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賈平凹在《極花》中通過被拐少女胡蝶的敘述為我們展現了西北農村的落后與荒蕪,對農村凋敝的原因、農村與城市的關系進行了思考,飽含了作者的深切同情和對現實的控訴;在揭露扭曲的現實的同時,也寄托了對美、真情的渴望。
關鍵詞:賈平凹 《極花》 現實觀照 人文情懷
《極花》是賈平凹的一部長篇小說,講述了女主人公胡蝶,即“我”,來到了夢寐以求的大城市后不久,就被拐賣到西北的一個偏僻的村子慘遭囚禁、被迫生子的故事。“我”在被解救出來后,不堪壓力又回到被拐賣的村子。但是小說不僅僅是被拐賣與被解救的事,還蘊含著在時代發(fā)展背景下社會的病態(tài)與扭曲,農村的衰落與凋敝。除了陰暗與險惡,作品也流露了人性的溫情與美好。因此,本文從現實觀照與人文情懷兩方面來深層次地挖掘《極花》背后的含義,展示普通鄉(xiāng)村人民的生活與精神世界。
一、殘酷的現實觀照
《極花》寫的是少女胡蝶被拐賣的事,作者曾說寫這部小說是緣于發(fā)生在他老鄉(xiāng)身上的一件真事。所以,《極花》在對現實的批判上更具有深刻性與真實性,揭露了城市與農村在發(fā)展中的丑惡與不堪,這些現實是值得我們普通大眾乃至全社會深思的。
(一)重男輕女的社會現實
母系氏族社會逐漸被父系氏族社會取代后,就確立了父權在家庭中的統(tǒng)治地位。在男尊女卑的社會背景下,“重男輕女”觀念也就在中國存在了上千年。即使是在現代文明發(fā)展的今天,“養(yǎng)兒防老”的觀念也還是根深蒂固。
胡蝶因為家境貧寒,母親供不起她和弟弟兩個人上學,而胡蝶就很自然地成為休學的一方來照看弟弟。因為母親認為:“女孩子學得再好將來還不是給別人家學的?”這種觀念在中國,尤其在中國農村是非常普遍的,家長更愿意犧牲女孩的利益來滿足男孩的生存,女孩的生存困境要比男孩嚴峻得多。
在胡蝶懷孕之后,黑亮就表示:“等咱的帶把兒過歲的時候,我請一臺來熱鬧他個三天三夜?!焙麊柺裁词恰皫О褍旱摹?,黑亮回答:“就是男孩呀?!蔽覀兛梢钥闯?,黑亮從心底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是男孩。持有這種觀念的還有村主任,村主任在黑亮家吃飯的時候就對“我”說:“你要生男娃呀!”“黑家總算把脈續(xù)上了?!焙诹恋诼牭竭@些話的時候顯得非常高興,不僅給村主任拿了酒,還找人來陪酒。
從小說中,我們不難看出中國重男輕女思想對廣大群眾的荼毒,雖然社會一直在進步,女性地位也在逐漸提高,但重男輕女思想并沒有從根本上消亡,在一些農村甚至還很嚴重?!爸袊侨寮宜枷氲陌l(fā)祥地, 重男輕女的思想既普遍又嚴重, 尤其是在農村往往是不生出男孩決不罷休?!睔v史的積淀帶來的不僅是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還有類似這種重男輕女的糟粕思想。
(二)女性地位的低下
在封建時代,女性的社會地位是非常低的,韓非子就闡述了“三綱”的觀點:“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則天下治,三者逆則天下亂,此天下之常道也?!濒斞浮峨x婚》中的愛姑被丈夫侮辱、打罵甚至拋棄,但得不到應有的公正處理;《祝?!分械南榱稚┍蝗吮浦鴱娂藿o一個山里人,女性的地位從這里可見一斑。
《極花》中的訾米是被立春、臘八兄弟倆花了三萬元買回到村子里的,在倆兄弟感情失和吵鬧著分家的時候,訾米也被當成了財物來分??梢姡谯倭捍暹@個地方,女性自身的尊嚴與人格并沒有得到尊重,一個活生生、有思想的人卻要被當作一件物品瓜分。麻子嬸也是一位不幸的婦女,14歲的時候被鹽商糟蹋,被迫做了小,逃跑之后又遇到了一個當兵的,但外出打仗后就生死不明。找的第三個男人是個結巴,卻“動不動就打她,嫌她不會做飯,嫌她愛笑愛說話,嫌她沒給他生個孩子”。麻子嬸在敘述自己經歷的時候,是非常平淡的,但平淡的背后是無盡的辛酸,是女性無法為自己的婚姻做主,無法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悲哀。
