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燕紅 李曉姍 許詠怡
生活中,不管是煎炸、炒菜,還是煲湯、涼拌,都離不開油。市場上的食用油也是品種繁多,色拉油、橄欖油、玉米油、椰子油、花生油……這么多種類的油,吃什么油才夠健康呢?炒菜用油多少才算合適呢?
中國營養(yǎng)學(xué)會推薦,每人每天的吃油量為不超過25克(半兩),每月每人不超過750克為宜。如果是高脂血癥和高血壓患者,最好控制在20克(吃飯用的白瓷勺,3小勺就是30克,可作減量參考)。
一二級適合爆炒,三四級適合燉菜做湯。
南方醫(yī)科大學(xué)南方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主治醫(yī)師方霖介紹,常見的植物油,比如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等,根據(jù)其精煉程度一般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四個等級。其中,一級和二級的植物油精煉程度比較高,也就是說純度高、雜質(zhì)少,去掉了維生素E、胡蘿卜素等營養(yǎng)成分,但耐熱性高,更適合用來爆炒、油煎、干炸等。
而三級和四級食用油屬于精煉程度比較低的,保留了胡蘿卜素、維生素E等營養(yǎng)物質(zhì),但雜質(zhì)較多,最好不要高溫加熱,比較適合燉菜、做湯時用。
他提醒,橄欖油分兩類,根據(jù)精煉程度分為初榨和精煉兩大類。初榨橄欖油最好不要高溫加熱,拌沙拉最適合用這種。而精煉橄欖油在加工過程中去掉了油中的大量雜質(zhì),耐熱性高,更適合炒菜。
橄欖油和茶籽油富含油酸,有降血脂、抗血凝的作用,對預(yù)防動脈粥樣斑塊有好處。
花生油含有比較多的維生素E、胡蘿卜素等營養(yǎng)成分。芝麻油也富含維生素E、芝麻素、芝麻酚、植物固醇等,對預(yù)防心血管病有好處。
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
但要注意這幾種油都不耐熱,所以最好是燉煮或炒菜時用,別用來油炸。
這幾種油的耐熱性較好,用來做面點或煎炸食品,會有濃郁的香味。但豬油等動物油脂里的膽固醇含量較高,心血管方面有問題的人最好別用豬油。
(海蓉摘自《羊城晚報》2018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