán)境中,對這類刺激的感知、闡釋、理解和評價的能力便成為關鍵。藝術有助于全體學生發(fā)展理解和辨別這種充滿形象和符號的世界的多種潛力。在素質教育舞蹈教學中巧用道具充分調動和發(fā)揮舞蹈教學的優(yōu)點,重視教學內容的科學性,注重形式的多樣性,把心理素質培養(yǎng)和肢體訓練結合進行, 開發(fā)人人都具有的舞蹈基因。
道具的使用也有兩面性,適當地使用能畫龍點睛,使用不當則會弄巧成拙,所以,道具的使用一定要根據舞蹈課的內容和主題的需要,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要緊緊圍繞歌曲的意境選擇性地使用。道具就是表演中所借助的工具,和物品在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中,它有著不同的特點,那么小學素質教育舞蹈課面對的是小學生,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習慣,所選用的舞蹈道具就應該“小型、多樣、輕巧、靈活”,還要價廉實用。它是肢體與物體相配合的物品,是需要與孩子的身體產生舞蹈關系的,也就是說,道具的使用應該有效為學生學習舞蹈服務。
綜上所述,隨著各級教育部門越來越重視小學生素質舞蹈課的開展,為了全面提高素質教育舞蹈課的教學質量,我認為,在小學素質教育舞蹈課中巧用道具培養(yǎng)學生對舞蹈的表現力和審美感知力,從而達到陶冶學生情操,開發(fā)其創(chuàng)造力的目的,與該舞蹈課的課堂實踐緊緊圍繞學生的五項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非常吻合。我們既要讓學生從興趣愛好中掌握專業(yè)本領,又能從舞蹈課中尋求快樂,從而培養(yǎng)學生高雅的審美情趣。所以,道具的使用值得在小學素質教育舞蹈課中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呂藝生.素質教育舞蹈[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2014.
[2]肖靈.舞蹈基礎訓練[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3.
[3]張洪偉.舞蹈道具在舞蹈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J].戲劇之家, 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