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蘭梅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新課程標準》落實到位,小學語文教師越來越重視識字教學。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工程,但是從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仍舊存在一些問題。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看法與思考。
一、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存在的問題
1.沒有考慮并結合學生的特點
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就是識字教學,因為學生識字的快慢、掌握字的多少對他們今后讀寫能力的發(fā)展有非常直接的影響。但是在如今的識字教學中,教師往往沒有考慮班級學生的特點,雖然現在的學生入學較早,接觸漢字也很早,但年齡小的他們暫時難以接受、消化和理解漢字,他們會覺得識字教學內容枯燥繁雜,識字學習太辛苦,導致識字教學效率低下。如此下去,學生會失去學習興趣,缺乏學習的耐心和信心,導致他們在識字學習中時刻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實踐證明,教師忽視學生主體特點的識字教學一定會給學生帶來不可想象的壓力,會扼殺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和積極性。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教師應有機結合班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心理特點等,通過各種方法激發(fā)學生有效識字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識字能力。
2.沒有考慮并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識字教學中,部分教師沒有考慮并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班級學生一味地依賴語文教科書和其他教輔書識字。另外,部分教師過分地依賴教科書,沒有將書本理論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導致學生消極地學習,缺乏主動學習漢字的意識。因此,在平時的識字教學中,教師應該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主動參與漢字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二、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改進策略
1.充分落實并發(fā)揮學生識字的主體作用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部分教師深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束縛與影響,認為只靠講授的方式也能達成識字教學的目標,他們只關注教師的識字教學行為與過程,沒有關注學生識字的過程,這種教學方式是錯誤的。因此,教師要從思想上轉變自己,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識字學習的意識,激發(fā)學生識字學習的興趣。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要求是教師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教學活動的中心,重視所有學生的發(fā)展,一切教學活動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對此,教師必須牢固樹立正確的語文識字教學觀念與思想,緊密結合學生識字學習的需求,及時掌握學生的識字情況,有效提升學生的識字水平和能力。小學生的認知能力還不夠發(fā)達與成熟,教師可以將各種具體的實物與漢字教學聯(lián)系起來,或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展示有關識字的圖片、視頻等,幫助學生把握漢字的讀法、寫法及含義。
2.豐富教學方法,激發(fā)識字的興趣
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漢語、漢字都具有悠久的歷史,教師可以結合漢字文化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使他們樹立學好漢字的決心。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學得更加牢固、更加扎實。
第一,故事激趣法。教師可以用學生感興趣的有關識字的故事引導學生學習漢字,促進他們參與學習過程。第二,猜字謎法。教師可以利用猜字的謎語教漢字,便于學生理解,也讓學生對漢字形成更加形象、直觀地認識,提升記憶的準確性。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根據所學漢字的特點編寫謎面,提升識字的質量。第三,實物演示法。小學生的識字不能僅限于課堂,還要融入生活。第四,教師可以把識字與表演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利用肢體表演豐富漢字的意義,引導他們在表演中理解、掌握漢字及其意義。這些方法都能有效地體現學生識字的主體學習地位。
3.開展互動式的識字教學模式
教師要增強學生的主體性,就必須真正開展互動式識字教學?;邮阶R字教學的前提是學生參與,有些學生在識字學習過程中出現差錯,一般情況下教師會給予糾正,但是在互動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轉變角色,讓學生自己主動參與糾錯,整理與收集出現的差錯,并引以為戒。這樣既能幫助學生減少再犯錯的概率,又能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要留心觀察教學活動的過程,隨時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問題,并且采取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積極投入識字學習活動,提升學生識字的質量,以保障他們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先鋒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