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歡瑤
摘要:人類已經步入互聯(lián)網時代,在這個時代信息的傳播迅速并且容易過時,音樂教學面對豐富龐雜的網絡信息資源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隨著我國對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教育開始重視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高中音樂鑒賞課作為高中音樂教學的一門必修課程,在培育學生音樂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樂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自主的進行音樂實踐,并且課堂教學中強調回歸音樂本體。在音樂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可以將知識直觀、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加深其對音樂的感知和理解,對促進音樂教學信息化發(fā)展、有效音樂課堂教學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學;互聯(lián)網;音樂鑒賞
近些年來,中國信息化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也有了顯著的發(fā)展和進步,因此信息技術對人們生活的各方面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與此同時也帶給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發(fā)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zhàn)。通過將信息技術與傳統(tǒng)的音樂鑒賞教學資源相結合,可以充分的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來滿足現代音樂教學發(fā)展的基本要求。因此,在當下,如何讓信息技術適應現代教育發(fā)展的需要,成為了許多一線教師關注的話題。
一、信息化高中音樂鑒賞課程的重要性
音樂鑒賞課是高中音樂必修的模塊之一,是培育學生音樂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課程,也是培育學生具備欣賞美、發(fā)現美和創(chuàng)造美能力的重要途徑?!镀胀ǜ咧幸魳氛n程標準(2017年版)》也明確的指出:“優(yōu)質的音樂鑒賞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更加豐富的情感,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隨著國家對藝術教育的重視程度加深,高中音樂教學逐漸的走上正軌,逐漸擺脫了以往“升學”的桎梏,迎來新的發(fā)展前景。但是也因如此,社會對人才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音樂教師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對已經入職的音樂教師來說,如何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學習和靈活運用信息化手段,結合教學經驗,來更好地改進自身的教學是當下的重點。對新入職的教師或者即將入職的教師來說,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在入職前掌握并學會運用多媒體技術,以便于在今后將之與教學相結合來構建高效音樂課堂。
高中音樂鑒賞課是一門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人文科學綜合課,需要教師從音樂的角度來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影響學生的世界觀。音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嘗試進行信息化教學,靈活的運用網絡、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等,采用視聽結合等多種方式來引起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音樂真正感興趣,音樂鑒賞課才真正的得到它應有的狀態(tài)。而當下高中音樂教學雖然得到了新發(fā)展,也得到了一些教師和領導的重視,但是在許多地區(qū)高中音樂鑒賞課還是不能真正地發(fā)揮其價值,不僅在落后的地區(qū),一些重點學校也如此。音樂鑒賞課通常都不受重視,上課的形式也比較單一,音樂鑒賞課成為了一種應付式的擺設,得不到真正的價值。當今高中音樂鑒賞課還存在的問題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第一,各校的教學設備不一致,多媒體教學設備配備上出現問題。許多高校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數量還是存在不足、配置偏低等問題,這些都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
第二,在音樂教學中會經常出現對信息技術的濫用、過度使用等情況,教師過于依賴多媒體,脫離多媒體就無法正常的開展課堂,還有些教師在課堂上播放與課程內容無關的視頻與音頻等。
第三,老教師的觀念陳舊,信息素養(yǎng)低下。有些學校的設備完整,但是存在教師無法使用,不會使用的情況。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偏低也是當下存在的大問題。尤其對一些入職較久的音樂教師來說,他們習慣了舊的上課模式,學習能力也比較弱,因此上課的形式還是比較單一。
因此如何利用好多媒體軟件,抓住學生的興趣所在,構建真正的高效的高中音樂鑒賞課,而不是濫用多媒體技術,過于注重課堂的形式多樣,而忽略了音樂鑒賞的本質,信息化教學的“度”的把握還值得所有的音樂教師和各教育部門深思。
二、構建高效音樂鑒賞課堂的設想
音樂鑒賞課培養(yǎng)學生整體的音樂文化修養(yǎng),但是從基礎來說,還是要先讓學生在課堂上保持對于教學內容的興趣。為了實現音樂教學中得人文教育目標,達到真正提高音樂教學效率的目的,在開展音樂鑒賞課的過程中,就要結合高中階段學生的共有特性和個性化特征,精心設計教學。而在當下信息化技術下,這種信息化手段對提高學生的興趣是占據絕大優(yōu)勢的,因此要想開展高效的音樂鑒賞課堂,教師就需要這方面下功夫。
(一)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
營造有趣的音樂學習環(huán)境,指的就是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設備,通過圖片、音頻聲音、視頻動態(tài)畫面等現代信息傳輸工具來將所要講述的音樂作品或者音樂情景模擬重設表現出來,營造出作品所要表達的意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作品所要傳達的情懷和感情,快速進入到對音樂作品的鑒賞活動中去。這種讓學生快速地進入到音樂作品情境當中的教學導入,調動了學生的各個感官,使得學生全身心投入到作品當中,不僅很好地使音樂作品融入到了課堂,而且將音樂欣賞的過程變得更加直觀和生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尤其是音樂鑒賞教學,許多的音樂可以與圖片等結合在一起,學生能更好的理解音樂,給學生帶去更美的享受。例如欣賞《漁舟唱晚》這一古箏名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有關這一曲目的視頻,配合優(yōu)美的古箏樂曲,使學生展開聯(lián)想,在優(yōu)美的音樂中,學生欣賞著夕陽風光和日落紅霞,想到祖國的壯麗山河,進而在心中涌起民族情懷和愛國熱情,加深對作品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
(二)延伸課堂內容
音樂知識的攝取僅靠在課堂老師帶領的學習是完全不夠的,課后的學習是課堂的重要補充形式。學生在課外時間可以通過網絡等手段聆聽不同風格的樂曲,掌握額外感興趣的音樂趣味知識,這對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有極大的幫助。
然后老師可以合理通過網絡手段來給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音樂的環(huán)境,例如,建設音樂學習小組微信群等等。
其次,高中階段的學生課業(yè)壓力比較大,對于音樂鑒賞的時間比較少,或者他們由于環(huán)境的影響都是接觸一些當下流行的歌曲,對于古典與近現代的作品的鑒賞比較薄弱,作為教師要及時的幫助其彌補這一塊的薄弱,選擇一些適合鑒賞的音樂,利用網絡開放的互動優(yōu)勢,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了解音樂作品。
三、結語
在當前社會,教育在不斷的前進,理念在不斷的更新,音樂教學要想大步向前,教師應當考慮順應信息時代潮流,將信息技術引入音樂知識教學當中來,不斷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構筑資源豐富、教學手段生動有缺的教學環(huán)境,并且通過適當的引導來讓孩子們能夠養(yǎng)成較強的音樂綜合素養(yǎng),真正地將音樂欣賞、音樂創(chuàng)作當作一種享受,也能夠在生活當中不斷提升自我音樂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長明,李晨曦.淺析電腦音樂教育技術在當前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及未來發(fā)展趨勢[J].藝術教育,2019(05):40-41.
[2]謝喜梅,鄧曉芬,梁錦鳳.信息技術與初中音樂相融合的對策分析[J].戲劇之家,2019(13):174-175.
[3]陳剛.基于信息技術的當代音樂教育變革思考——北大博雅音樂課堂述評[J].藝術評論,2019(03):173-177.
[4]周媛.音樂教育模式中有關信息技術應用的實踐與探索[J].戲劇之家,2019(09):168-169.
[5]張馨予.數字化視野下安徽民間音樂教學資源庫的建構[J].人民音樂,2018(09):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