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婕妤 李艷紅 胡斌
摘 要 在“互聯(lián)網+教育?”的新時代背景下,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信息化教學資源,逐漸走進各大中小學校課堂,成為教師轉變教學方式,吸引學生興趣,打造個性化課堂的有效教學手段。農村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一直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難題,本文對微課應用于農村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微課在生物實驗各環(huán)節(jié)的應用策略,旨在為打破農村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局限性,加快基礎教育改革進程,縮小城鄉(xiāng)教育差距提供參考。
關鍵詞 微課應用 生物實驗 農村高中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7.059
Application?of?Micro-Course?in?Biology?Experiment?Teaching?of?Rural?High?School
LI?Jieyu[1],?LI?Yanhong[2],?HU?Bin[3]
([1]?College?of?Life?Science,?China?West?Normal?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637009;
[2]?College?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China?West?Normal?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637009
[3]Sichuan?Chengdu?Wuhou?Senior?High?School,?Chengdu,?Sichuan?610043)
Abstract Under?the?background?of?the?new?era?of?"Internet?+?education",?micro?class,?as?a?new?information?teaching?resource,?has?gradually?entered?the?classroom?of?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and?has?become?an?effective?teaching?means?for?teachers?to?change?teaching?methods,?attract?students'?interest,?and?create?personalized?classroom.?Biological?experiment?teaching?in?rural?high?schools?has?always?been?a?difficult?problem?in?the?reform?of?basic?education?in?our?country.?This?paper?analyses?the?necessity?of?applying?micro-courses?to?biology?experiment?teaching?in?rural?high?schools,?and?puts?forward?the?application?strategies?of?micro-courses?in?all?aspects?of?biology?experiment,?aiming?at?breaking?the?limitations?of?biology?experiment?teaching?in?rural?high?schools,?speeding?up?the?reform?process?of?basic?education,?and?narrowing?the?gap?between?urban?and?rural?education.
Keywords micro-course?application;?biology?experiment;?rural?high?school
微課為微課程的簡稱,它主要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載體,教師按照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要求,設計開發(fā)的一種情境化、多樣化的新型在線網絡視頻課程。[1]《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2017年)》在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教師應積極應用信息技術資源,改進教學方式,增加師生互動,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充分利用微課、微視頻等生物學信息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拓展學科視野。[2]目前,對微課的研究主要有微課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策略、[3]微課在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中的應用[4]以及微課的設計與開發(fā),[5]但其大多在理論教學中使用,較少涉及實驗教學,尤其是農村學校的實驗教學。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特別指出,要重點加強農村學校信息基礎建設,提高農村教師信息技術水平,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式;鼓勵學生使用信息手段自主學習,提高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6]因此,將微課應用于農村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就顯得尤為必要。
1?微課在農村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必要性分析
1.1?微課教學可彌補實驗教學條件的欠缺
雖然大部分農村中學都具備生物實驗室,但實驗儀器陳舊老化,數量有限。且多數學校重理論輕實踐,對生物實驗不夠重視,以至于實驗藥品短缺,在現(xiàn)有條件下很難開展實驗。而微課的重復播放功能可大大降低實驗成本,避免因教學器材以及實驗藥品的缺乏,導致學生無法觀看實驗過程。
1.2?微課教學可激發(fā)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
農村學校教師實驗講解形式單一,通常采用講授和演示兩種方式。對于大多數沒有條件開設的實驗,教師采用講授的方式進行講解;對于少數有條件開設的實驗,教師直接向學生演示實驗過程,學生臺下觀看。此外,就讀于農村高中的學生大多學習基礎薄弱,對于生物實驗的理解和探究能力都有待提高。加之在初中階段,生物作為非重點學科,學生學習熱情有限,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影響下,升入高中的他們明顯表現(xiàn)出對生物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重視程度不夠。而微課視頻生動形象且具有針對性,把微課與翻轉課堂相結合,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能夠有更多互動,激發(fā)其學習興趣。
1.3?微課教學可緩解教師教學壓力
近年來農村學校生源質量持續(xù)下降,學校為提高辦學質量,重視升學率提升和理論課教學,生物一線教師教學任務繁重,沒有太多精力開展生物實驗教學。以微課的方式進行實驗教學,可避免教師重復操作以及實驗耗時過長等問題,從而有效緩解教師的教學壓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利用微課將生物實驗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相結合,加深學生對生命觀念的理解,充分培養(yǎng)其科學思維和科學態(tài)度,深化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yǎng)。
2?微課在農村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2.1?探究類實驗類
現(xiàn)以探究類實驗“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為例,探討微課教學在課前預習、實驗課堂以及課后復習的具體應用。
2.1.1?學生課前預習
為節(jié)省學生課前預習時間和提高實驗預習效果,可將預習內容以微課的形式呈現(xiàn),由此設計出學生課前預習任務安排表,內容包括:教師任務、學生任務以及設計意圖。
