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潮劇、梨園戲《陳三五娘》的音樂特色

      2019-11-25 06:57:56劉富琳
      關(guān)鍵詞:梨園戲陳三潮劇

      劉富琳

      (廣州大學(xué)音樂舞蹈學(xué)院,廣東 廣州 510006)

      “陳三五娘”是流傳于粵東潮汕、閩南泉廈漳及臺灣等地閩南語方言區(qū)的一個民間愛情故事,話說南宋末年,泉州男子陳三(陳伯卿)送哥嫂去廣南赴任,途經(jīng)潮州恰逢元宵燈會,巧遇潮州女子五娘(黃碧琚),互生愛慕。但是,當(dāng)?shù)丶w绔子弟林大也在燈會上看中了五娘并托媒說親,五娘不允。6 月初夏,陳三自廣南返鄉(xiāng),又逢潮州賞荔會,五娘再見意中人,投予信物手帕裹荔枝,陳三拾之緣定終身。為見五娘,陳三學(xué)藝磨鏡并打破銅鏡賣身為奴。正當(dāng)兩人私定終身時,林家卻逼婚在即,陳三五娘遂夜奔泉州。但被林大告狀,途中被捉,陳三被判崖州,幸得哥嫂相助,最后終成眷屬。該故事以潮劇、梨園戲搬演為著,迄今可見最早劇本是刊于明嘉靖丙寅年(1566)的《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詩詞北曲勾欄荔鏡記戲文》(簡稱《荔鏡記》),后有明清不同時期的《荔枝記》。因歷史原因,清末至民國期間,舞臺表演曾一度中斷,今梨園戲《陳三五娘》于1952 年開始整理,至1954 年參加華東地區(qū)戲曲觀摩大會并獲獎得以復(fù)演,而潮劇《陳三五娘》只保留其中一折《大難陳三》,全劇則是梨園戲獲獎后,在老藝人口述及參考梨園戲的基礎(chǔ)上復(fù)排的。潮劇、梨園戲《陳三五娘》源出明清《荔鏡記》、《荔枝記》,但由于傳承地域不同,形成了“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同源異流”現(xiàn)象,其中,故事是“同”和“源”,音樂是“異”和“流”之一。

      有關(guān)《陳三五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刊本的整理出版、戲文的語言學(xué)研究、陳三五娘的文學(xué)故事研究等領(lǐng)域[1],而音樂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因此,本文將對潮劇、梨園戲《陳三五娘》的音樂予以比較,管窺潮劇、梨園戲的音樂特色,了解潮劇、梨園戲《陳三五娘》的音樂地域性特征。

      一、潮劇《陳三五娘》的音樂結(jié)構(gòu)

      潮劇、梨園戲《陳三五娘》的古本,目前所見有明嘉靖本《荔鏡記》、萬歷本《荔枝記》,清順治本、道光本、光緒本《荔枝記》等不同刊本,以上刊本除道光本、光緒本的《荔枝記》外,其余刊本都比較完整地記載了唱腔部分的曲牌,但都沒有記載器樂曲牌。從記載來看,明清時期潮劇和梨園戲的唱腔音樂為曲牌體,清中葉后,潮劇吸收了板腔體。“清乾隆之后,西秦戲和外江戲流播潮州……潮劇音樂大量吸收西秦戲和外江戲的唱腔、鑼鼓、器樂曲,加以融化和使用……潮劇唱腔在曲牌聯(lián)綴和滾唱的基礎(chǔ)上,進(jìn)一步發(fā)展出板式變化新腔,形成二板牌調(diào)。經(jīng)過不斷創(chuàng)造,逐步脫離曲牌的規(guī)范,發(fā)展成為二板的慢板、中板和快板,演變成以板式變化為特征的唱腔曲調(diào)?!盵2]6831950年代后,受“戲改”和專業(yè)音樂創(chuàng)作的影響,潮劇的唱腔音樂又出現(xiàn)了新的創(chuàng)作形式,主要有四種類型:一是根據(jù)曲牌體的新創(chuàng)作;二是根據(jù)板腔體的新創(chuàng)作;三是根據(jù)主題音樂的新創(chuàng)作;四是根據(jù)現(xiàn)代戲的新創(chuàng)作[2]691。

