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華
摘要:隨著新課標的持續(xù)性推進,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也在不斷變化,使學生能夠面對多元化社會的英語應用需求?,F(xiàn)今初中英語課堂以培養(yǎng)學生的四維綜合素養(yǎng)為目標,學生在課堂上體驗到的是不同于母語的獨特魅力和異國的風情文化,在其中,他們將會不斷獲得英語學習的愉悅感,并且潛移默化地提升聽、說、讀、寫等綜合技能。從語言的實際應用角度而言,初中學生應該掌握的是作為基礎的語言相關背景、學習英語的能力以及英語技能。所以在現(xiàn)如今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探索更多的途徑來提升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以及基于實際應用的寫作能力,從而讓學生在課上課下不斷提升個人英語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核心素養(yǎng)
從如今英語教學的課堂現(xiàn)狀而言,它主要包括將課堂的內(nèi)容接軌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語言輸入等四個層面?,F(xiàn)今課堂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并以此為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策略也將隨之變化,以提升學生對外語的思維能力與運用能力。
一、英語學習興趣的激發(fā)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作為一種內(nèi)部推動因素,能夠激勵其從事某項活動。所以不難理解,想要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就應該從培養(yǎng)對英語的興趣開始,這也是學好一門外語的基礎。那么,教師作為課堂的執(zhí)行者與規(guī)劃者,就應該在課堂上增加更多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事,將教學手段多元化,進行沉浸式教學,將語言能力潛移默化地灌輸?shù)綄W生心中。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課后進行語言實踐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教師也應該深刻意識到這一點,促進學生主動熱情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
二、課堂教學貼近生活
(一)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多關注時事熱點,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的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對上課內(nèi)容感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上課效率,并且使其能夠主動投身英語學習中。比如,當教材中有涉及家庭成員的文章時,可以提前讓學生準備自己家庭成員的相關信息,并在課上的group work中向大家介紹,介紹內(nèi)容可以包括職業(yè)和興趣愛好等,以此營造一種活躍且真實的課堂氛圍。顯然,這樣更具實踐性以及社交性的教學方式,更利于學生吸收和拓展知識。
(二)設計生活化作業(yè)
英語學習不僅需要課堂上的一以貫之,還需要課后的復習與作業(yè)鞏固。因而教師應該根據(jù)當天的教學內(nèi)容,設計貼近生活的作業(yè),學生在完成作業(yè)后,會有所感悟并且有話可說。例如,在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home?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安排學生回家完成一項有關清潔的家務,次日在課堂上可以邀請學生用英文介紹自己做家務的過程以及心得體會。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學會了生活技能,更對生活化的英語有了深入的了解,加強了學生描述生活場景的能力。
三、注重英語語言輸入
(一)加強互動性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加入一些閱讀的素材,比如外語報紙或者英語演講視頻等,在閱讀觀看完畢之后,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自由討論,并進行師生間的問答,這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英語閱讀熱情、加強思維創(chuàng)造力,還讓學生能擁有解讀、分析文章的能力。
(二)挖掘文章中的文化內(nèi)涵
學一種語言需要了解一種文化,因為語言是依附在文化之上的。初中英語教師要積極為學生提供有文化內(nèi)涵的閱讀材料,讓其在閱讀過程中感受文化魅力,從而喜愛上語言背后的濃郁文化色彩。例如,在教授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時,教師就可以搜集世界各地不同的地域文化,如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宗教文化等都可以成為向?qū)W生介紹的內(nèi)容,將其制作成PPT并放映給學生,圖片中還可以附帶英文介紹。挖掘文化內(nèi)涵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感受到書本中感受不到的風土人情,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
(三)提升學生的聽力水平
聽是學習語言的基礎,只有聽得懂才能說得出。但是,唯有大量的聽力訓練才能夠提升學生的聽力水平。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詞匯記憶和聽力訓練相結(jié)合,在聽的同時寫下所聽單詞,以此提高詞匯的積累量,并在一定程度提升聽力水平。
四、設計分層閱讀
不同的學生對語言的接受能力和敏感度不同,所以學習能力各有不同,能夠理解的閱讀含義也深淺不一。初中英語教師要懂得因材施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階梯性的問題,使他們能夠在理解范圍內(nèi)思考,并有所收獲,否則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被打消。同一篇文章閱讀之后,教師可以設計多個問題,難度從易到難,以便適應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層層推進,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思考的欲望,還能鍛煉其英語思維。
例如,在Sad movies make me cry中,教師就可以嘗試采用這種教學方式,在學生閱讀前,提出難度呈階梯式的問題,引導他們形成一定的閱讀思維。在提出的問題中,可以先從文本的陳述人手,然后加深到對生詞意義的猜想,最后探究文章的意義。這樣一步一步地遞進,可以極大地增強學生的信心,激勵其思考下面的問題。同時隨著題目難度的增加,學生受到的考驗也就越大,其思考的寬度也就會越大。最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看出自己的理解水平與文章原意的差距,也能促進學生養(yǎng)成勤思考的好習慣,從而逐步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五、結(jié)語
初中英語教學的目標就是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yǎng),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構(gòu)建和完善英語學習系統(tǒng)。教師應該以閱讀和聽力訓練為主體,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帶領學生了解、感知語言文化,同時培養(yǎng)屬于英語的獨特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