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香梅
摘 要:良好的溝通關系是小學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不可缺少的因素。促進班級管理溝通對小學班主任而言,有利于其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把握學生身心發(fā)展狀況。因此,本文試圖探索小學班主任管理溝通藝術的創(chuàng)新方向與途徑,促進小學班主任的班級管理與溝通。本文認為,小學班主任應該把握語言表達方式,提高交流質量。交流過程中從學生出發(fā),注重傾聽。最后,因材施教,增強管理溝通的個性。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管理溝通
小學班主任除了對所授科目的教學負責以外,還需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建立良好的班集體氛圍。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根據(jù)小學生的身體發(fā)展階段特征,通過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更加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讓學生能夠在愛與關懷中學習成長。因此,小學班主任需對其管理溝通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讓班級管理與師生溝通符合學生發(fā)展的需要,推動學生各方面的綜合成長。
一、小學班主任加強管理溝通藝術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溝通能夠促進師生之間形成融洽的關系。首先,班主任可以通過溝通技巧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信任感,使得學生能夠在問題發(fā)生時敢于向班主任訴說、尋求幫助,讓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成為真正可以依靠、可以信任的人,從而能夠促進問題的解決,甚至避免部分問題的發(fā)生。其次,通過交流溝通,學生能夠真正理解班主任管理班級的措施,能夠感受到班主任對班級同學的關愛。當學生能夠對教師的行為產(chǎn)生理解,能夠感受到尊重與關愛,師生之間便能夠形成相對融洽的關系。而融洽的師生關系能夠使得學生遵守班級管理的相關規(guī)定,從而能夠促進班級管理措施的順利實行,促進班級形成良好的班風,讓學生在融洽的氛圍中更好地全面發(fā)展。
(二)有利于把握學生身心發(fā)展狀況
由于小學生的身體發(fā)展具有普遍性亦具有特殊性,教師通過掌握相關教育教學的知識,能夠掌握小學生發(fā)展的大體特征,但是每個學生的發(fā)展狀況又具有特殊性。每個學生的性格特征、家庭背景不同,教師在溝通的過程中必須以個體的特征為基礎。而通過加強管理溝通藝術創(chuàng)新,師生之間能夠達成更好的交流與溝通,能夠幫助教師更加地了解班級每一個個體的情況,幫助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
二、小學班主任管理溝通藝術的創(chuàng)新方向與途徑
(一)把握語言表達方式,提高交流質量
班主任在與學生溝通時,首先應該注意語言表達的方式。由于小學生的心智與成人的心智之間有一定的距離,因此教師在溝通的過程中應該從學生的基礎情況出發(fā)。教師首先要注意語言詞匯使用的可理解性,用學生能夠理解的語言,保證師生溝通交流的實際有效性。其次,教師在管理班級秩序時,除了用嚴厲的言辭告誡,教師可以借鑒生動形象的廣告語或者標識語,用幽默的語言增強溝通的質量與效果。例如在同學遲到之后,教師可以說:同學呀,老師等你等到花兒都謝了,下次記得要早點到呀。如此,用小學生能夠接受的語言,能夠讓學生接受教師的教誨與叮囑,能夠讓語言深入學生的內心,讓學生接受教師所傳授的道理,使得其能夠在班主任的指導下遵守基本的規(guī)章制度,從而促進班集體管理的有效落實。
(二)從學生出發(fā),注重傾聽
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教師在學生交流溝通時,要警戒教師為中心式的訓誡,而要采取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方式,學會從學生出發(fā),傾聽學生的心聲,從而了解學生行事的緣由,只有在了解學生行為的“為什么”,才能進一步開展梳理與管理工作。在溝通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循序漸進式的聊天,通過一系列的引導、提問讓學生漸漸吐露心聲,讓學生真正說出發(fā)生問題的原因。例如面對內向的學生近期成績下滑的狀況,教師可以不單刀直入詢問成績,而是通過詢問學生最近的學習家庭情況,最近上課感覺如何,有沒有面臨什么問題等。在學生表達內心、訴說情感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仔細地傾聽,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關心與重視,在這種情感的驅使下,學生更愿意說出更多內心的想法,且更容易接受教師的建議。教師應該要避免在溝通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不耐煩的神情,更應該避免打斷學生的發(fā)言。如若教師輕易打斷學生表達情感,學生容易產(chǎn)生不被重視的心理,從而對教師產(chǎn)生不信任感。
在傾聽過后,教師需給出認真、中肯的建議,讓學生接收到被重視的信息,如此的溝通才能真正達到了解學生、幫助學生的效果。如若教師只是仔細傾聽,但僅給出敷衍的回答,學生同樣會產(chǎn)生對溝通的不信任,認為師生溝通沒有價值。
(三)因材施教,增強管理溝通的個性
班主任在進行管理溝通時,需要掌握共性的方法,如以上所述,通過語言藝術以及注重傾聽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班級管理的順利實行。但是,除了通過小學生的共同特征出發(fā),班主任還需要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在溝通過程中因材施教,促進溝通效果的最大化。
由于班主任工作涉及整個班級的管理,班主任首先要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基本情況,個性特征。在進行溝通時,通過學生的特色調整語言方式,避免觸碰到學生思想的敏感地帶,讓學生感受到愛與尊重。例如同樣面臨兩個成績有所下滑,學習狀態(tài)不佳的同學,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近期的情況,如家庭情況出發(fā),進行考慮。面臨家庭突發(fā)狀況的同學,教師應該以談心、關愛為主,讓學生信任教師,感覺有所依靠。其次,通過分析學生的性格特征,班主任可以適當調整談話的方式。面對相對內向,沉靜的學生,教師應該循循善誘,溫和引導,讓學生慢慢展開心扉。面對相對活潑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拉近距離,適時嚴厲,既塑造了教師的威嚴,有能夠與學生形成良好的,可以交流溝通的師生關系。
三、結束語
良好的交流與溝通是班級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因此小學班主任必須加強管理溝通藝術的創(chuàng)新,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小學班主任可以通過把握語言表達方式,用生動、幽默、小學生能夠理解的方式,提高師生交流的質量。其次,在交流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傾聽,讓學學生感受到愛與尊重。最后,通過因材施教,對學生的具體問題與具體情況進行個性的分析,對不同的學生采取針對性的溝通方式。
參考文獻
[1]付建花.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溝通藝術分析[J].學周刊,2020(10):163-164.
[2]劉馨,宋瑞華.淺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溝通藝術[J].漢字文化,2020(06):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