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綱 武漢大學 湖北武漢 430072
高校雙一流建設要大力爭取社會力量支持, 社會捐贈是社會力量支持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相應的爭取社會捐贈工作體系和機制,激勵機制的建立完善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工作機制,是工作程序、規(guī)則的有機聯(lián)系和有效運轉。工作機制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整體,貫穿于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爭取捐贈工作機制,爭取捐贈工作機制,由爭取捐贈組織機制、運行機制、監(jiān)督機制、激勵機制等組成,激勵機制的完善是建立和完善爭取捐贈工作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缺少。
為了引導社會力量支持高等教育,國家層面已經初步形成了相應的鼓勵捐贈的激勵機制:
一是施行稅收優(yōu)惠政策鼓勵社會支持高等教育,從捐贈者而言,向高?;饡M行捐贈,持基金會捐贈收據(jù),依法享受稅收優(yōu)惠,個人最高30%限額,公司最高12%,從利潤中扣除 享受稅收優(yōu)惠的捐贈額,小于應納稅利潤的12%,按照實際捐贈額據(jù)實扣除 享受稅收優(yōu)惠的捐贈額,大于應納稅利潤的12%,按照應納稅利潤的12%扣除。
二是對慈善公益活動進行相應的配套鼓勵,如規(guī)定了對于境外捐贈用于慈善活動的物資,依法減征或者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huán)節(jié)增值稅 受益人接受慈善捐贈,依法享受稅收優(yōu)惠 捐贈實物、有價證券、股權和知識產權的,依法免征權利轉讓的相關行政事業(yè)性費用,還明確了對捐贈行為進行鼓勵和表彰。
三是對高校接受社會捐贈的鼓勵,2009年起,中央財政設立了中央高校捐贈配比專項資金,對高校接受的社會捐贈進行相應的配比,以此來激勵中央高校爭取社會捐贈,同時,湖北、江蘇等省份還對省屬高校進行相應的捐贈配比政策。配比政策的實施,極大的鼓勵了高校成立基金會,開展爭取捐贈工作。
由此可見,外部激勵機制在逐步完善、健全,而相應的高校內部激勵機制還在探索、建立和完善中,建立內部激勵機制與外部激勵機制相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是我國的大學募捐事業(yè)目前仍然處于初級發(fā)展階段,還沒有走上正軌化的專業(yè)道路,也沒有像美國大學基金會那樣的商業(yè)化運營和管理,導致學校人員對募捐工作的動力不足。世界一流大學的捐贈工作是一項人人參與的工作,滲透到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而目前我國高校捐贈工作,還局限在相關的校友、基金部門,參與人數(shù)不多,在高校中仍然是少數(shù)人的工作。
二是激勵機制不健全,做爭取捐贈工作對于高校教職員工而言,是一項可有可無的工作,做的好是錦上添花,做不好也沒有相應的激勵,也不會有相應的負面影響,而積極參與捐贈工作的教職員工,往往是一種義務性的工作,在工作之余去做的工作,是一種本著純樸的愛校向善的本意的自愿性的工作,在投入時間精力的同時,還要自己承擔捐贈成本,這樣的現(xiàn)狀,不利于吸引和鼓勵教職員工長期持續(xù)的參與捐贈工作。
三是激勵機制不健全,比較典型的激勵辦法就是將激勵簡單的等同于資金獎勵,而由于捐贈工作的公益性, 不同于公司運營和營利目的,因此,簡單的資金獎勵,要面對捐贈人的壓力,學校其他教職員工的非議,獎勵的落實也越來越受政策環(huán)境的制約,難以起到正面激勵的作用。
關于激勵機制的相關理論眾多,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進行借鑒。
據(jù)筆者研究我國古代木結構可分為穿斗式、抬梁式以及井干式三種類型,以抬梁式應用頻率更高。抬梁式結構沿建筑進深方向前后立柱,柱端架梁,通過立瓜柱、架梁層層疊加形成的房架;穿斗式結構是由柱與穿枋構成,與抬梁式結構相比承載力相對更高,且柱距較密;井干式木結構是由方木或原本構成的結構,該結構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偟膩碚f木結構建筑符合審美、安全、節(jié)能、耐久等要求,其優(yōu)越性是其他建筑結構無法比擬的。
一是激勵理論的心理學和個人機制,比較有影響的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H.Maslow)的需要層次理論,阿爾德弗(C.P.Alderfer)1969年將需要分為存在需要、關系需要和成長需要,麥克利蘭(D.C.Meclelland)提出人有權力、友誼和成就三種高層次需要。
二是激勵理論的組織理論,赫茲伯格(F.Herzberg)提出了由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構成的雙因素激勵理論,保健因素改善的負面情緒,激勵因素可以有效激勵,勒溫(KLewin)的場動力論,豪斯(RHouse)的綜合激勵模型,波特(LPorter)和勞勒(ELawler)的綜合激勵模型等人的激勵理論,在個體上的激勵上,以付出成本、實際效果和個體的自我評價為依據(jù),從組織整體上,將組織內部環(huán)境、外部環(huán)境、組織發(fā)展等多方面,綜合考慮激勵效果。1980年代至今,激勵理論的視角關注的重點是組織整體和文化環(huán)境,在此視角下,如何達成激勵效果
三是關于公益慈善的激勵理論,對捐贈者的激勵理論,可以從分析捐贈動機開始,捐贈動機主要有個人動機與社會動機兩類,個人動機分為利他動機和“光熱”動機,社會動機上可分為遵從社會規(guī)范動機和個人聲譽動機。 通過分析這些動機,捐贈激勵主要的方式有聲譽激勵和物質激勵,最終可以提升捐贈者對個人自我的評價,促進精神追求升華。
根據(jù)激勵有關理論,高校內部對于爭取捐贈工作的激勵,既要考慮到對個體的激勵,又要考慮到對高校內部各單位的激勵,構建一個完整的激勵體系,既要考慮到對激勵的功利性層面,更要考慮到激勵的精神導層面,并且更多的以精神層面的鼓勵為主,輔以物質成本的補償,把物質成本的補償作為保健因素,把精神層面的鼓勵作為激勵因素。
