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坤
“梨渦”,是中國文學史上形容女子淺笑酒窩、嫵媚動人的一個專屬名詞?!熬聘C”也稱“米渦”。“米渦”是說女人膚色如玉,渦兒極淺、極小,頗有美感,然卻不若“梨渦”動人?!袄鏈u”之“梨”,形容女子的臉頰白皙,如雪白之梨花,彰顯女子鮮嫩水靈而美艷可人之魅力。白居易《長恨歌》嘗以“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描寫楊貴妃淚流滿面的情形,將她白嫩豐滿的臉龐比作美艷綻放的梨花,生動迷人?!袄鏈u”一詞,就字面觀之,已構(gòu)成視覺審美效果;就音節(jié)論之,似已充滿聽覺審美感應(yīng)。面對如此美妍之意象,微閉雙目,稍作遐想,一位輕顰淺笑、含情脈脈、嫵媚嬌妍、風情萬種的美人便會飄然而至,讓你賞心悅目。故而對于“梨渦”一詞之源流略加梳解,將是一件有趣的事。
“梨渦”,原作“黎渦”,出自宋人朱熹《自警》詩:“十年浮海一身輕,歸對黎渦卻有情。世上無如人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痹娙私杷抻谙嫣睹废患液湛蜅#匆妷ι嫌泻岊}寫的一首詩,為其浮艷輕靡的內(nèi)容而深感震驚。那么,朱熹為何要“自警”呢?欲解其意,當先了解同時代人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乙編卷六所記載胡銓風韻本事的內(nèi)容。其云:“胡澹庵十年貶海外,北歸之日,飲于湘潭胡氏園,題詩云:‘君恩許歸此一醉,傍有梨頰生微渦。謂侍妓黎倩也?!焙專纤握渭?、文學家,愛國名臣,與歐陽修、楊邦、周必大同譽為“廬陵四忠”,與李綱、趙鼎、李光并稱為“南宋四名臣”。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胡銓登進士第。初授撫州軍事判官,金人渡江南下,胡銓募鄉(xiāng)丁助官軍捍御。后除樞密院編修。紹興八年(1138年),秦檜主和,胡銓抗疏力斥,乞斬秦檜與參政孫近、使臣王倫,聲振朝野。后遭除名,編管昭州,移謫吉陽軍。秦檜死,移衡州。宋孝宗即位,復(fù)奉議郎,知饒州。歷國史院編修、兵部侍郎,以資政殿學士致仕。淳熙七年(1180年)卒,贈通議大夫,謚忠簡,有《澹庵集》等傳世。胡銓的一生忠誠正直、恨賊愛國,正如其《乾道三年九月宴罷》詩所云:“久將忠義私心許,要使奸雄怯膽寒?!焙屢蚺c投降派勢不兩立,曾被流放二十余年,卻始終堅持抗金反和,風骨錚錚。
胡銓當年題寫胡氏客棧的全詩,朱熹尚有幸看到,而今,我們已無緣可見,只能從《鶴林玉露》中知道“君恩許歸此一醉,傍有梨頰生微渦”的殘句了。此二句是說,詩人長期流放在外,一旦得到皇上的赦歸,內(nèi)心自喜,別有慶幸,遂在胡氏客棧里飲酒自賀。此時的他,不但有侍女在一旁殷勤侍候,而且還能欣賞到她微笑時自然泛起的淺淺酒窩,真乃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湯顯祖:《牡丹亭》)之人生快事也。在美酒刺激與美人悅目的雙重作用下,對于長期遭貶、九死一生的詩人而言,情不自禁地表達一下自己喜悅難忍的情懷,實在是正常不過的體現(xiàn),這在常人看來原本是用不著大驚小怪的。然而在一班道學家看來,胡銓竟然見色生情,滋生韻事,屈身折節(jié),忍辱偷生,豈是英雄豪杰所為?其中抨擊最為厲害的當推晚于胡銓近30年的南宋道學領(lǐng)袖、大理學家朱熹。
