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素娟
[摘 要]《牛和鵝》是統(tǒng)編教材第六單元 “童年生活”的開篇課文。教學這篇課文,要緊扣單元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并結合課后習題進行巧妙設計。課堂上,教師應遵循先扶后放的原則,運用范例的方法,指導學生認識批注的特點、了解批注的作用、掌握批注的方法,讓學生在批注閱讀中得意得言得法,獲得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批注閱讀;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28-0003-03
【教材分析】
《牛和鵝》是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作者以孩子的眼光寫了他小時候怕鵝以及被鵝襲擊的事情,從中悟出看待事物的心態(tài)不同,結果也不同的道理。這個單元的人文主題是“童年生活”,語文要素是學習批注閱讀的方法。作為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如何充分發(fā)揮其教學價值,起到示范批注的作用呢?這是教者要思考的要點。另外,基于四年級的學情,確定“學習批注的方法和角度”為本課教學的重點;進行多角度、變角度批注,并運用批注拓展閱讀為本課教學的難點。
【教學目標】
1.學習“所謂、拳頭、捶背”等生字詞,抓角色要點整體感知課文,通過課文的批注示范,學習批注的位置、方法以及批注的角度。
2.批注閱讀表現(xiàn)“心情”的文段,并借助批注內容說說自己的體會并感情朗讀課文。
3.品悟金奎叔的話,練習變角度批注,并從中受到啟示,寫尾批。
4.遷移批注,拓展閱讀,進一步鞏固批注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引出批注
(一)出示單元導語,齊讀
(二)揭示課題,明要求
師:讓我們走進“童年生活”的第一篇課文《牛和鵝》,一起學習批注這種閱讀方法。
【設計意圖 這一環(huán)節(jié)以單元導語和學習要求入手,讓學生盡快明確學習的方向和目標,為高效學習做好鋪墊?!?/p>
二、初讀課文,了解批注
(一)檢查預習,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詞。
提醒:“胳膊、欺負”兩個詞要讀輕聲,“扳、捶、摔、掐 ”這四個字部首相同。重點指導學習“捶、摔、掐”三個字。
2.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讀準音,讀通句。
(二)整體感知,認識批注
1.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師:默讀課文并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哪些人?圍繞這些人寫了一件什么事?”邊讀邊留下思考的痕跡。
引導抓角色要點概括:“我”小時候十分怕鵝,在被鵝襲擊時幸好金奎叔救了“我”,聽了他的一番話后,“我”再也不怕鵝了。
2.認識批注。
師:我們學習了生字,了解了課文內容,同時還要學習一項新本領——批注。你們以前用過批注這種方法嗎?(圈畫過生字詞、自然段、重點詞句……)什么是批注呢?
(1)出示毛澤東同志批注的《二十四史》 片斷,認識批注。
批——用圈或線標畫出相應的重點;注——用語言把自己的感受、理解寫下來。
(2)了解批注的作用:批注能讓閱讀思考更深入,理解更深刻。
【設計意圖 “任何學習都不是零起點”,批注式閱讀也如此。這一環(huán)節(jié),在初讀課文嘗試批注中了解真實學情,接著引入閱讀批注的例子,讓學生從偉人的閱讀經(jīng)歷中認識批注,了解批注的作用?!?/p>
三、范例引路,學習批注
(一) 學習在哪兒批,批什么
師:一個讀者在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也邊讀邊批注。請看——(出示文中的批注)
1.學生讀文中的批注,發(fā)現(xiàn)批在哪兒,批了什么。
(出示文中第一次、第二次批注)
2.匯報。
預設:
(1)批了什么?在哪兒批?
“事情真的是這樣嗎?”——疑問批,在左邊空白處。
“對牛和對鵝態(tài)度的對比真鮮明??!”——想法批,在左邊空白處。
(2)小結:“可見,批注就是把閱讀時產(chǎn)生的疑問、想法和感受等寫下來,字要寫得小而簡潔,批在旁邊,叫旁批?!?/p>
(二)學習多角度批注
師:課文除了批疑問、感受外,還可以批什么呢?