根據(jù)激勵理論,及由此得出的激勵理念,高校爭取捐贈激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實施:
1、內部捐贈激勵的重點單位
2、內部捐贈激勵的重點人員
與重點單位相應,大學內部捐贈激勵的重點人員是學院一線面對學生的教職員工,特別是學生的授課老師和班主班、輔導員老師,這些教職員工,與學生在校期間,在某一時期,甚至貫穿在整個大學學習期間,緊密聯(lián)系,是校友學習生涯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校友對學校感情的重要載體和中介,甚至這些教職員工的言行,會影響到學生對學院、學校的整體印象和感覺,影響到整個大學學習期間的體驗,影響到今后的職業(yè)生涯。每一個校友從感情上和學習經歷上,最直接聯(lián)系、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些教職員工。即使是畢業(yè)后,校友們與學校的聯(lián)系,大多是與他們產生的。即使是沒有直接聯(lián)系的校友,至少在情感上仍然有著聯(lián)絡的基礎,因此,學院的教職員工就成為聯(lián)系校友感情的重點對象,通過他們的工作,更容易聯(lián)絡到校友,更容易使校友了解學校,向學生進行捐贈。
1.對單位的表彰。除了資格性的獎勵外,高校更應該根據(jù)《慈善法》的要求,對在爭取捐贈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單位進行表彰,以樹立典型,形成爭創(chuàng)優(yōu)秀的捐贈工作氛圍??梢栽O立捐贈工作先進單位獎項,對做的好的單位進行表彰。在對對先進單位評選的依據(jù),除了將捐贈到賬金額作為標準外,還要綜合考慮其他標準,一是依據(jù)其爭取的捐贈項目到賬總額,二是要重點獎勵和表彰爭取的捐贈項目用于學校整體建設和發(fā)展的項目,捐贈項目如果本身就已經限定于特定單位建設和發(fā)展方面,最大受益對象是特定單位本身,對學校整體的貢獻是間接貢獻,而對于哪些直接為學校整體建設和發(fā)展做出貢獻的項目,應是表彰和鼓勵的重點項目,三是依據(jù)其對捐贈工作的重要程度,投入的人力物力,開展的捐贈工作活動,特別是與前一年度相比較取得了較大進步的情況,四是對于在捐贈項目支出上規(guī)范管理的單位,也要納入表彰依據(jù),可以鼓勵單位在捐贈項目后續(xù)的工作中,規(guī)范支出經費,有序開展相關支出工作,五是對于在保值增值工作中做出貢獻的有關單位納入表彰范圍。對先進單位表彰要統(tǒng)籌考慮捐贈工作整體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要獎勵先進,鼓勵進步。
2.對個人的表彰。個人表彰的情況有所區(qū)別,參與捐贈工作的人員情況不同,有學校的教職員工,有校友,還有校友之友及社會人士,對于教職員工,也有專職從事捐贈工作,和崗位職責中沒有捐贈內容的人員。因此,對于個人的表彰,要進行區(qū)別對待。對于專職從事捐贈工作人員而言,表彰重在精神獎勵,物質獎勵方面標準不宜太高。
1、內部捐贈激勵機制與整體捐贈工作相適應、相協(xié)調
大學內部捐贈激勵機制是整個大學爭取捐贈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要與學校整體捐贈工作相配合、相適應,學校要從總體上營造出鼓勵各界參與到爭取捐贈工作中來的氛圍,要倡導鼓勵全校各單位、教職員工和校友等社會人士積極參與學校的爭取捐贈工作。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互聯(lián)網等媒體對爭取捐贈工作進行宣傳,普及捐贈知識,傳播捐贈文化。
2、不斷完善內部捐贈激勵機制的規(guī)范性
在評選先進和表彰先進過程中要科學規(guī)范進行程序設計,可以成立由分管校領導、人事部、財務部、校友處負責人組成的評選先進工作小組,負責評選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公布年度評先工作方案,同時由各單位申報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相關材料,先進個人由有關單位推薦,召開評先工作小組會議,研究確定先進單位和個人名單,將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候選名單在校友處網站進行公示,無異議后確定公布,召開學校爭取捐贈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通過嚴格設計好獎勵和表彰工作的各環(huán)節(jié),真正表彰先進,避免出現(xiàn)不公平現(xiàn)象,產生不好的影響。
注釋:
1.《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第四章支持方式,第十七條規(guī)定“地方政府和有關主管部門應通過多種方式,對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加大資金、政策、資源支持力度。建設高校要積極爭取社會各方資源,形成多元支持的長效機制?!県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43/201701/t20170125_295701.html,2018,12,25;
2.https://baike.baidu.com/item/工 作 機 制/9905789,2018,12,25
3.本文中捐贈是特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為支持高校建設和發(fā)展,自愿、無償向高?;饡浥c的貨幣、實物、房屋、有價證券、股權、知識產權等有形和無形的合法財產。捐贈具有基于慈善目的、自愿性和無償性的特點。
4.羅俊,葉航,汪丁丁.捐贈動機、影響因素和激勵機制:理論、實驗與腦科學綜述[J].世界經濟,2015,38(7):165-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