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逞一時口舌之快,但過后想想,感到內(nèi)疚的不在少數(shù)。莫言就是其中的一個。
他講過一個故事,說他三十多年前,還在部隊工作。有一天晚上在辦公室看書,一位老長官推門進來,看了一眼對面的位置,自言自語道:“噢,沒人?”他隨即站起來,高聲說:“難道我不是人?”那位老長官被他這句話弄得面紅耳赤,尷尬而退。為此事,他一度揚揚得意,以為自己是個英勇的斗士,但事過多年想起來,卻深感內(nèi)疚。
有道是得理還得饒人,如果得理不饒人,定要把對方“趕盡殺絕”,讓他沒臺階下,種下的自然是嫉恨的種子,這絕對不是好事。
史上,因逞一時口舌之快造成滅族惡果的有之。明成祖朱棣誅方孝孺十族就是因為一句話。明成祖要方孝孺擬即位詔書,方孝孺不從。明成祖說:“先生不要這樣,其實我只是效法周公輔弼成王來了?!狈椒磫枺骸俺赏醢苍??”成祖答:“已自焚?!狈絾枺骸昂尾涣⒊赏踔樱俊背勺娴溃骸皣囬L君?!狈秸f:“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道:“此朕家事!”并讓人把筆給方孝孺,說:“此事非先生不可!”孝稀執(zhí)筆,疾書“燕賊篡位”數(shù)字,擲筆與地,且哭且罵:“死即死耳,詔不可草?!敝扉Πl(fā)怒說:“汝不顧九族乎?”孝孺奮然作答:“便十族奈我何!”
正是這句“便十族奈我何!”讓方孝孺九族加門生陪死者達870余人。
逞口舌之快,可能成就了一個人的氣節(jié)、信念,但也有可能給更多的人帶來不可逆轉(zhuǎn)的災(zāi)難。逞口舌之快,應(yīng)了一句話:沖動是魔鬼!
話說過了頭,是無法敞開胸襟一笑置之的?!翱跓o遮攔、百無禁忌”,實則是人性的忌諱。很多情況下,逞一時“口舌之快”,從長遠看,落下的,常常是“予人口舌”之憂。(據(jù)《做人與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