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霞 胡忠金
【摘 要】目的:探討早期集束化康復護理對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心理狀態(tài)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研究對象來自本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接收的58例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29例)和研究組(29例)。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在此基礎上進行早期集束化康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1個月后膀胱功能、心理狀態(tài)以及生活質量狀況。結果:治療1個月后,研究組患者殘余尿量、膀胱容量都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焦慮和抑郁評分都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進行早期集束化康復護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膀胱功能,改善其心理狀況,提高其生活質量。
【關鍵詞】早期集束化康復護理;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膀胱功能;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3--01
脊髓損傷患者,由于脊髓結構遭到破壞,導致其部分機體功能障礙,如四肢活動受限、大小便功能缺失等。神經源性膀胱炎就是其中一種并發(fā)癥。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大小便失禁,尿不盡,非常影響其生活質量。對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進行積極的護理,幫助其緩解不良情緒,改善膀胱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研究中,對兩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和早期集束化康復護理,探討早期集束化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線資料
研究對象來自本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接收的58例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29例)和研究組(29例)。對照組中,男15例,女14例,年齡21-52歲,平均(34.47±7.66)歲;研究組中,男16例,女13例,年齡22-53歲,平均(35.09±6.89)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定期為其測量血壓、體溫等生命體征,對患者病情進行觀測。引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對其進行飲食護理和心理疏導。
1.2.2 研究組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早期集束化康復護理。護理內容如下:(1)藥物護理:謹遵醫(yī)囑,引導患者進行神經節(jié)苷脂、促進脊髓微循環(huán)藥物的干預,使用高壓氧干預;(2)早期康復護理:為患者勤換體位,保持脊柱正位,為其活動關節(jié),促進血液循環(huán);進行按摩,防止肌肉痙攣;為患者進行自主排便和刺激排便的訓練;(3)物理療法:使用電療刺激和超聲波方式,為患者進行膀胱功能恢復;(4)將患者的殘余尿量通過導尿管分次導出;(5)對患者的肛門、膀胱等進行刺激,促進膀胱反射性收縮;(6)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排除其焦慮和抑郁情緒,增強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1.3 觀察指標
1.3.1 比較兩組患者膀胱功能。對兩組患者殘余尿量和膀胱容量進行觀察;
1.3.2 比較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分數越高,心理狀態(tài)越差;
1.3.3 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內容包括情緒管理、社會功能、解決問題能力、人際關系四項,總分100分,每項20分,分數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 SPSS20.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用 t值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后膀胱功能情況
護理后,研究組患者殘余尿量和膀胱容量都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護理后 SAS、SDS 評分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分別為(24.06±3.06)和(42.16±3.66),對照組分別為(34.77±4.11)和(51.89±5.46),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由于膀胱功能障礙,生活質量受到影響,也對其心理產生了重要的影響[1]。對其進行有效的護理,可以改善他們的預后狀況。早期集束化康復護理,通過對患者的膀胱功能障礙和心理問題進行分析,采取藥物輔助,對患者進行物理療法和電刺激等方法刺激膀胱排尿和進行膀胱功能康復訓練。并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心理輔導,幫助患者改善膀胱功能,消除心理障礙,提高生活質量。
本研究中,對兩組患者分別進行常規(guī)護理和早期集束化康復護理,結果顯示:治療1個月后,研究組患者殘余尿量、膀胱容量都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焦慮和抑郁評分都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說明對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進行早期集束化康復護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膀胱功能,改善其心理狀況,提高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楊悅,張建梅,謝娜. 早期集束化康復護理對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的影響效果[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7,21(14):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