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立
(湖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湖南 長沙 410006)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在樹立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的同時,更加注重學生的快樂學習與體驗,這使學生既能有效的利用音樂的自身魅力與表現(xiàn)力,激發(fā)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能使之得以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尤其是對于理解能力還十分有限制小學生來說,以“審美與快樂”式教學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使之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由此促進學生審美情趣與審美能力的全面提升。
基于小學生的成長特點,不僅需要在音樂教學中更加注重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而且還應更加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快樂體驗。由于音樂教學中涉及到較多層面的審美體驗,不僅能促進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還能使之得到情感思維的培養(yǎng)。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為學生提供與音樂表現(xiàn)內容緊密相連的意境場景,使之在不斷增強感受力中提升其審美力與鑒賞力,還能使之加深對音樂作品的內涵理解。在此過程中,多媒體教學為這一教學實踐提供了優(yōu)勢應用條件,既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身臨其境的場景畫面,還能在具有直觀表現(xiàn)力的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之形成更加感性的認知理解能力。此外,教師應善于利用與挖掘豐富的教學資源,使音樂作品得以逼真的情景再現(xiàn),由此顧全學生整體審美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小學《森林的歌聲》一課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視頻為學生提供有關于自然風光的場景,使學生在一系列自然風光圖片展示中,既能充分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還能在音樂中發(fā)現(xiàn)其強烈的表現(xiàn)力,由此在真切的情感感受中,增強了審美能力的提升。
對于小學生來說,無論是在自控能力方面,還是在理解能力上,仍需要教師對其加以合理引導。而音樂教師在充分利用音樂作品易創(chuàng)設出輕松愉悅氛圍的基礎上,實施快樂教學,并由此將音樂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場景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加以再現(xiàn),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還能提升其情感思維能力。尤其是利用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既能增強學生的體驗能力,還能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到音樂與生活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使之增強對生活的觀察能力,也能增強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對音樂作品的解讀十分重要,不僅需要對韻律節(jié)奏加以細致講解,更需要對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必要介紹,使學生在不斷提升認識與理解的基礎上,逐步加深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力。例如,在學習《童年的回憶》一課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講一講自己最開心、印象最深刻的生活記憶,可以是童年的游戲,也可以是難忘的故事,讓學生們在展開更多的交流互動中,邊聽音樂邊做動作,還可以模仿小兔子與小烏龜?shù)膭幼?,由此既能有效學習與掌握這一音樂,還能感受樂曲情緒,同時也在快樂的體驗中加深了樂曲的理解。
當今社會,越來越注重個性化特征展現(xiàn),尤其是在學校教育中,學生之間不僅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而且對于同一音樂所表現(xiàn)出的欣賞能力也有所不同。教師應對此予以高度的重視和尊重,既能夠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進行充分的表達,還應認真聽取學生所表達的見解與觀點,以欣賞態(tài)度使師生之間始終能夠在融洽而和諧的氣氛中展開互動與交流,并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予以積極鼓勵,還能由此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使之在開放的音樂課堂教學形式中,增強學生的教學參與性,并能一直保持深刻而長久的學習效果。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以音樂劇的表現(xiàn)形式,鼓勵學生們參與教學活動,并為其提供劇本,使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行選取角色,還可以通過制作道具的過程而展現(xiàn)學生的多方面才能,尤其是可以鼓勵學生自行進行歌詞與臺詞的編寫,使學生在充分參與下最大程度地展現(xiàn)各方面才能,在給予合理點評下,既應指出不足之處,還能給予學生正面表揚,由此不僅增強了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程度,還能在實踐體驗中獲得了更多樂趣,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總體來說,在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中,由于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的素質能力培養(yǎng),因而“審美與快樂”式的教學方法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審美體驗,同時也使之在音樂學習中獲得快樂,尤其是在回歸生活的音樂體驗中,更能充分展示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使之形成各具特色、形式多樣的音樂表現(xiàn)力。教師在不斷提高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與審美能力培養(yǎng),由此促進其得以更加全面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