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雪峰
摘要:本文從高職英語教學閱讀環(huán)境分析開始,并結(jié)合高職學生的實際學習英語存在的問題,闡述了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語境培養(yǎng)的必要性與重要意義。
關鍵詞:閱讀教學;語境;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31-0006-01
1.語境的含義
語境就是指語言具體使用的環(huán)境。對于外語學習者來說,外語語境就是所學目的語所運用的環(huán)境,如交際情景語境,社會與文化背景語境,涉及跨文化交際背景語境。人們意識到無論是外語教學中的交際情景會話,還是閱讀語篇理解或是真實場景的外語口語交際,都存在著一個語言應用的語境,這個語境不是單一的,也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而是包含交際者(交際者雙方)、事件、場景、時間、地點的具體因素和抽象的與之密切相關的交際內(nèi)容所反映出的社會的文化的民俗的歷史的宗教的政治的各種綜合因素共構(gòu)的合成語境。在這樣的語境中,當然還要強調(diào)的是語言交際者在開展外語語言活動時的心理變化過程,既認知語境的制約因素。因此,外語教師在課堂上既要注意語言知識的講解,也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語境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境認知能力,為更好地理解外語,并為跨文化語言的交際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2.高職閱讀學習中語境的培養(yǎng)
2.1 高職學生尤其是工科類專業(yè)為主的學生,其外語基礎知識普遍較差,在高職外語閱讀教學中,外語教師除了專門講解詞匯與短語的慣用法外,還要在閱讀課文開始時主動介入與閱讀內(nèi)容相關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境意識并通過語境分析,理解詞匯在具體的場合下所代表的不同的社會與文化含義。給詞匯帶上語境的烙印,加深了學生的記憶效果,同時掌握了跨文化語境下詞匯的文化意義。此外,在學習較大的閱讀語篇、同時其語境又相應復雜的情況下,面對非常豐富的語言詞匯,我們僅從平時掌握的眾多表面詞義中很難做到對號入座,只有借助上下文語境分析實現(xiàn)某些詞語的準確定義功能。語境對于詞語的語義詮釋與語用功能具有制約的作用。即某些特定的詞語語義必定受到上下文所形成的語境制約,從而使得這些詞語具有了明確的指向意義??梢?,融入語境的詞匯學習,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學習外語的效率,使得詞匯的記憶不再那么艱難與抽象。
2.2 高職學生習慣于傳統(tǒng)的外語教學模式。在閱讀教學中,雖然教學的重點不再是語法慣用法,但是還是沒有擺脫一些痕跡。文化包含了語言符號,而語言也必須具備了社會文化性。反映在社會交往中便是一個民族特有的歷史的宗教的觀點,評價事物的與道德的價值體系還有生活習俗,思維方式等,都與別的文化存在著差異。在言語交際中,更多地體現(xiàn)在致歉,道謝,問候,話題談論,拒絕與接受邀請,以及禮儀往來等。通過文化認知差異對比分析,我們大致可以了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行為模式,并可以由此推斷出他們未來的政策走向。表現(xiàn)在閱讀語篇中,我們可以循著文化認知特征,構(gòu)建起文化語境,并認知與預測文章段落語義的延展、延伸進而把握整個語篇語義。
3.語境中背景知識對閱讀教學的促進作用
3.1 我院高職學生大多以工科為主,這從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英語習得,影響了交際能力的提高。外語教師在文化背景知識導入方面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英語知識結(jié)構(gòu)以及這方面的差距,從最基礎的部分抓起。精心策劃,合理布局,采取由簡到繁有序、從易到難,積少成多的循序漸進,主次分明,提高效率,既要符合高職學生的實際接收能力,還要兼顧高職英語教學目標要求,避免內(nèi)容過難使學生感到抽象而深奧,這樣就無助于語境的構(gòu)建。
3.2 輸入的背景內(nèi)容要與閱讀課文緊密關聯(lián),切入主題,即對閱讀理解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使學生通過平時積累下來的關聯(lián)語境意識的觸動,建立起與閱讀內(nèi)容相關的認知關聯(lián)通道,進而構(gòu)建起整個的大閱讀認知語境。在這樣的關聯(lián)語境下,確切地說在這樣的全面的多項交互融合的語境或者是跨文化語境下去閱讀理解原文,無意地消除了造成文化理解與溝通之間的障礙,使學生對于原文的理解更為直接、高效、深刻與準確。有些教師在引入文化背景語境時,不分主次與是否實用,也不分是否關聯(lián)本文,全盤介紹,結(jié)果沖淡了主題,搞亂了彼此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又超出了教學范圍,造成寶貴的課堂教學資源的浪費。
3.3 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意識,在學習外語過程中,我們必須懂得尊重彼此的文化習俗與信仰,同時要懂得哪些是符合中國國情,哪些存在著差異,哪些是不符合中國的國情。對于那些不符合中國國情或者與我們存在文化認知差異的,我們就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我們在導入、介紹目的語文化背景語境時,一定要發(fā)揮正能量,采取教學的正遷移原則。教師要組織、引導學生分析與對比不同的差異認知,通過學習,使我們社會人文知識尤其是外語文化語境意識欠缺的高職學生能夠了解與熟悉相關文化背景下的西方人的交際模式以及言語行為期待,并從他們的文化角度預測出他們的立場、觀點以及想要達到的目的,從而盡可能的減少彼此的誤判,達到交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