(出示課后習題一)
1.默讀課文,思考還可以從哪些角度給文章作批注。
2.出示全文其他批注,交流。
預設:
(1)“鵝之前多神氣,現(xiàn)在多狼狽啊?!薄斫飧惺芘?/p>
(2)“幾個具體的動詞,就把‘我們對鵝的恐懼寫出來了?!薄磉_、寫法批。
3.梳理、小結“批注”。
師:從課文中的例子中,我們發(fā)現(xiàn)批注的角度有:疑問、理解、看法、感受和欣賞等。
(三)引入“交流平臺”再學批注
(出示交流平臺的內容)
1.學生齊讀“交流平臺”內容。
2.教師結合板書和平臺內容小結:“批注的位置——旁批;角度——理解、疑問、感受、寫法等;方法——標畫相應的詞句,寫上簡單的批語。”
【設計意圖 這里充分利用文本的示范批注,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批注,學習批注的方法、位置以及角度,這讓文本的價值真正得以體現(xiàn)?!?/p>
四、品讀“心情”,操練批注
過渡:批注是很好的學習方法,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進行批注,但這篇課文主要學習的是——
(一)出示課后習題二和單元要求,學生邊讀文邊批注
(二)用句式交流批注和理解
1.出示句式:
2.預設:
(1)見到鵝時“我”的心情:“我們看到鵝,那就完全……才敢直過去?!?/p>
“我畫的句子”:“總是遠遠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才敢走過去。”
“我的理解”:從“遠遠、繞” 等動詞中體會到“我”很害怕鵝,見到鵝就躲。
“我批的詞句是”:“我”害怕鵝,見到就想躲。
教師相機板書:“害怕?!?/p>
(2)“我”被鵝襲擊時的心情:“孩子們驚呼起來,急急逃跑……‘鵝要咬死我了!”
(略)
相機板書:“驚恐—無助—驚慌失措?!?/p>
(三)結合板書,梳理小結
師:同學們,這就叫邊讀邊思考、邊讀邊批注,從“我”的動作、語言等多方面更深刻地體會到了“我們”害怕鵝的心情以及“我”被鵝襲擊時的恐懼和驚慌失措。
(四)感情朗讀文段,讀出對鵝恐懼害怕的心情
【設計意圖 通過批注閱讀,并按句式交流各自的理解和感受,這樣讓學生的閱讀和思考更深入?!?/p>
五、品悟內涵,學習尾批
過渡:正當“我”被鵝襲擊得驚慌失措時,金奎叔幫“我”解圍了。金奎叔是怎樣做的呢?
(一)走進金奎叔的表現(xiàn)
1.齊讀第8段,批注學習金奎叔的表現(xiàn)。
2.交流。
3.小結:“對待同一事物,兩個人的做法卻大不相同,原因是——‘我怕鵝,所以見了鵝就躲;金奎叔不怕鵝,所以他敢握住鵝的長脖子提起來,摔到半空中)
(二)品悟金奎叔的話,學尾批
過渡:金奎叔不僅不怕鵝,敢摔鵝,還對“我”說了一番話,一起來讀讀!
