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在小學教育階段不僅要重視學生的理論知識成績,還要對學生的體育課程加強關注,幫助學生在成長早期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使他們學到更多的體育技能,逐漸增強其自身體質(zhì)。本文針對小學體育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為提升小學體育的教學質(zhì)量,提出了構建小學體育高效教學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小學體育;高效課堂;相關策略
中圖分類號:G40-013.9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1-0059-02
引 言
在小學生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活動特點進行摸索,并遵循一定的教學規(guī)律,關注每位學生的訓練情況,耐心地講解體育鍛煉的技巧和知識,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使學生能夠充分地掌握體育鍛煉的技巧。在教師指導的過程中,要和學生形成積極互動的模式,活躍課堂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堅持體育鍛煉。教師還應該通過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構建高效教學課堂,最終實現(xiàn)體育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
一、根據(jù)學生特點設計教學內(nèi)容
在進行體育教學之前,體育教師應認真地備課,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征,全面了解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zhì),由易到難地逐漸增加學生體育技能的學習,并設計出靈活的教學方案。例如,很多學生在熱身環(huán)節(jié)邊跑邊鬧,為了改變這種不好的習慣,教師可以設計以競賽的方式進行課前的第一圈跑步,充分利用課堂時間使學生學到更多的體育技能。教師要科學地設計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關注每位學生的進步與成長,通過對學生的深入了解,設計出多樣性的教學方案,從而提升體育教學效率。
二、與時俱進,改革教學模式
為了提升體育教學質(zhì)量,教師應將時代的發(fā)展和學校實際情況相結合,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辦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學模式。例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運動的樂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兩兩分組,進行綁腿比賽,設計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充分的鍛煉[1]。通過綁腿比賽可以更好地增加運動的樂趣,提升學生學習體育的熱情,促進體育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教學模式的改革是為了讓學生對體育教學充滿新鮮感,從而全面掌握體育知識,通過學習運動的技巧和方法提升運動效果。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耐心地講解動作要領,讓學生進行自由運動,利用體育器材在實踐中掌握體育技能。教師的教學過程應分為幾個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引導,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使學生得到充分的鍛煉,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效。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對重點練習的內(nèi)容進行反復鍛煉,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力,從而實現(xiàn)課堂教學價值的最大化。
三、實現(xiàn)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1.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可以促使學生對體育課充滿向往,使學生不由自主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從而實現(xiàn)高效的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豐富的體育教學內(nèi)容可以為學生提供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使學生積極地學習體育技能,并享受運動帶來的成就感。教師可以結合體育教學的目標,讓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進行體育競賽,也可以利用將體育器材游戲化的運動方式。合作式的教學方式,不僅使學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還感受到了體育運動的魅力,從而在體育鍛煉中不斷進步。
2.提高學生運動的整體水平
首先,教師應根據(jù)學習目標進行體育課程的教學,在課堂上要和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積極聽取學生的意見,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在指導學生運動的過程中,教師應仔細觀察,了解學生的運動特點,根據(jù)每位學生對體育技能不同的掌握情況進行體育教學。其次,在進行體育課程教學的過程中,無論學生成績好壞,教師應一視同仁,為每位學生提供運動的機會,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運動水平,對一些具有運動特長的學生進行專項引導訓練,積極挖掘其運動潛能,通過合理運用運動器材,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促進學生各項體育技能的有效提高,進而形成高效的體育教學課堂[2]。
四、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拓展教學內(nèi)容
1.循序漸進地提升運動強度
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應根據(jù)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適當?shù)卣{(diào)整運動強度,側面提升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這種訓練方式可以在降低學生訓練強度的同時加強技能的訓練。在進行運動技巧的講解時,教師應抓住關鍵的運動點,引導學生在運動時把握運動技巧,達到事半功倍的運動效果。教師也可以通過開展符合教學課程的趣味性游戲幫助學生理解較為復雜的體育訓練技術,更好地促使學生對體育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學生對學習體育知識和技巧的能動性。
2.靈活多變的比賽規(guī)則
教師在引導小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同時,需要制訂相應的運動比賽規(guī)則,通過對體育器材的變換和對比賽規(guī)則的靈活變動,增加學生對體育課的新鮮感,從而使其更全面地掌握體育技能。例如,在跳遠比賽中,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身高設定一個比例合理的跳遠標準,提升學生跳遠的樂趣,促使學生建立跳得更遠的自信;在拔河比賽中,可以通過更改比賽的評判標準,根據(jù)學生的體重平均分配兩隊人數(shù),使學生達到相應的要求。這樣在改變比賽規(guī)則的同時增加比賽的樂趣,促使學生在靈活多變的比賽運動中發(fā)揮自我潛能,順利完成比賽。
3.選擇適當?shù)倪\動器材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的訓練選擇合適的運動器材,保證學生得到充分的鍛煉。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練習投擲鉛球和實心球時,應注意鉛球的體積和重量,并告知學生投擲的技巧,防止學生手臂受傷。由于小學生的運動體能有限,選擇合適的運動器材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提高體育鍛煉的技巧。
五、積極有效的運動評價
為了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充分發(fā)揮積極評價的作用,通過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積極有效的點評和總結,使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身的優(yōu)點和不足,取長補短,從而更好地進行鍛煉[3]。進行體育鍛煉之后,教師在為學生進行課堂訓練內(nèi)容的總結時,應對一些表現(xiàn)良好的學生及時進行表揚,促進學生在鍛煉中增加自信;對一些表現(xiàn)一般的學生,給予相應的運動技巧的指導,并加以適當鼓勵;對一些表現(xiàn)不好的學生,給予關心和鼓勵,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最后,教師應該適當?shù)貙φn堂教學進行自我反省,通過學習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查閱更多的教學資料,優(yōu)化教學模式和鍛煉方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與效率,在深入掌握學生特點的基礎上,充分引導學生進行體能鍛煉,適當?shù)卣{(diào)整教學計劃和鍛煉方法,幫助學生建立體育鍛煉的自信,促使師生共建高效課堂。
結 語
總之,為了實現(xiàn)體育教學課堂的高效性,需要教師更新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科學合理地組織每節(jié)體育教學活動,使學生對體育課充滿向往,增加體育運動的樂趣。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仔細觀察學生的運動特征,適當?shù)毓膭顚W生,增加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信心,不斷地探索與發(fā)掘?qū)W生的潛能,從而全面提升整體教學水平,促使學生在運動中增強體質(zhì),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梁躍會.小學體育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8):111.
鄭棋.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體育高效課堂的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9(30):209.
孫曉玲.新課標背景下如何創(chuàng)建小學體育高效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9(28):220-221.
作者簡介:李闖(1990.8—),男,江蘇鹽城人,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