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自莉
摘 要:初中歷史教學主要是以課堂教學為主,在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積極配合,達到教學的目的。其中課堂提問是歷史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經驗的教師往往在備課之前集中備好內容,對于課堂提問的設計要注意從思維的深度、廣度和密度來考慮,竭力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讓學生在教師教學的基礎上,廣泛思考,活躍氣氛,使課堂新意迭起。因此,問題的設置和問題難度的權衡就是課堂提問的主要考查方面,那么教師應依據什么進行提問呢?該如何提問?問題應如何設計呢?從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討論問題設計的方向提出幾點建議,僅供參考,以提高歷史教學效率。
關鍵詞:設問;討論;寫作教學;探究
一、設置問題的重要性
歷史教學在初中階段是關鍵內容,在應試考試的壓力下,教育部門對歷史學科的重視程度并不高,所以歷史教師對歷史課的研究也欠缺。然而,對學生來說,初中階段的歷史是重要基礎,只有這個階段的歷史學好了才能為以后的歷史學習奠定基礎。那么,在歷史課堂中,教師不僅要做學生的引導者,還要將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引導的前提下,合理地設計問題,注重課堂提問教學,引用多種教學手段,才能幫助學生提高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和掌握歷史知識的能力。課堂提問是思考的引子,歷史教學中有很多疑問,需要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培養(yǎng)解疑的思維和能力,才能不斷提升學習歷史的能力。
二、歷史問題設計遵循的原則
1.科學性和實效性
思考是從問題開始的。每節(jié)歷史課上教師應該多設置難易問題,注重提問的角度,切忌含糊其詞,不著邊際,使學生不明白問題的意思,這樣思考和找答案就無從下手,教師必須準確理解和把握歷史知識,不僅在文字上要具備邏輯性,更要在內容上明白易懂,同時問題設置要有實效性,也就是通過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來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并讓學生古今結合,和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加深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和對歷史發(fā)展的把握。如在講“盛唐氣象”中唐朝農業(yè)繁榮的表現上,教師可以把唐農具中的曲轅犁和筒車用圖片的形式呈現出來,然后聯(lián)系現在農民用的農具,加以對比,設置問題,讓學生了解兩種農具分別用在農業(yè)的什么方面,來加深學生對農具的認識,同時也能引發(fā)學生對唐朝農民非凡智慧的思考和贊揚。
2.新穎性和啟發(fā)性
設計問題要新穎,能誘導學生新的聯(lián)想和遐思,從而引發(fā)學生繼續(xù)學下去的熱情和信心?!靶隆斌w現在兩方面,一是問題提問角度的“新”,一個是命題材料選取的“新”。歷史課堂問題的設置不應該單單讓學生回答“是”或“不是”,而是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思考歷史事件的作用、影響和古今意義,學習歷史是為了更好地認清現實。簡單的問題只會讓學生喪失學習的熱情,認為內容太簡單而產生厭學心理。如在學習“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一課時,李淵在建立唐朝之初時,采取了什么治國方略?為什么?教師應以史料做材料提示學生聯(lián)系前朝進行思考,這樣就能讓學生前后聯(lián)系,并且最終得到啟示,作為統(tǒng)治者應該吸取前朝教訓,居安思危。問題的設置和學生的思考,就更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學習的能力,還能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3.巧用比較,迂回問答
每個初中生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尤其對待歷史,學生了解歷史除了書本之外還有影視劇、博物館等。教師應該善于將歷史的真?zhèn)文脕肀容^,比如講到“武則天”時,可以給學生播放有關武則天的視頻片段,比較電視和書本上的武則天的形象,讓學生在學習完之后對武則天進行客觀評價。通過學生的多方位思考,教導學生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要客觀、全面、一分為二。
另外,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不要“直奔主題”,應該讓問題帶有一定的神秘感,層層遞進,由易到難。如學習“明朝中后期商品經濟發(fā)展”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明朝中后期中國已經出現了一種新的經濟形態(tài),可以讓學生進行知識前后的聯(lián)系,回顧戰(zhàn)國時期商業(yè)經濟發(fā)展的狀況,進行知識比較,再問學生“戰(zhàn)國初期商業(yè)經濟發(fā)展與明朝中后期商品經濟發(fā)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又有何不同?分別對當時有何影響?”這些問題的設置,讓學生在做到新舊知識聯(lián)合的同時,還能鞏固以往的知識,而且還能幫助學生回憶戰(zhàn)國商品經濟的影響,從而知道應該從哪些方面思考和理解,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建構歷史體系,并且提升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問題的層層遞進學習中不斷地增強自身的知識能力。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課堂的實質就是多種思想的碰撞,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和對話。問題是思考的延伸,教師要想提高教學,必須熟讀課本內容,巧妙設計問題,帶動學生思考,引人入勝,進行古今聯(lián)系,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樂趣和信心。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的同時,發(fā)動智慧的腦筋,不斷地立足于現實,回顧歷史展望未來。
參考文獻:
[1]劉佳.培養(yǎng)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環(huán)境設計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
[2]彭明光.中學歷史教學中問題設計的重要性[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