出示:“金奎叔說:讓它這樣看好了!可是……別再怕它們了?!?/p>
1.讀出不怕鵝的感覺。
2.為什么到現(xiàn)在“我”還記得金奎叔的話呢?請你批在結尾,這叫——(尾批)。
(1)學生批注,教師巡視。
(2)交流批注,教師相機引導。
預設:
[①看待事物要平等,不要以為牛老實就欺負,鵝兇一點就害怕。后來,作者也是改變了對牛和鵝的態(tài)度,所以做法也改變了。
②無論別人的看法如何,都要按照真實的情況去做,不要受他人想法的干擾。
③看事情的角度不同,所以結果不同。]
3.小結:“同學們的批注越來越深入,理解也越來越深刻。金奎叔的話讓我們明白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做法也會不同,結果也就不同。”
【設計意圖 從多角度批注到變角度批注既是批注方法多樣的體現(xiàn),又是發(fā)展學生思維的訓練過程。在學習中,師生共建閱讀策略,思考由淺入深,高階思維無形中得到發(fā)展?!?/p>
六、小結提煉,拓展批注
(一)小結提煉
師:回顧剛才學習的過程,我們一邊讀,一邊把有意思的句子、重點詞語用橫線勾出,圓圈標出,還把自己的想法感受、悟出的道理等用簡潔的語言寫在一邊,這是批注的方法;我們還試著從不同的角度:疑問處、感受處、寫法處等去批注;然后,把我們豐富的感受寫在文前叫——眉批,寫在旁邊叫——旁批,寫在文章的后面叫——尾批。
(二)拓展運用
師:同學們,批注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趕緊用上所學的批注方法閱讀課后的“閱讀鏈接”吧!
【設計意圖 學習是為了更好地運用,運用能促進更好的學習。遷移學法,拓展閱讀,將閱讀方法轉變?yōu)殚喿x能力,最終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板書設計 】
[害怕——驚恐——無助——驚慌失措][態(tài)度不同
結果不同][方法:圈、勾、畫、寫
↑
批注→眉批 ? 旁批 ? 尾批
↓
角度→疑問感受寫法……]
【設計總評】
本設計力努力實現(xiàn)單元的教學目標。
一、理解意圖,精準解讀文本
統(tǒng)編教材的一大特點便是每個單元既有人文主題,又有語文要素。要準確理解編排意圖,就要將單元導語、課文、課后思考題和《語文園地》中的“交流平臺”聯(lián)系起來,整體考量。
(一)緊扣單元要素和課后習題制定目標
在找到文本內容與語文要素內在的邏輯聯(lián)系之后,我緊扣單元要求和課后習題確定本課的目標:利用課文的批注示范,學習批注的位置、方法以及批注的角度。批注的角度很多,結合單元要素和課后習題便能理解編者的意圖:抓人物的動作、語言等方面進行多角度的批注也是這篇課文要達成的教學目標。同時,依據(jù)課后習題3和“閱讀鏈接”,制定運用方法、拓展閱讀的教學目標,讓學生遷移運用批注的方法進行變角度批注。
(二)基于學情確定學習重難點
雖然批注閱讀在教材中第一次正式提到,但這并不意味學生對此是零起點。他們已經(jīng)學會一些簡單的勾畫批注了。因此,了解批注的方法、在哪里批注、怎么更規(guī)范地批注,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如何多角度、變角度進行批注,并借助批注的內容說學習體會,最后遷移學法,運用批注拓展閱讀,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只有正確解讀,將文本內容、語文要素、具體學情等進行系統(tǒng)思考,并精準定位教什么,教學才能有的放矢。
二、聚焦“批注”,閱讀層層深入
“教什么”確定了,“怎么教”似乎更考驗教師的教學智慧。
(一)范例引路,先扶后放有章法
在學生求知的路上,教師是引路人。在批注學習中,教師應搭設階梯,扶一把,讓學生的學習之路更順暢。如,引入偉人批注事例,讓學生認識并了解批注作用;充分利用文中的示范批注,指導學生掌握批注的方法。這個扶著學的過程,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接著以 “邊默讀課文邊畫出相關詞句,體會‘我見到鵝和被鵝襲擊時的心情”這一問題,引導學生操練批注,并提供句式引導學生進行交流。這樣從扶到放,邊批邊閱讀,讓學生的閱讀層層深入,理解更加深刻多元、富有個性。
(二)得意得法,語言思維共生長
統(tǒng)編教材的精讀課文承載了豐富的人文內涵與精準的語言學習價值。在教學中,教師要敏銳地發(fā)現(xiàn)、挖掘,緊扣單元目標和課后習題,聚焦“批注”這個點,深挖一口井,使閱讀由表及里層層推進,理解由淺入深漸漸透徹,使語言與思維同生共長,讓學生核心素養(yǎng)得以提升。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