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佳
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昆山案”備受社會輿論關注,最終案件以于海明屬于正當防衛(wèi),公安機關依法撤銷案件結束。案件除了引發(fā)對于正當防衛(wèi)認定標準的討論外,還有一個亮點,就是在昆山市公安局發(fā)布的公告中,公安機關在偵查活動過程中商請了檢察機關提前介入。最近這幾年,在不少新聞中,常能見到“檢察機關提前介入”的字眼,實際上,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制度在我國已經存在多年,提前介入制度很早就在我國落實了,但是立法未跟進,提前介入制度在司法實踐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
所謂“提前介入”,是指刑事案件立案后,尚需偵查機關采取偵查措施查明案件,未交由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時,由檢察機關參與偵查活動、提出意見,引導取證與偵查監(jiān)督。
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偵查活動是有法可依的?!缎淌略V訟法》第87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guī)則(試行)》第361條規(guī)定了檢察機關有提前介入偵查活動的權力。所以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偵查活動是在依法行使監(jiān)督職能。
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偵查活動有兩方面作用和目的,首先可以提高案件破解的效率,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偵查活動,向偵查機關提出意見,對刑事案件的證據收集和法律適用進行引導,利于偵查機關按照起訴的標準和條件,根據犯罪的構成要件,將關鍵證據及時固定下來,更加準確、全面地把握證據,也便于在庭審中充分展示。其次可以化解糾紛,檢察機關對于重大疑難案件在偵查過程中及時介入,可以減少社會影響性。
雖然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制度已經存在多年,但尚未有相關的細則規(guī)定。根據現(xiàn)行法律,對于提前介入的檢察機關,其是何種法律定位仍不明確;提前介入何種案件,如何介入,介入程度不明確;提前介入過程中,檢察機關與偵查機關的權利義務不明確。
一是沒有相關規(guī)定,檢察人員不知如何進行具體的介入工作。工作機制不具體,檢察人員在介入過程中難以把握介入的“度”,效率并不高。二是沒有專門的負責介入工作的人員,僅是臨時指派,缺乏系統(tǒng)管理。三是僅僅有規(guī)定檢察機關介入的權力,沒有對于檢察機關錯誤的介入行為規(guī)定懲罰,追責機制。
實踐中,部分檢察人員對于提前介入的積極意義并沒有深刻認識?;蚴沁^于積極,認為提前介入就是偵查機關與檢察機關聯(lián)合辦案,對偵查活動干預過多,或是過于消極,認為提前介入工作無關緊要。偵查活動屬于偵查機關的職能,檢察機關的作用不大,使提前介入工作流于形式。
實現(xiàn)良性追訴,需要偵查機關與檢察機關達成共識。實踐中,部分偵查人員對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并不認可,由于檢察機關的監(jiān)督職能,出于一定的部門保護心理,并不希望檢察機關干擾自己的工作。
明確提前介入的啟動方式有兩種,一是偵查機關通知介入,使檢察機關及時跟進案件。二是檢察機關主動介入,檢察認為有必要的,依職權直接介入偵查,偵查機關應積極配合。
檢察機關必須在提前介入工作中找好自己的定位,要做到“不搶戲”。提前介入是為了引導取證與正確適用法律,而不是對偵查活動進行指揮。檢察機關在提前介入的具體工作中,要積極參與案件討論但不可干預甚至替代偵查活動,正確認識與偵查機關的分工配合。
進一步強化提前介入,指派政治過硬、業(yè)務精通的檢察官,引導偵查機關開展取證工作;并進一步強化職能銜接配合,健全內部線索移送、情況通報、信息共享、辦結反饋等制度,主動延伸檢察觸角,拓展服務領域,強化訴訟監(jiān)督,保持打擊犯罪的高效。
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刑事案件偵查活動,對公安機關在收集證據、適用法律等方面提出意見,以集中打擊犯罪,實現(xiàn)案件受理及時分流。檢察機關充分發(fā)揮檢察職能,提前介入引導偵查工作,采取多種形式主動配合公安機關,對犯罪實現(xiàn)精準打擊,保證依法規(guī)范辦案,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權益有積極的作用。
提前介入工作機制雖然有很大作用,但也存在一定問題,提前介入、引導偵查,對于檢察官的偵查業(yè)務能力提出較高要求,而檢察機關捕、訴部門的檢察官習慣于案頭作業(yè)、書面審查,缺乏偵查業(yè)務的歷練和經驗,而提前介入,需要檢察官實質意義上參與偵查。如何訓練并培養(yǎng)檢察官有效引導偵查的能力,是擺在檢察機關面前的一大難題。并且對于法律規(guī)范的籠統(tǒng)化,需要相關部門出臺相應的解釋與細則對介入工作進行具體的規(guī)范,對檢察機關提前介入的深度和尺度進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