      潮劇《陳三五娘》除了器樂部分保留曲牌體外,唱腔音樂基本上是在曲牌體和板腔體基礎(chǔ)上進(jìn)行改編創(chuàng)作的,作曲者是楊其國、黃欽賜、陳華,具體音樂構(gòu)成情況如表1①根據(jù)汕頭市潮劇研究傳承中心(廣東潮劇院)藏《陳三五娘》(上集),內(nèi)部印刷,1955 年版。。

      表1 潮劇《陳三五娘》音樂構(gòu)成

      續(xù)表

      二、梨園戲《陳三五娘》的音樂結(jié)構(gòu)

      梨園戲《陳三五娘》的音樂,無論器樂還是唱腔基本沿用傳統(tǒng)的曲牌體,其中部分曲牌來自南音①南音,又稱南管、弦管、南曲、南樂等,主要流行于閩、臺及海外閩南語地區(qū)。南音的類型分為“指、譜、曲”,“指”是有詞、有譜的套曲,但詞一般不唱;“譜”是器樂曲;“曲”是散曲,有詞有譜,演唱,這是南音中曲目最多、傳播最廣、影響最大的部分,梨園戲的部分唱腔曲牌來自南音的“曲”。。因《陳三五娘》的故事與潮州有關(guān),在唱腔音樂方面有意選用了“潮腔”“潮調(diào)”,突出其地域的關(guān)聯(lián)性,如在明嘉靖本《荔鏡記》中有十處標(biāo)記“潮腔”,在順治本《荔枝記》中有三處標(biāo)記“潮調(diào)”,而在梨園戲《陳三五娘》中,帶“潮”字的曲牌②一說帶“潮”字的曲牌與潮州音樂有關(guān),如南音中的“潮類”曲牌,王耀華認(rèn)為從“潮州海豐民歌《燈籠歌》——泉州民歌《燈紅歌》——泉州南音‘潮類’唱腔”發(fā)展而來。[3]如[長潮][潮陽春][中潮][潮疊]多達(dá)二十余處,具體音樂構(gòu)成情況如表2③根據(jù)蔡尤本、許志仁口述,許書紀(jì)、林任生整理《陳三五娘》(梨園戲),福建人民出版社,1955 年版。。

      通過以上比較可以看出兩劇在器樂、唱腔方面的運用情況(見表3)。

      三、主要人物唱段音樂比較

      戲曲音樂可以分為器樂和唱腔兩部分,唱腔是戲曲音樂的一個重要部分,兼具敘事和抒情,下面對潮劇、梨園戲的幾個人物唱段作一比較。

      1.陳三出場唱段。潮劇、梨園戲都保留了“生”先出場的雜劇傳統(tǒng)。潮劇的陳三出場唱段為四句、七字結(jié)構(gòu)④第二句的“大街上”、第三句“又逢著”、第四句“一處處”為添字。。音樂在“輕三六調(diào)”⑤潮州音樂的調(diào)名根據(jù)記譜法和演奏法的命名而來,主要有以下三種:“輕三六調(diào)”的音階以sol、la、do、re、mi 為主,fa、si 為輔;“重三六調(diào)”的音階以sol、si、do、re、fa 為主,la、mi 為輔;“活五調(diào)”的音階用sol、la、si、do、re、fa,不用mi。此外,還有“反線調(diào)”,這是“輕三六調(diào)”的一種變化,在其基礎(chǔ)上提高純五度。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傳統(tǒng)唱腔改編創(chuàng)作而成,骨干音la、do、re、mi,旋律圍繞do-re-mi、la-do-re 進(jìn)行,突出do-mi大三度、re-la 純四度、la-do 小三度音程,曲尾的拖腔從re 下滑至低音sol 結(jié)束。唱腔朗朗上口,從一上演就受到觀眾的喜歡并傳唱至今。

      表2 梨園戲《陳三五娘》音樂構(gòu)成

      續(xù)表

      續(xù)表

      譜例1②潮劇譜例均引自汕頭市潮劇研究傳承中心(廣東潮劇院)藏《陳三五娘》(上集),內(nèi)部印刷,1955 年版。:

      梨園戲的陳三出場唱段為二句,第一句“潮州好街市”五字,第二句“兼逢春宵月圓時”七字,添加了襯字“又、著于”。音樂采用了曲牌[長翁夷],骨干音do、re、mi、sol、la,圍繞do、re、mi 進(jìn)行,突出do-mi 大三度、re-sol 純四度音程,曲尾拖腔“do-la-sol-la-do-re-do”是一個特征性腔韻③“腔韻”就是樂曲中最具代表性的旋律片段,可在同一曲或不同曲中循環(huán)運用。[4],貫穿全劇唱腔。

      譜例2①梨園戲譜例均引自蔡尤本、許志仁口述,許書紀(jì)、林任生整理《陳三五娘》(梨園戲),福建人民出版社,1955 年版。:

      2.五娘出場唱段。該唱段的旋律取自傳統(tǒng)曲牌[油葫蘆],但根據(jù)唱詞的需要進(jìn)行了改編,最后形成了一個上下二句體的子母句對偶曲結(jié)構(gòu),由五娘、益春對唱、合唱。

      唱詞結(jié)構(gòu):(子句)進(jìn)了安定門來到名賢境,(母句)人物往來如流水。(子句)家家結(jié)彩掛燈屏,(母句)火樹銀花錦繡珠璣。(子句)紅男綠女你歡我笑,(母句)一個個喜樂洋洋。(子句)叫阿娘彎入府前街,(寄子句)轉(zhuǎn)出府巷口,(母句)漫步到了四獅亭邊。(子句)今夜燈明月團圓,(寄子句)琴弦笙簫,(母句)真?zhèn)€是鬧滿街市。

      音樂同樣采用了“輕三六調(diào)”,圍繞mi-do 大三度、mi-sol 小三度、la-re 純四度、sol-re 純五度、do-sol 純五度等音程進(jìn)行,特別是開始部分的do-la-sol 跳進(jìn),表現(xiàn)了五娘元宵賞燈的喜悅心情,每句唱詞為前緊后松,其中第一句的拖腔“sol-lasol-mi-re-do-la-do-re”和曲尾的拖腔“l(fā)a-sol-lado-la-sol-mi-sol、mi-re-si-la-sol-la-sol”是 曲 牌[油葫蘆]的特征性腔韻。

      譜例3:

      梨園戲的五娘出場唱段用的是曲牌[麻婆子],五娘與益春對唱、合唱。唱詞結(jié)構(gòu)為三、三、五、四,五、六,六、十、十,益春演唱部分的旋律是五娘演唱的變化重復(fù),對唱部分的旋律進(jìn)行以sol-la-sol-mi-re、re-mi-re-do-la 為框架,穿插fa 音,突出sol-re、re-la 純四度音程,合唱部分圍繞骨干音mi、re、sol,re、do、la 進(jìn)行,形成mi-re-sol、re-mire-do-la 的旋法。

      譜例4:

      3.林大出場唱段。林大是構(gòu)成陳三五娘故事的重要角色,行當(dāng)中為丑角,其唱腔和表演都充滿滑稽性。林大的出場唱段是與仆人卓二一唱一和,唱詞與梨園戲基本相同,旋律圍繞re-do-mi,sol-do、do-sol 展開,起伏不大,行腔口語化,把紈绔子弟玩世不恭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

      譜例5:

      梨園戲的林大出場唱段只有do、la、sol 三個音,因節(jié)奏上頂板、閃板的運用,使得音樂更為滑稽、諷刺。

      譜例6:

      4.五娘相思唱段。該唱段是五娘與陳三在元宵燈會分手后的一個唱段,內(nèi)心充滿喜悅與惆悵,喜的是燈下遇上意中人,惆的是如今人各一方,不知何日再相見。音樂上,第一句與第二句、第三句與第四句形成一揚一抑的明顯對比,句尾的拖腔sol-la-sol-fa-mi-re、re-do-si-la-sol 是特征性腔韻。

      譜例7:

      該唱段,梨園戲用的是曲牌[望吾鄉(xiāng)],[望吾鄉(xiāng)]這支曲牌從明嘉靖本《荔鏡記》一直使用至今,而且除了在梨園戲中使用外,南音中也被廣泛使用。歌詞四句,字?jǐn)?shù)為四、五、五、七結(jié)構(gòu)。第一句的骨干音mi、sol、la,其中mi-sol 小三度音程加上si 的出現(xiàn)使音樂帶有一定的憂傷感,第二句在re、sol 低音區(qū)徘徊,do-la、sol-mi 小三度音程的運用襯托了劇情的思念情緒,第三句以mi 為核心,形成mi-sol小三度、mi-do 大三度音程的進(jìn)行,第四句以re 為核心,旋律先揚后抑表現(xiàn)了五娘的離愁別緒。