朱熹雖然對胡銓氣節(jié)人品也頗為敬重,但對他“傍有梨頰生微渦”這一風流韻事卻相當不滿。這種不滿情緒在其上述《自警》詩中已暴露無遺。詩中明顯表達對胡銓這位家鄉(xiāng)前輩所謂“淡盡雄心誤蒼生,醇酒美人娛晚年”的行為很不以為然的態(tài)度。詩人正襟危坐、一本正經(jīng),鄭重告誡世人說“人欲”比洪水猛獸更可怕、更危險,不知有多少人因放任“人欲”而誤了美好前程,甚或“卿卿性命”。朱熹此詩之本意,旨在以胡銓風韻之事作批判的靶子,來警醒世人及自己要“克人欲”而“存天理”,不可墮入“人欲”之深淵。朱熹堅持他的“存天理”“滅人欲”的禁欲主義哲學,視感情和欲望為大逆不道,認為英雄不能有七情六欲,這完全是站在理學家的立場來看問題的。他以坦坦君子、赫赫英雄鄉(xiāng)賢前輩胡銓的一次艷遇來作為批判對象,委實有點小題大做、求全責備了。胡銓此舉,與那些整日沉湎酒色、醉生夢死于溫柔之鄉(xiāng)的“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昏君佞臣們是不能同日而語的。胡銓在政治上有怒目金剛的一面,在情感上有柔情似水的一面,這正是胡銓真實人性的體現(xiàn)。清人昭《嘯亭雜錄》云:“自古忠臣義士皆不拘于小節(jié),如蘇子卿娶胡婦,胡忠簡公狎黎女,皆載史冊。近偶閱范文正公、真西山公、歐陽文忠公諸集,皆有贈伎之詩。數(shù)公皆所謂天下正人、理學名儒,然而不免于此,因知粉黛烏裙,固不妨于名教也。因偶題詩云:‘希文正氣千秋在,歐九才名天下知。至今二公集俱在,也皆有贈女郎詞?!逼渲兴嵴叨际撬未竺ΧΦ娜宋铩D纤沃麗蹏~人辛棄疾不也曾發(fā)出過“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英雄淚”(《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的浩嘆嗎?可見,像胡銓這樣的風流韻事,在宋代士大夫階層是司空見慣、不足為奇的。他們的聰明才智與豐功偉績,他們對時代做出的不朽貢獻,斷然不會因其風流韻事而黯然失色。
清人俞樾《春在堂隨筆》卷十云:“柔情不為剛腸減,也似黎渦笑對時?!泵駠抛有熘灸Φ男略姟端撬恕穼懙溃骸翱蓯鄣睦鏈u,解釋了處女的夢境的歡喜,象(像)一顆露珠,顫動的,在荷盤中閃耀著晨曦!”臺灣著名學者南懷瑾有一首《自題影照》詩云:“前因后果問如何,眼闊心空且放歌。浮海十年家國事,閑情留取付梨渦。”他以自嘲的口吻,說自己為國家大事奔波多年,無所作為,以后要專心享受夫人笑面若梨渦的脈脈溫情了。
由黎彼得作詞、許冠杰譜曲的流行歌曲《梨渦淺笑》,則是一首專門敘寫一位男子為“梨渦淺笑”之美女神魂顛倒而悲歡夢幻的歌曲。歌曰:“梨渦淺笑/可知否奧妙/寂寞深鎖暗動搖/魂消魄蕩身飄渺/被困擾/怎得共渡藍橋/梨渦輕照/映出花月調(diào)/但望相看慰寂寥/時刻與共享分秒/愿折腰/今生效同林鳥/梨渦淺笑/似把君邀/綺夢輕泛浪潮/春宵猶未覺曉/梨渦雖俏/悲歡竟逆料/樂極癡戀變恨苗/情絲寸斷一朝了/夢已消/花依舊玉人杳?!痹谶@里,古色古香的“梨渦”一詞,其意蘊之外延又進一步擴大至酒窩百媚、風情萬種之絕代佳人的代稱了。真可謂:“梨渦”嫣然生嫵媚,百世流芳自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