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滿玲
“如何尋找既能體現(xiàn)新課標精神,又能切合學校實際的途徑,讓學習任務群真正進課堂,讓專題學習成為廣大師生的自覺追求?”褚樹榮老師提出的這個問題點醒了我。近期我在閱讀任務群的設計專題的選擇上思考著新課標、舊教材和新高考之間的最佳切合點。在具體的教學實踐和教學反思中,筆者日益感到“據(jù)今引古”的閱讀任務群設計方法是一條能落實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務實做法。
這里所說的“據(jù)今引古”,意思是先聚焦時代活水之“今”,選擇具有時代意義的話題作為微專題,精選幾篇與此專題有關的時文、美文;而后以確定好的“今”之話題作為觸媒點去“引古”,選擇幾篇有代表性的古代詩文組成一組既有古文又有現(xiàn)代文的閱讀任務群。筆者結合教學實例,對“據(jù)今引古”這一設計策略做一簡要說明。
一、據(jù)今,從樹立時事語文意識角度設計
近期,統(tǒng)編《高中語文新教材目錄》已經(jīng)公布,但2018屆高一學生和大部分2019屆高一學生面臨的仍然是新課標、舊教材和新高考的特殊背景。由于舊教材相對固定,不能及時追隨時代步伐;而歷年的高考語文試題又緊扣著時代脈搏、彰顯著時代主題。所以從高一學段起,我就從樹立學生時事語文意識的角度去設計一系列閱讀任務群。在據(jù)“今”之時代活水滋潤閱讀課堂的同時,引導學生“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
老師在執(zhí)教“閱讀鑒賞”模塊的課文時,要善于挖掘其與當今時代活水之對接點或拓展點,以便確立具有時代意義的微專題。比如說,2019年是國家全面推進家庭文明建設的關鍵年,國家正在狠抓“傳家訓、立家規(guī)、揚家風”的家庭文明建設。筆者看到統(tǒng)編《高中語文新教材目錄》必修二《當代文化參與》之專題一是《家書、家史、家訓》。為此,我在執(zhí)教人教版必修一《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時,設計了與“家訓家風”相關的閱讀任務群。設計的這個微專題與課文之間的對接點或者拓展點是什么呢?眾所周知,梁家是近代歷史上名副其實的“精英”家庭,“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任公先生的9個子女,其中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禮三人成為院士,其他幾位也都是各自領域里杰出的人才。梁氏子女雖然大多數(shù)都有國外留學的經(jīng)歷,但是他們學成之后并沒有改變自己的國籍,紛紛回國將滿腔熱忱投入到新中國的建設中。梁家的家風家訓有哪些值得發(fā)揚光大?這是最佳切入點!下面是我設計的家訓家教微專題的現(xiàn)代文閱讀任務群的幾個有代表性的篇目:
解璽璋:《學者梁啟超的家風與家教》
鮑鵬山:《家風乃吾國之民風》
彭俐:《家訓與家教》
目前國家教育部呼吁廣大一線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著眼面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深度學習”,而“著眼面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深度學習——教學改革不是重起爐灶,更多的是立足自身,從教師的成功經(jīng)驗中吸取滋養(yǎng),尋找新的生長點?!本汀队浟喝喂壬囊淮窝葜v》一文而言,學生易于理解。我在帶領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時尋找到的新的增長點是,借此去培育學生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yǎng)。“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家教方面的教育是家國情懷教育的一個小點,以上任務群篇目的選擇就是基于這一點考慮的。推而廣之,語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要采取橫向比較聯(lián)系、縱向深入探究的縱橫發(fā)散延伸的方法去設計閱讀任務群,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讓學生在讀文本、思運用中充滿人文情懷地去關注現(xiàn)實問題,從而提升自身素養(yǎng)。教師從樹立時事語文意識的角度去緊跟時代步伐設置閱讀任務群,學生在閱讀這些拓展的篇目之后,視界變得敞亮,心靈變得舒展,理性認識會更加深刻。
