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楓
摘 要:在現(xiàn)階段的中學英語課堂,教師依然將語言知識作為重中之重進行講授,重視學生的詞匯、語法、閱讀和寫作能力,卻有可能忽略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本文將“合作原則”作為理論依托,探討如何從語用學的角度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關(guān)鍵詞:合作原則? ;語用 ; 情景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9)10B-0071-03
“合作原則”,是由美國語言學家格萊斯提出的。他認為,人們在使用語言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應當遵守四條具體準則——質(zhì)量準則、數(shù)量準則、關(guān)聯(lián)準則、方式準則,這樣才能保證對話的順利進行。現(xiàn)階段的英語教材,大多數(shù)課文都以對話的形式出現(xiàn),簡單易學,貼近生活。本文從語用學角度出發(fā),進行話語分析,并探討如何對課文中教授的知識進行延伸,進而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一、合作原則
(一) 質(zhì)量準則
質(zhì)量準則要求,人們說的話必須保證其真實性,不能說自己明知是虛假或者錯誤的話,也不能說自己缺乏足夠證據(jù)的話。
(二)數(shù)量準則
數(shù)量準則要求,人們要確保自己說的話,信息量足夠,符合當前語境的需要,但不要讓信息量超過當前語境所需要的范圍(即不要說多了)。
(三)關(guān)聯(lián)準則
關(guān)聯(lián)準則要求,人們說的話必須與當前的話題相關(guān),不能跑題。
(四)方式準則
方式準則要求,人們說的話要保證主次清晰,層次分明,簡練有序,不能出現(xiàn)模糊或者有歧義的內(nèi)容。
二、課文話語分析
本文以外研社初一英語上冊第四模塊第一單元的課文為例,進行具體分析。(原文,在外研社初一英語上冊第20頁,請查找閱讀)
譯文如下:
①山姆:你最喜歡的體育運動是什么?
鮑勃:我喜歡足球。(1)
山姆:你喜歡玩電腦游戲嗎?
鮑勃:嗯,我喜歡看書,也喜歡玩電腦游戲。(2)
②山姆:你喜歡看電視嗎?
凱特:喜歡。(3)
山姆:你喜歡唱歌嗎?
杰克:不,我喜歡跳舞。(4)
③山姆:你最喜歡的體育運動是什么?
薩麗:跑步和游泳。(5)
山姆:你喜歡足球嗎?
薩麗:不喜歡?。?)
在語段①中,鮑勃在第(1)句直接回答山姆的問題,明確給出當前語境所需要的答案,遵循數(shù)量準則。在第(2)句前,山姆問鮑勃是否喜歡玩電腦游戲,他只要回答“是”或“否”即可,但是他另外提到了“看書”,信息量多于需求量,違背了數(shù)量準則。對于山姆來說,鮑勃喜愛看書這一信息,是他不需要知道的。但是,鮑勃對這一愛好的提及,也從另一個角度上,為二人的對話能夠繼續(xù)進行,提供了新的可能。增加了這個話題,豐富了對話的內(nèi)容,表現(xiàn)出鮑勃希望與山姆繼續(xù)交談的意愿。
在語段②中,凱特在第(3)句直接回答山姆的問題,信息量適合具體需求,遵循數(shù)量準則。杰克在第(4)句中,首先回答了山姆的問題,其次補充說明,自己喜歡跳舞。杰克在這里給出了多于山姆所需要的答案,違背了數(shù)量準則。同語段①中的鮑勃一樣,杰克談到跳舞,為他和山姆繼續(xù)進行對話提供可能,使得二者的對話富有趣味性。
在語段③中,薩麗的兩次回答(第(5)句和第(6)句),都是只提供山姆所需要的信息,不做額外拓展,嚴格遵守數(shù)量準則。在表面上看,薩麗的回答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在實際上,因為她的回答信息量有限,沒有相關(guān)的擴展內(nèi)容,缺少繼續(xù)對話的可能性,所以二者的對話便提前結(jié)束了。
從以上三個語段,我們可以看出,合作原則是人們在交談中需要共同遵守的原則。但是,在很多情況下,人們往往由于在小范圍內(nèi)違背合作原則的一些具體準則,而使得對話更加生動有趣。
三、教學啟示
對于初一學生而言,他們已經(jīng)至少學習了3—4年的英語,但口語依然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弱項。究其原因,很多學生并不能將英語在日常生活中具體使用,極度缺乏日常訓練,英語語言的使用僅僅局限于課堂。一旦離開課堂,獨立處理英語口語問題的能力幾乎為零。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教師依然應當以課文為依托,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口語訓練。
(一)以句型為框架,進行對話練習
例文的知識點,是詢問他人的喜好及回答。在例文里面,句型主要分為兩種,一是“-Whats your favourite...? -I like...”,二是“-Do you like...? -Yes, .../ No, ...”。句型固定,便于掌握。
教師在讓學生分組練習之前,可以簡單地進行話語分析,點明一個問題即可:在面對“Do you like...?”句型,回答“No”之后,最好加上一句解釋說明,使得談話更加具體周到。接下來,教師可以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每組2—4人,讓學生進行組內(nèi)輪流問答,保證每個人都有充足的發(fā)言機會。訓練之后,教師可以通過提問,檢查學生的句型掌握情況和發(fā)音的具體問題。
(二)通過詞匯替換,進行強化練習
