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祥
摘要:因材施教是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和原則,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揚長避短。本文闡述了在初中教學中分層遞進授課與教學的新見解,以期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 ?分層遞進? ?因勢引導
隨著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社會越來越重視教育,合適的教育方法對學生的學習越來越重要。因此,教師重視學生的差異,加以不同的引導是必然的教育方式。
一、因材施教,形勢使然
在初二上學期,數(shù)學的學習難度急速提升,因式分解和三角形解題模式化對學生思維和技巧的要求較高。在平時的教學中,數(shù)學教師即使對待不同基礎的學生,也采取上課統(tǒng)一教學,課后進行題海訓練的方法。在這一階段中,學生會因個人體力、興趣、學習習慣等原因逐漸拉開距離。因為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同時對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和學習方法欠缺的學生施教,導致頂尖的學生無法突破自我,而成績落后的學生又跟不上教學節(jié)奏。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能了解學生的特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進行分層教育,將較為懶惰的學生和勤奮上進的學生分成不同層次進行教學,既能幫助優(yōu)秀的學生突破,又能幫助成績落后的學生重拾信心。
二、因材施教的原則
1.具體分析,針對性分層
在進行分層教育時,教師應留心學生在面對不同數(shù)學課題的不同反應。如在教學“幾何”中,有些學生會展現(xiàn)出優(yōu)勢,教師應放大這些學生的優(yōu)勢,幫助他們塑造數(shù)學學習的信心。根據(jù)相關的研究表明,學生如果能適應教師的教學風格,學習情況可能會更好。
2.分層教學的基本要求
(1)學生情況相近
在系統(tǒng)分層時,教師應當注意所劃分的每一層學生的學習情況、成績水平,避免事倍功半。
(2)學生避免知情
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留心每個學生的表現(xiàn),合理隱瞞學生的弱點,避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3)教師鼓勵學習持久力
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問,從問題中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在實踐中解決問題。同時,教師要放大學生的優(yōu)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持久力和自信心,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
(4)教師精于指導
在授課中,教師應針對學生的不同需求分講、細化煩瑣的問題。在課后談話中,教師要加強引導,幫助學生,認識學生的學習風格,并將學生的學習風格轉(zhuǎn)化為學生的學習策略,發(fā)揮每個學生的長處。
(5)教師積極鼓勵
筆者認為,教師對各層次學生的評價,要以縱向性為主,客觀評價學生暴露的缺陷,鼓勵學生發(fā)揚個性,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構筑分層教學的角度及作用
1.細化學習層
教師應按照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和勤奮程度,將他們劃分為上進層、中等層、懶惰層,人數(shù)占比約為2﹕6﹕2。在劃分學習層次時,教師要避免一味地按照學生的學習成績來劃分,教師應當細分同學的學習態(tài)度,從平時個人習慣、喜好厭惡或大致性格等方面進行細化。
對于上進層的學生,教師應鼓勵他們形成新的突破;對于中等層的學生,教師應鼓勵他們獨立完成作業(yè),爭取“跨層”;對于懶惰層的學生,教師應耐心疏導,幫助他們樹立數(shù)學學習的信心,放大他們的優(yōu)勢。通過分層引導,能達到班級共同進步的目標。
2.設定不同目標
教師要保證個人專業(yè)的嫻熟,深入理解《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立不同的目標。如對于上進層的學生,教師要設立更嚴格的目標,在完成課外基本作業(yè)后,要求他們完成拔尖提升的習題,允許相互討論,再由教師逐一解答;對于中等層的學生,教師要嚴格要求他們獨立完成作業(yè),注重基礎知識,積累錯題,在掌握基礎知識后,為他們設立“跨層”目標;對于懶惰層的學生,教師要先鼓勵他們自主完成作業(yè),對不熟悉的基礎知識進行課后輔導,制定“每日一問”的要求,爭取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在制定不同目標前,教師應事先與學生溝通,及時減輕學生提出的壓力,避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打擊學生學習的持久力。
四、結(jié)語
初中數(shù)學教師因材施教,旨在為學生打好基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學習的信心。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習的活力和積極性,對學生日后的學習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黃忠平.談初中數(shù)學因材施教教學方法——分層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3,(28).
[2]許明旭.層教學、因材施教——談初中數(shù)學課堂分層教學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3,(31).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qū)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