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艷麗
摘? ?要:《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加大了對合唱教學的力度,合唱教學要在仔細研讀音樂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從學生發(fā)展的整個階段來考慮,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先導,突出學生演唱、識讀樂譜、合唱等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為下一學段的學習搭橋、鋪路,幫助學生形成合唱的能力與自信。
關鍵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音樂知識;合唱技能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9-010X(2019)28-0061-04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在唱歌及合唱教學中增加了新的教學要求與內(nèi)容。如: 3~6年級在原有“能夠有表情地獨唱、齊唱、合唱”中,增加了“輪唱”;7~9年級在原有“積極參與齊唱、輪唱及合唱”中,增加了“在合唱中積累演唱經(jīng)驗,進一步感受合唱的藝術魅力”,并在實施建議中,提出“要更加重視并著力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xiàn)力,盡早積累與他人合作演唱的經(jīng)驗,培養(yǎng)集體意識及協(xié)調(diào)、合作能力?!?/p>
盡管修訂后的《課標》加大了合唱教學的力度,但是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廣大農(nóng)村偏遠地區(qū),學生缺少合唱基本演唱能力的問題也一直未得到改善。
從筆者所處地區(qū)來看,合唱教學這一尷尬局面的形成,不單單是重視的程度不夠,還存在著多方面的原因。只從音樂教學來看,學生在各學段中音樂知識、技能儲備的不夠扎實,教師未按照《課標》要求做周密的教學計劃并嚴格去落實是問題出現(xiàn)的根本原因。
學生在低學段沒有打好演唱的基礎,尤其是部分學生不太會唱歌卻讓他們合唱,在唱歌中不能獲得任何美感。學生不愛學合唱,不是因為本身就不愛唱,而是因為不會唱、唱不好,所以他們就沒興趣。試想,合唱一首歌曲,學生不懂得演唱的姿勢、呼吸、發(fā)聲,缺少基本的音質(zhì)與美好融合的音色,演唱出來的歌曲就不具備基本的美感。而對音樂基礎知識掌握不熟練、不具備識讀樂譜的能力,對音準、節(jié)奏缺少基本的聽唱辨別能力,就不能形成融合的合唱音響與內(nèi)在和聲美感。
面對這些情況,需要教師在仔細研讀《課標》的基礎上,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想象我們就是其中的一名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做周密的教學計劃并嚴格的落實,完成合唱教學基本內(nèi)容與要求,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
結合我市實際教學情況,在嚴格執(zhí)行《課標》所規(guī)定的唱歌教學應達到的音樂知識、技能標準的基礎上,進行了補充與拓展,開展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合唱教學。我們主要從演唱、識讀樂譜、基本合唱能力等方面提高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堅持“學以致用、學用結合”的原則,避免學、用脫節(jié),使學生的學習建立在對音樂充分體驗的基礎上,學生在不斷提高演唱能力的過程中,逐步建立并培養(yǎng)起對合唱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其音樂的素養(yǎng)。
我們按照《課標》中的課程設計思路,根據(jù)學生不同年齡段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和音樂認知特點,分學段設計梯度漸進的課程學段目標及課程內(nèi)容。在教學中除了要努力達到各學段的內(nèi)容標準,還要為學生們做好各學段之間的過渡與銜接,為下一學段需要達到的技能搭橋鋪路,盡量讓學生在學習中不存在升入下一學段的難點,由合唱的自信產(chǎn)生對音樂的興趣。
一、演唱
《課標》中“演唱”部分內(nèi)容標準為:
結合我市具體情況,我們對《課標》的鞏固與拓展為:(見文末附表)
二、識讀樂譜
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學生具備一定的識讀樂譜與視唱能力對于學習合唱會有很大的幫助?!墩n標》提高了對學生識讀樂譜的標準要求,在識譜問題指導的部分內(nèi)容為:“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有利于參與音樂欣賞、音樂表演等實踐活動。識譜要和演唱、欣賞等教學內(nèi)容密切結合,要以音樂為載體,在學生感性積累和認知的基礎上進行??梢酝ㄟ^學生熟悉的歌曲或樂曲識讀樂譜?!?/p>
《課標》規(guī)定了不同學段、不同年級“識讀樂譜的要求”:
很多學生對于演唱樂譜有一種畏難情緒,尤其視唱,感覺難上加難。根據(jù)《課標》內(nèi)容,運用熟悉的歌曲或樂曲識讀樂譜,在教唱歌曲活動中,結合音樂實踐活動“順帶”學習識譜。這樣聽覺先行,有了基本曲調(diào),再加入唱名演唱,會讓學生逐步形成一種識讀樂譜的能力,符合學生的音樂認知規(guī)律。我們在教學中,運用一些過渡性的方法,努力為學生鋪設一條順暢的識譜之路。
在落實“識讀樂譜”部分內(nèi)容的具體做法:
三、專項合唱練習
我們不僅嚴格落實《課標》中“演唱”與“識讀樂譜”的兩項內(nèi)容,還結合這兩項內(nèi)容,進行專項的合唱練習,做好有關聲部層次與和聲音響方面的鋪墊、準備與音樂積累。
(一)結合“演唱”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聲部感覺與意識
對于單聲部歌曲,在學習過程中或?qū)W會以后,通過循環(huán)演唱、問答演唱、接唱、對唱、輪流歌唱,看手勢間隔幾小節(jié)默唱、再出聲演唱等多種形式,逐步提高學生的聲部感覺,讓學生通過擔任不同的演唱角色,在與別人的配合中,建立一種聲部意識,在演唱過程中能集中注意力,按角色分配與要求,進入演唱的時間不拖、不搶,準確、順暢。
(二)結合“識讀樂譜”內(nèi)容,輔以合唱的基本練習
對于1~2年級:根據(jù)已學歌曲中出現(xiàn)過的大、小二度或三度旋律音程,以及模唱過的音階,變換樂譜的組合方式,采用聽琴模唱唱名的方式,演唱一些具有初步合唱性質(zhì)的簡單練習。舉例如下:(樂譜為部分譜例)
①低年級音階分聲部練習
②三度平行音階輪唱練習
③小三度音程練習
④大二度音程練習
⑤小二度音程練習
⑥大、小二度音程混合練習
⑦三度音程練習
對于3~6年級:在低年級的基礎上,增加已學會歌曲中出現(xiàn)的純四、純五、大、小六度或七度或純八度音程,采用由聽唱過渡到隨琴聲視唱的方式,演唱各種合唱組合練習。
①大三度、小三度旋律音程、和聲音程練習
②四度音程練習
③純五度音程練習
④大、小六度音程練習
⑤七度、八度音程練習
(三)改編或運用已學歌曲,逐步提高合唱能力
合唱藝術所具有的魅力是讓人為之感動的,愿教師能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去開拓更大的教學空間,不斷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讓學生熱愛合唱、熱愛音樂、熱愛藝術,共享天籟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