圪梁村只是當代社會的一個縮影,還有千千萬萬個我們看不見的圪梁村生長在這片土地上,也有無數飽受封建思想迫害的女性在苦苦掙扎,她們無法擺脫這樣悲慘的現實,只能沉默地接受一切。
(三)農村男性婚姻的困境
改革開放后,大量農民涌入城市,賈平凹曾說:“現在很多農村,所有能行的男人都出去了,年輕女的也都出去了,留下的大都是些沒技術、沒資金的男人,根本就娶不上媳婦?!庇袛祿@示,我國1980年城市人口比率為19.39%,2017年城市人口比率為58.52%。城市越來越壯大,農村越來越凋敝,這就導致了留在農村的男性難以找到適齡的女性。
《極花》中黑亮說:“現在國家發(fā)展城市哩,城市就成了個血盆大口,吸農村的錢,吸農村的物,把農村的姑娘吸走了?!彼赞r村沒有人建設,也就越來越窮,外出打工的女性回來的也越來越少,農村男性打光棍的隊伍也就逐漸龐大,他們無法傳宗接代,無法延續(xù)香火。于是販賣女性,也就成了圪梁村娶媳婦的主要手段,短短幾年,已經掏錢買了六個媳婦。村子里的男性無法通過正常方式獲取婚姻,只能以這種野蠻、荒誕的方式來進行生命的延續(xù)。然而這種方式終究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要思考的是這種情況該如何緩解,在發(fā)展城市的同時,又該如何愈合農村的千瘡百孔。
(四)普通民眾的“看客”心態(tài)
“看”與“被看”是魯迅在作品中經常使用的模式,從而一針見血、入木三分地勾勒出“看客”形象,來揭示國民的劣根性和悲劇意蘊。例如,《示眾》中各色人物對犯人麻木、冷漠的圍觀與討論,《孔乙己》中咸亨酒店里食客對孔乙己的嘲笑與漠視,《祝福》中魯鎮(zhèn)百姓對祥林嫂痛失孩子的消遣,等等。
《極花》中也有這類“看客”存在。老老爺在小說中是個特殊的存在,他不是族長,也不是村主任,卻是村里的權威。小孩取名要找老老爺,評判是非要來找老老爺,看病驅災也來找老老爺。而這么一個權威形象,其實也是一個“看客”形象。小說在寫老老爺的時候,經常寫他“看星”的舉動,并且還勸導“我”要看到自己的“星”,看到自己的歸宿,認同自己的歸宿,放棄抵抗,順從命運。當“我”旁敲側擊地問老老爺自己所處的位置時,老老爺其實已經知道了“我”的心思,卻支支吾吾不肯明說。老老爺作為村里輩分最高的人,自然知道“我”是被買來的,村里很多女性都是被買來的,但是他選擇沉默。在法律與村子的“和諧”之間,老老爺選擇了后者,但不顧這種“和諧”是否與道德、法律相違背。
在胡蝶被解救回家后,她的噩夢并沒有結束。胡蝶終于回到了她心心念念的城市,但媒體的過度報道和鄰里的議論讓胡蝶無所適從。還有閑人不斷地來出租大院打聽蝴蝶的事兒。鄰里“無聲的笑”和被當作反面案例來教育孩子都擾亂了胡蝶的正常生活。同時,老家的人也知道了胡蝶的遭遇,所以胡蝶連老家也不能回去,這一切都讓胡蝶感到絕望與壓抑。這些“看客”無疑堵上了胡蝶的生路,葬送了胡蝶原本正常的人生道路。因此,在對孩子的掛念中,在對城市安身立命的希望破碎后,胡蝶選擇回到了被拐賣的圪梁村。
(五)人性的陰暗
《極花》有一個片段極具諷刺意義。胡蝶從老老爺那兒知道了很多村民的真實名字,比如,栓牢叫王仁昭,立春叫楊慶智,臘八叫楊慶德,園籠叫梁顯理,水來叫梁尚義……從名字來看,每個人的名字都含有“仁義禮智信”等豐富的儒家倫理,也能看出來,老老爺希望他們都能恪守儒家規(guī)范,但事實相反。
