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花
(福建省龍巖市蓮東小學 福建 龍巖 364000)
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在近些年教學改革的浪潮中提出了更加嚴格的標準和要求。學生的德育教育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和工作習慣,對學生的開放性思維進行了鍛煉也強化了學生的實踐水平保證其全面發(fā)展。這篇文章以現(xiàn)代教育的角度探討小學德育教育和管理策略的原則,旨在提高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1.1 以人為本原則。以人為本在教育當中的應用主要體現(xiàn)在尊重本人意愿的方面,而不是強迫性的違背學生的意愿去進行填鴨式的教育。應當讓學生主動意愿發(fā)揮作用,在自身充分理解的基礎上,主動表述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出來并積極地將其納入日常行為和生活習慣。這樣才是進行德育的最好效果。
1.2 遵循規(guī)律原則。在小學生群體中,應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進行道德教育,并在深刻理解既定教育規(guī)則和過去教育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育。關注學校部分的聯(lián)系以及知識和行動的一致,加強學生在日常生活行為中的方方面面和所見所聞中的德育滲透工作。比如有關文明和自由的相關內容滲透,作為自身學習知識的輔助加強,補充課堂上的德育內容。
2.1 結合實際多角度,開展德育滲透工作。教師可以根據學科的實際情況,在教學活動中滲透思想教育,并跟蹤教學中的學習情況。思想教育的內容方法的多樣性有很多潛力,許多人使用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事件,這些事件是反應在這個時代特色的,具有一定的啟發(fā),并含有一定的知識和保證真實的。包括傳記,環(huán)境保護,生活習慣,行為準則,人際關系,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以及一些典型的社會現(xiàn)象等。參考道德教育的一些常用方法,以多種方式作為載體,及時適當地滲透教育,開展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培養(yǎng)科學思維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良好的啟迪與熏陶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特點,滲透道德教育的思想也各不相同。自然科學學科可以利用自然環(huán)境和自然現(xiàn)象的分析,引導學生注意環(huán)境氣候,節(jié)能減排,人類活動等問題。因此,道德教育的多角度多方位發(fā)展。藝術,音樂,體育和其他學科可以與實際結合,探索審美品味,藝術欣賞,健康生活,愛好和其他主題等。讓學生體驗生活的幸福美好,熱愛生活,珍惜生活,善待周圍的每一個人。
2.2 利用新媒體開展活動。在小學階段,除了學生和教師的合作外,道德教育的順利推進還必須學會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過去,學生和家長一直對道德教育漠不關心,他們不了解學校的道德教育?,F(xiàn)代教育技術的引入極大地改善了這一情況。我們不妨利用新媒體帶來的便利來促進學校的德育工作順利進行。例如,我們可以舉辦以“校元風氣”為主題的活動,讓參與者使用視頻拍攝的方式發(fā)現(xiàn)他們身邊的正能量并記錄視頻。上傳到學校的網絡上或主要媒體參與競選,或將其放在指定的學校官方微博當中,可以號召大家進行投票的方式讓更多的人關注到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并且對于學校的德育發(fā)展提供建議。還有許多學校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學校每層樓設置背投裝置,并不時公布學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進度和下一步的計劃。進行正能量和德育素材的傳播并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之間被影響。從而讓學生在影響之下越來越配合學校的德育工作并且以身作則。
2.3 落實民主化管理。在德育教育的執(zhí)行中需要采用民族的管理方法來激發(fā)老師對于這項工作的認可感和積極性。鼓勵老師積極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去安排好學生道德教育進行的良好規(guī)劃,從而將培養(yǎng)方法做到具有可行性,以保證學生們不會對思想道德素養(yǎng)的發(fā)展產生偏見。以免道德教育工作者不能清楚理解道德教育。在民主管理的方式之下,老師需要重視自身對于學生內心的關懷,努力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此外我們需要有針對性地了解每一種教育管理辦法是不是具有人性化和創(chuàng)新性。是否符合這個時代的要求,特別符合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老師是自身工作時,做好言行,不斷通過引導來使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自覺遵守社會基本道德規(guī)范,改善小學德育管理中的教育失范問題和管理漏洞。形成一個結構健全,更好的道德教育方式,要求學生不僅要對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不同事件有不同的理解,還要通過民主的方式表達自身的需要和看法。
在今天的教育中我們對德育的關注超過了以前的時期,我們應當在各個學科的教學過程中逐漸滲透德育的內容,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陶和啟發(fā),并逐漸用之來改善自己的言行舉止和價值觀。老師也應當以身作則,做好自已的德育工作,為學生樹立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