例文所承載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如何詢問他人喜好并做出回答的句型。教師可以在講授原文詞匯的基礎(chǔ)之上,進行適當?shù)脑~匯拓展。例文中的詞匯,包括:sport(體育運動),football(足球),computer games(電腦游戲),reading(閱讀),watching television(看電視),singing(唱歌),dancing(跳舞),running(跑步),swimming(游泳)。在進行拓展時,教師可以將體育類詞匯(sport,football,running,swimming)替換為音樂類或食物類詞匯,例如:song(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昨日重現(xiàn)》), My Heart Will Go On(《我心永恒》);singer(歌手),Taylor Swift(泰勒·斯威夫特),Justin Bieber(賈斯汀·比伯);food(食物),milk(牛奶),juice(果汁),hamburger(漢堡包),bread(面包),等等。在第二輪練習時,就可以讓學生使用同樣的句型,選用不同的詞匯,進行組內(nèi)問答。然后,教師再進行提問,檢查句型使用和發(fā)音問題。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加強對于該句型的掌握,使學生認識到該句型的廣泛適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調(diào)動學生回憶初中以前的英語知識,將舊知識與新知識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喚醒他們對于曾經(jīng)學習和使用的詞匯的記憶,增強對于英語詞匯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三)設(shè)置游戲環(huán)節(jié),進行深度加強
在課堂教學中,結(jié)合初一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初一年級的教學任務(wù),教師可以在適當?shù)那闆r下,安排一些課堂游戲,以增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例如,“你畫我猜”。教師可以選擇兩個學生上臺做示范,其中一個學生不說話,只做動作(可以做唱歌、吃飯,或者是某項體育運動的動作),另一個學生根據(jù)動作發(fā)問:“Whats your favourite song / food / sport?”,做動作的學生回答“I like...”,二人可以反復交替進行。在其他學生了解游戲規(guī)則之后,既可以由學生自由選擇搭檔并上臺演練,也可以由教師選取部分學生進行抽查練習。
在課堂上設(shè)置游戲環(huán)節(jié),從本質(zhì)上講,是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通過全身心的具體行動,將理論知識轉(zhuǎn)化為實踐技能,將機械的文字記憶轉(zhuǎn)化為生動的情景記憶,將書本知識融合于日常生活。學生參與游戲的過程,就是進行有效的強化記憶、調(diào)動知識的過程。它不但可以迅速吸引并且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大幅度削減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煩躁情緒,有助于學生建立自信,產(chǎn)生樂趣,提高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四)創(chuàng)建實地情景,克服心理障礙
初一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畏難心理導致的。有一部分學生,擔心自己的語音錯誤遭到他人批評,拒絕開口說英語??墒?,如果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真的到了必須說英語的時候,該怎么辦呢?在這個前提下,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類似的情景,讓學生全面參與,鍛煉口語表達的能力。例如,在外國的體育用品商店里,外國店主詢問中國顧客,要買什么器材?顧客暫時說不上來,店主便可以通過詢問顧客的喜好,為接下來推薦相應的體育器材做鋪墊。這個情景對話,依然是兩人一組進行。學生A扮演外國店主,學生B扮演中國顧客。在實施情景對話的過程中,學生應當完全脫離課本,用自己掌握的句型自由問答。
這個時候,在英語口語表達中的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會自然而然地暴露出來:語法錯誤。
例如,動詞like后面直接用了動詞原形,sport后面沒有加s,等等。教師在發(fā)現(xiàn)問題的時候,暫時不必立即指出,因為創(chuàng)建實地情景這一環(huán)節(jié)目的不僅在于訓練學生的口語發(fā)音和句型掌握能力,而且還要訓練學生的語言使用能力。語言使用能力提升的前提,便是確保對話能夠順利進行。
教師的及時糾正,可能會打斷學生們對話的思路,阻礙對話的順利進行,而且有可能在無意中,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們自由發(fā)揮的過程,也是他們自己主動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礙、對于開口說英語樹立自信心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要敢于“擺脫”語法規(guī)則的束縛,讓思路暢通無阻,讓對話順利進行。語言使用的最終目的是互相交流,學生只有真正敢于開口講英語,英語口語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四、結(jié)論
綜上所述,在現(xiàn)階段中學英語的實際教學中,雖然語言知識的講授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對于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也不能忽視。學生不僅應當會做題,還應當能夠使用英語,主動進行日常交流。這樣做,他們就會真正掌握了英語知識和技能。
從合作原則的角度進行課文分析,能夠為教師的英語教學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為學生提升英語口語能力提供新的途徑、新的樂趣,實現(xiàn)“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真正取得“學以致用”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胡壯麟.語言學教程: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袁榮.中學英語口語教學的現(xiàn)狀及策略初探[J].科技視界,20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