胡蝶是被拐賣來的,在圪梁村待的近一年里,她就兩次受到了這些人的侮辱和攻擊,即使有黑亮在場,胡蝶依然被這些豺狼虎豹撕扯衣服,摸身體;臘八、立春兄弟失和,卻要把訾米一個活生生的人當物品瓜分;村主任是基層政權的代表,理應秉持正義,傳承道德,卻成了道德淪喪之人,在村里長期霸占著幾個寡婦,不顧倫理綱常糾纏訾米,還以自己為村民買媳婦這樣的惡行而驕傲。
正如胡蝶所說:“有搶的有偷的,有睜著眼睛坑騙的,使著陰招挑撥的,貪婪,忌妒,戳是非,耍滑頭?!彼枷氲挠廾谅浜?,價值觀的日漸崩塌是圪梁村甚至是以圪梁村為縮影的廣大農村的通病。
二、質樸的人文情懷
《極花》不乏對人性的鞭撻,對社會現實的揭露,但作者并不局限于對假惡丑的描述。在對小說主題深刻升華的基礎上,作者還以細膩的筆觸寄托了自己對溫暖人性、對美好農村的渴望與向往。
(一)深沉的親情
親情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古往今來,親情一直根植在每一位淳樸的勞動人民的血液中。在小說《極花》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蝴蝶母親對胡蝶的愛和胡蝶對兒子兔子的愛。在胡蝶失蹤后,母親就開始了漫長的尋找之旅?!八教帉の?,把積攢的錢花完了,她一天三頓吃冷饃加咸菜,后來買饃的錢也沒了,她只能又回去收撿破爛?!痹趯ふ液倪^程中,母親花白了頭發(fā),佝僂了身軀。但一直沒有放棄尋找,所以當我們看到母女相認的那一幕時,不由得會熱淚盈眶。
胡蝶一心想要扎根城市,覺得城市才是自己的歸宿。所以,當她得知自己懷孕的時候,更多的不是初為人母的喜悅,而是拒絕與恐懼,甚至想通過喝苦楝子籽水來打掉孩子。但當孩子生下來,胡蝶聽到孩子哭鬧不止時卻想要主動抱進懷里,親吻孩子的臉,這是母性使然。當母親找到胡蝶并要胡蝶立刻跟她走的時候,胡蝶很堅定地要把孩子也帶走,并冒著被發(fā)現的危險回去抱孩子。被解救后的胡蝶雖然回到了城市,但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孩子:“兔子哭起來誰哄呢?兔子的衣服誰能縫呢?兔子叫了娘了誰答應呢?”
小說中胡蝶從剛開始懷孕時的拒絕,到生完孩子后情不自禁地接受,以及對孩子的牽掛,這些心理變化和精彩的細節(jié)描寫都飽含了一個母親對孩子深沉的愛,流露著人性的溫暖。
(二)深刻的友情
麻子嬸和訾米是胡蝶在圪梁村來往較多的人。她們都是善良的,對胡蝶充滿了善意與關心,使胡蝶在令人窒息的環(huán)境中感受到了些許溫暖。
麻子嬸雖然生活貧困、婚姻不幸,卻是個樂觀、熱心腸的人。她教胡蝶剪花花來減輕胡蝶的痛苦與煩惱;在胡蝶懷孕后,又冒著被發(fā)現的危險,給胡蝶送苦楝子籽水來幫胡蝶打胎;在胡蝶兒子滿月的時候不顧自己剛蘇醒身體虛弱,給兔子剪了個鐘馗,祈禱孩子遠離災禍。訾米跟胡蝶的情況相似,都是被買回到村子里當媳婦兒的,訾米在第一次見到胡蝶的時候就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拉手、聊天、煮雞蛋;在蝴蝶生了孩子之后,訾米送了一棵完整的極花,為了兔子有充足的奶水,又送了一只母羊。更重要的是,訾米給胡蝶帶來了家人的消息,被拐賣到圪梁村后,胡蝶無時無刻不在想著逃離這里,回到家人身邊。訾米避過眾人悄悄地來告訴她與蝴蝶母親偶遇的事情,并暗地制造機會,讓胡蝶母女相認。在麻子嬸和訾米的行為中,我們不難看出在男性霸權的農村環(huán)境中,在道德日益崩塌的社會轉型階段中,她們身上所存有的道德良知,成了胡蝶在壓抑生活中的美好希望,也是作者對重塑精神家園的呼吁。
(三)黑家人的寬容與善良
在《極花》中,黑亮沒有被塑造為一個行動遲緩、老態(tài)龍鐘、好吃懶做的人,相反,他勤奮、善良、有責任心。胡蝶剛到圪梁村的時候,黑亮怕胡蝶吃不慣蕎麥饅頭而定期去鎮(zhèn)上帶白面饅頭給她;在要求同房被胡蝶拒絕后,黑亮沒有強迫她,而是自己在方桌下鋪了席子;村里缺水,一盆洗臉水在黑亮家都是黑亮爹洗完,黑亮再洗,然后再是黑亮叔洗,但給胡蝶就是一盆新的洗臉水;掙了錢之后會主動交給胡蝶。黑家不算富裕,但力所能及地給胡蝶提供好的生活?!叭顺Uf別人的媳婦自家的孩子,咋看咋好,而我是看著兔子好看著你胡蝶好,我就要給你們娘兒倆住上全村最好的窯?!焙悄芨惺艿胶诹翆λ暮玫?,但她一直在告誡自己:“不能對他好,一點點都不能好?!?/p>