二、引古,從夯實學生文言功底角度設計
高中語文學習可以說是母語學習的高級階段,現(xiàn)代文閱讀對高中學生來說難度不大了,而古詩文閱讀確實是塊“硬骨頭”,學生要啃下這塊“硬骨頭”,得從高一學段開始重點抓。為此我在進行閱讀任務群設計時,在選擇“今”之時文、美文的基礎上去選擇與該專題有關的古詩文,讓學生晨讀背誦、理解鑒賞。下面再以我設計的“家訓家教”微專題的古詩文閱讀任務群的幾個代表性篇目為例:
諸葛亮:《誡子書》
司馬光:《訓誡示康》
《朱子家訓》
《詩經(jīng)·小雅·小宛》
韋莊:《勉兒子》
杜荀鶴:《題弟侄書堂》
這里我粗略解釋一下以上選文的理由。首先,從貫徹落實好《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精神的角度看,家國情懷是國家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一大永恒主題,已經(jīng)被提升到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上。培育學生家國情懷核心素養(yǎng)工作是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應該一以貫之的教育要求。對學生進行家風家教方面的教育又是由我主持的省級課題“基于高中生‘家國情懷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教學改革研究”(課題批準號:JK18024)的一大任務。其次,從夯實學生的古詩文功底和培養(yǎng)學生“文化傳承與理解”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看,所選的五篇選文各有特色。諸葛亮的《誡子書》全文雖不足百字,但言近旨遠,含意雋永,是諸葛亮處世立身的智慧結晶。從《誡子書》中,學生能領悟到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的人生真諦,體會到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生命哲思。在《訓誡示康》一文中,司馬光用自身“以儉素為美”來告誡后輩,崇尚節(jié)儉,繼承儉樸家風。膾炙人口的《朱子家訓》不只是家訓,更是一部鞭策個人行為的箴言?!对娊?jīng)·小雅·小宛》一詩,作者在思念先人中不忘家風,告誡兄弟傳承祖德,弘揚家風。韋莊的《勉兒子》是一首教育兒子投筆從戎的詩。詩人要求兒子在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斗實踐中實現(xiàn)自身價值。杜荀鶴的《題弟侄書堂》是一首在戰(zhàn)亂的血與火的炙烤下寫就的勸學篇,比之其他勸學之作尤為剛烈。他教誨年輕的侄兒不要怕經(jīng)歷辛苦磨難,只有這樣才能為終身事業(yè)打下基礎?!吧倌晷量嘟K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眲衩阒秲翰灰诘《柚欣速M光陰。
以上設計案例,就高中語文四大核心素養(yǎng)之“語言建構與運用”而言,古詩文閱讀,首先要解決的是文言上的問題。從語音、語法、詞匯三方面看,最關鍵的是文言詞匯。有了文言詞匯的積累,才會產(chǎn)生文言語感,才能構建與運用語言。與此同時,古詩文又是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要增強文化的自覺自信,首先就要縮短學生與文言之間的距離感,讓學生產(chǎn)生自覺理解文言的動力,在此基礎上被文言背后的文化所吸引,從而深入地學習、積累,最終達到自覺自信傳承中華文化的目的。鑒于此,高中語文閱讀任務群的設計一定要考慮到“補齊學生古詩文閱讀短板”這一目的。同時古詩文教學的最終落點是文化的傳承和反思,學生在學習這些“引古”的閱讀任務群的過程中會逐漸形成文化意識,久而久之,學生會在“引今據(jù)古”的觀照中完成“文化傳承與理解”這個使命。
總之,在新課標、舊教材和新高考這一特殊背景下,“據(jù)古引今”這一閱讀任務群設計方法,就是帶領學生去破舊立新,將舊教材教出新樣態(tài)。在一個個閱讀任務群的引領下,學生厚積薄發(fā),既能提高閱讀理解、鑒賞評價能力,又能提高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