      譜例8:

      四、器樂曲牌

      戲曲的器樂一是為唱腔伴奏,二是渲染舞臺氣氛或劇情、人物的轉(zhuǎn)換。元宵燈會,五娘、益春、李姐漫步賞燈,五娘為益春一一介紹彩燈故事,陳三巧遇,為五娘的聰穎美貌吸引,在賞燈這一橋段中,潮劇用了器樂曲牌《迎賓客》①亦稱《迎仙客》,客家漢樂中也有該曲。作為背景音樂,如標(biāo)題所示,該曲常在節(jié)日喜慶之時用于迎接賓客作儀式音樂演奏,在此用于元宵賞燈襯托節(jié)日氣氛,這也是“一曲多用”在戲曲中的程式化手法之一。該曲以五聲為骨干,加fa、si 偏音,演奏時圍繞骨干音作各種加花變奏。

      譜例9:

      而在梨園戲的這一橋段中,用的是《梅花》,以五聲為骨干,以同音反復(fù)為主,借鑒南音“四大名譜”《梅花操》的演奏方法,音樂顯得比較清淡優(yōu)雅,與元宵燈會的熱鬧場面形成一定反差,這樣的設(shè)計似乎為故事主人公五娘陳三的一見鐘情留下了伏筆——“梅花香自苦寒來”。

      譜例10:

      限于篇幅,其余唱腔和器樂恕不一一分析。

      通過以上對潮劇、梨園戲《陳三五娘》的音樂結(jié)構(gòu)、唱段的比較,可以看出兩者的區(qū)別:一、潮劇《陳三五娘》的器樂保留了傳統(tǒng)的曲牌體形式,但唱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曲牌體基礎(chǔ)上吸收了板腔體及新音樂創(chuàng)作手法,而梨園戲《陳三五娘》的器樂、唱腔基本保留了傳統(tǒng)的曲牌體形式。二、潮劇的唱腔偏重抒情,旋律優(yōu)美、行腔細(xì)膩,而梨園戲的唱腔偏重敘述,旋律古樸、行腔粗獷。三、潮劇、梨園戲《陳三五娘》的音樂與地方音樂的發(fā)展密切相關(guān),潮劇音樂深受潮州弦詩樂的影響,梨園戲音樂深受南音的影響,兩者的差異正是同一故事在不同地域得以流傳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劇種地域性的一個重要標(biāo)志。

      猜你喜歡
      梨園戲陳三潮劇
      潮劇在東南亞的傳播現(xiàn)狀及研究啟示
      戲劇之家(2023年14期)2023-09-05 23:18:51
      新媒體時代潮劇網(wǎng)絡(luò)傳播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
      戲劇之家(2023年6期)2023-03-04 07:39:00
      姚璇秋:潮水不盡 潮聲不息
      “梨園戲現(xiàn)象”探微
      戲曲研究(2021年1期)2021-11-02 07:21:58
      基于中國知網(wǎng)文獻(xiàn)統(tǒng)計的潮劇研究梳理與分析
      弦管古樂是泉腔戲曲的曲庫——從梨園戲三元老論南音與梨園戲關(guān)系說起
      戲曲研究(2020年4期)2020-07-22 06:32:58
      試論戲曲手舞的視知覺形構(gòu)——以梨園戲、莆仙戲科介譜式為例
      戲曲研究(2020年4期)2020-07-22 06:32:06
      借錢
      金山(2017年2期)2017-03-28 21:23:11
      特聰明的狗
      梨園戲開發(fā)的可行性與旅游利用研究
      凤山市| 威宁| 公安县| 永平县| 南宫市| 巢湖市| 栖霞市| 云浮市| 中西区| 和田县| 肃宁县| 平湖市| 八宿县| 荃湾区| 临沭县| 孟州市| 邢台县| 塔河县| 罗山县| 兰溪市| 镇宁| 家居| 溧水县| 河西区| 桑日县| 景宁| 郎溪县| 惠州市| 三江| 会东县| 盐山县| 东光县| 界首市| 任丘市| 北海市| 灵璧县| 闻喜县| 松溪县| 承德市| 漳州市| 南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