胡蝶受不了一天三頓有土豆,黑亮爹就想著法兒變換花樣,炒土豆絲,燜土豆塊,砸土豆糍粑,烙土豆粉煎餅……在胡蝶懷孕后,黑亮爹燉了那只會下蛋的黑雞;黑亮爹從來不主動到胡蝶的窯里,需要什么東西也只會在門口喊一聲。黑亮叔是個沉默寡言的瞎子,在胡蝶臨生產卻摔倒了的時候,他抱起了胡蝶,“他一對胳膊伸直,硬得如鐵棍,竟然是平端著,而自己卻把臉側到一邊,把我放到了我窖里的炕上”。黑亮叔一生未娶妻生子,但在關鍵時刻依然保持著對胡蝶的尊重。
這些事情都是以胡蝶的口吻講述給我們聽的,她的眼睛里看到了什么,就呈獻給了我們什么,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都看出了黑家人對胡蝶的善意和溫暖。我們在譴責凋敝的農村的時候,也應該看到村民們的可憐與善良。
三、小結
賈平凹說:“我這一生可能大部分作品都是要給農村寫的,想想,或許這是我的命,土命?!彼运冀K扎根在鄉(xiāng)村大地之上,始終關注著中國農村的生存困境,《帶燈》《古爐》《廢都》都是如此,《極花》也是如此。
通過蝴蝶的眼睛,我們看到了西北農村的荒蕪,也看到了農村的落后,這里的落后不僅指物質上的落后,還有思想上的落后。那是什么造成了這樣的局面呢?賈平凹給了我們答案:“城市奪去了農村的財富,奪去了農村的勞動力,也奪去了農村的女人?!痹诔鞘谢M程中被犧牲掉的那些農民,只能以一種無奈的方式延續(xù)著鄉(xiāng)村的命脈。但這只是城市化導致的嗎?顯然不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也是作者所要表達的深層意蘊。
但是我們在揭露現實、批判黑暗的時候,也要看到作者想要給我們傳達的希望:“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精神是豐富甚至混沌的,這需要我們的目光必須健全,要有自己的信念,堅信有愛、有溫暖、有光明……心在地獄而向往天堂?!薄稑O花》中的價值觀、人性與道德觀面臨著崩塌的危險,這是作品想要傳達給我們的警示,讓我們正視生存的危機。但我們從麻子嬸、訾米、黑亮等人身上也看到了希望,在否定現實的時候,不要忘記已經燃起的希望,這也是賈平凹通過《極花》告訴我們的。
參考文獻:
[1] 肖軍華.生育性別選擇的倫理省察[J].湖南社會科學,2003(5).
[2] 高振鐸,劉乾先.韓非子選譯·忠孝[M].成都:巴蜀書社,1990.
[3] 王鋒.賈平凹談《極花》:一些事像刀子刻在心里[N].華商報,2015-12-04(A1).
[4] 賈平凹.帶燈·后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
[5] 賈平凹.極花·后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
[6] 賈平凹.訪談[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2015.
作 者: 馮文廷,河南大學(明倫校區(qū))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yè),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語文)。
編 輯: 曹曉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