教師任務:(1)教師根據該實驗目的、原理以及實驗步驟制作時長不超過10min的微課,同時準備2-4個課前問題;(2)將微課視頻提前三天傳至師生交流群,微課內容應包括:①實驗目的及原理;②實驗材料的選取及處理;③該實驗設計應遵循的原則;④預實驗過程;(3)提前發(fā)放與預習微課配套的導學案,內容應包括該實驗目的、原理、基本步驟、實驗結果預測、課前問題等,課前問題包括:①該實驗須控制的無關變量有哪些?②處理插條及培養(yǎng)插條的方法有哪些?③請參考預實驗的濃度梯度自主設計實驗方案;(4)最后將導學案統(tǒng)一收集查閱。
學生任務:(1)學生通過微課進行課前預習,并認真填寫導學案;(2)同時還可在導學案中附上對該實驗的疑問與困惑。
設計意圖:(1)?預習微課內容簡潔明了,有助于學生了解實驗、高效預習;(2)?預習微課可重復播放,適用于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特別是對學習能力稍弱的農村高中學生大有裨益;(3)讓學生將問題反饋在導學案上,由教師在課堂上統(tǒng)一解答或以書面的形式回應,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又豐富了教師的教學經驗,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2.1.2?實驗課堂教學
針對農村學校實驗教學設施缺乏以及課時緊張的問題,可改進傳統(tǒng)實驗教學形式,將微課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由此設計出實驗課堂任務安排表,內容包括:教師任務、學生任務以及設計意圖。
教師任務:(1)課前組織學生根據預實驗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并提出改進意見;(2)課堂上帶領學生回顧預習微課中提及的實驗材料的選取、預實驗等內容;(3)組織學生小組探討預習微課中的課前問題及導學案中反饋的問題,再由教師統(tǒng)一歸納講解;(4)播放課前錄制的符合學生認知的實驗操作視頻及注意事項;(5)教師強調注意事項(如:修剪插條,控制無關變量等),再組織學生動手操作,教師觀察指導;?(6)對每組實驗結果簡要評析,帶領學生分析造成實驗結果偏差的原因;(7)最后組織學生觀看“該實驗考查題的難點和易錯點”的微課視頻,以此作為該堂實驗課的結尾。
學生任務:(1)課前各小組參考預實驗的濃度梯度自主設計實驗方案;(2)跟隨教師回顧預習微課內容,小組交流討論課前問題及導學案中反饋的問題;(3)觀看實驗操作視頻,并按照各自實驗方案動手操作,有問題可尋求教師指導;(4)由于該實驗枝條處理時間和培養(yǎng)時間較長,須等待數天后才能統(tǒng)計結果,學生可利用課余時間統(tǒng)計各濃度梯度的枝條生根數,以表格及曲線圖的形式交給教師;(5)實驗完成后觀看“實驗考查題的難點和易錯點”微課,加以鞏固。
設計意圖:(1)以交流探討的方式活躍學生思維,促成開放課堂;(2)組織觀看實驗操作微課,規(guī)范學生基本操作;?(3)將實驗考查題與微課相結合,改變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內化知識,從而靈活運用。
2.1.3?學生課后復習
由于生物實驗注重整體性且相關知識點易遺忘,因此將課后復習與簡短且概括性強的微課視頻相結合是解決學生課后復習難題的關鍵,由此設計出學生課后復習任務安排表,內容包括:教師任務、學生任務以及設計意圖。
教師任務:(1)將該實驗的微課(包括實驗操作,注意事項和易考點的講解)整理分類,上傳至QQ群;(2)布置相關作業(yè)。
學生任務:(1)學生利用微課自主復習實驗相關內容;(2)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
設計意圖:(1)利用微課系統(tǒng)化梳理相關知識;(2)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2.2?調查類實驗
農村高中學生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有利于調查類實驗的開展。現(xiàn)以調查類實驗“樣方法調查草地中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為例,探討微課教學在開展學生自主調查學習中的具體應用,內容包括:教師任務、學生任務以及設計意圖。
教師任務:(1)農村地區(qū)具有多樣化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這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探究資源,因此教師可將探究主題延伸為設為“不同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常見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調查;”[7](2)教師將本實驗預習微課上傳至交流群;(3)組織各實驗小組自主設計可行性強的實驗方案并加以實施;(4)學生在野外調查的過程中教師拍攝各組實驗過程并剪輯成微視頻于課堂上播放;(5)根據各組實驗結果,組織學生討論分析不同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常見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并得出其中的優(yōu)勢種及其分布情況;(6)對各組實驗方案和實驗完成度進行點評總結;(7)對于實驗方案設計出色、實驗完成度較高的小組微視頻,教師可改進后作為微課教學范例保留。
學生任務:(1)學生通過預習微課,了解掌握該實驗目的、原理、取樣方法以及計數原則等;(2)每個實驗小組分別探究一種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常見的雙子葉植物種群密度,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利用課下時間進行野外調查,每組統(tǒng)計五個樣方;(3)課堂上觀看各組實驗微視頻,相互學習借鑒;(4)討論分析常見雙子葉植物對幾種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適應情況,共同得出“該地區(qū)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雙子葉植物優(yōu)勢種”;(5)以各組實驗微視頻為依據,組間進行互評,選出最佳實驗小組。
設計意圖:(1)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并加以實施,教師拍攝剪輯成微視頻于課堂播放,既充分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動手能力,又能極大滿足學生的學習成就感;(2)將學生實驗微視頻作為今后微課教學范例,極大地豐富了教學資源。
3?結語
本文只是對微課應用于農村高中生物實驗教學進行初步探索,并未進行有效實踐,微課作為一種自主開放的教學資源,需要各農村學校結合本校實際不斷地嘗試改進,以多元化的微課教學形式,為學生營造提高生物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同時為進一步縮小城鄉(xiāng)教育差距,真正實現(xiàn)教育公平創(chuàng)造可能。[8]
參考文獻
[1] 胡鐵生.微課的內涵理解與教學設計方法[J].廣東教育(綜合版),2014(04):33-35.
[2]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8.
[3] 何誠.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及啟示[D].南京師范大學,2018.
[4] 王玲峰.微課在初中生物“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的應用初探[J].新課程(下),2017(12):163.
[5] 呼喜茹.高中生物學“基因的本質與表達”微課的開發(fā)與應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7.
[6]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M].?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0.
[7] 肖崇德,王新,田樹青.“用樣方法調查草地中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實驗設計、實施與建議[J].生物學通報,2016.51(12):10-12.
[8] 張科中.微課應用破解農村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難題[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09):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