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麗 朱曉云
摘 要: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的高速發(fā)展,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方式和以往相比有著很大的變化,學生把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手機等移動終端上,針對這樣的情況,基于移動信息平臺的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改革和探索勢在必行。本文結合高職路基路面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闡述基于移動信息平臺的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改革。提出促進基于移動信息平臺的路基路面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策略,希望在新形勢下對實現(xiàn)高職院校路基路面課程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提供新的思路,進而能為其他類似課程的教學工作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移動信息平臺 路基路面 高職 教學模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2-0-01
一、高職路基路面工程技術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及特點
路基路面工程技術課程是高職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具有專業(yè)理論和工程應用的雙重性質,這門課程的特點是內容豐富、實踐性強,與其它基礎課和專業(yè)課聯(lián)系較多。這門課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能夠組織路基路面施工的能力以及能夠分析、判斷和解決路基路面施工過程中出現(xiàn)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路基路面工程技術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將會影響到我們對道路橋梁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yǎng)。
但是,通過近幾年課堂教學、調研以及座談發(fā)現(xiàn),在網絡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教學效果難以得到保證,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高職學生的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對先修課程的掌握程度差異較大,學習習慣也有很大不同,傳統(tǒng)的滿堂貫的講授模式難以滿足這種差異。并且“學習無用論”、“混畢業(yè)證”等思想在學生周圍蔓延,上課一直保持認真聽講的學生很少,玩手機的學生卻不在少數,甚至有的學生一節(jié)課都很少抬頭看黑板聽老師講課,手機的吸引力遠大于課程本身;
2.路基路面工程技術課程內容抽象,缺少形象的實物教學,加之傳統(tǒng)的黑板式講授方法單一、枯燥,學生聽不懂、跟不下來導致走神,造成學生對老師所講授的內容興趣不足。
二、移動信息平臺在高職路基路面工程技術課程教學中應用的優(yōu)勢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的迅速更新?lián)Q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方式和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由于移動平臺使用的便捷性,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都愿意利用移動信息平臺去購物、溝通交流、瀏覽信息等。甚至在上課期間很多學生也是低頭玩手機,不認真聽課。針對這樣的情況,基于移動信息平臺的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改革和探索勢在必行?;谝苿有畔⑵脚_高職的路基路面課程相比較傳統(tǒng)教學方式有以下的優(yōu)勢:
1.移動信息平臺背景下的教學模式能夠改善學生的學習習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有效占用學生課余時間,促使良好的學習氛圍的形成,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
2.信息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學習通道,學生可以通過信息平臺隨時隨地查閱老師所提供的學習資料,讓學習無處不在,讓學習變得更加簡單;
3.通過移動信息平臺活躍課堂氣氛,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模式,針對個體化差異,讓不同個性的學生,都能得到關注,讓老師隨時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
4.為師生提供一個有記錄的交流答疑平臺,學生可以隨時向老師提問,老師可以隨時為學生解惑;學生可以隨時查看自己的學習記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對知識掌握程度及時改變授課策略;
5.有利于轉變教師觀念,提高教師自身素養(yǎng)和業(yè)務水平;教師利用信息平臺組織好教學,就需要提前掌握大量的信息,需要更加深入的鉆研教材,提高駕馭活動課堂的能力;
6.借助信息平臺,可以將思政元素更好的融入專業(yè)課堂教學中,例如:本課程的發(fā)展史,名家名作等,可以更好的激勵學生。
三、基于移動信息平臺的高職路基路面工程技術課程的教學設計
課前教師創(chuàng)設與路基路面本次課知識相關的預習問題,并利用移動信息平臺向學生發(fā)送創(chuàng)設的預習問題以及相關的圖片、音頻、視頻、案例等,供學生提前預習。學生利用移動設備利用碎片化時間完成自主學習,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深入的進行自主思考,這樣可以留出課上時間用來提問討論,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上課時教師設計生動有趣的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實時互動提問。由于學生在課前已經進行了預習,在課堂上可以就相關的知識內容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觀點,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中去,在教學互動過程中,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在一次次正確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提升高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信心。
同時,教師將重點和難點知識進行分解,并將分解后的知識碎片學習資料上傳至移動信息平臺,這樣會使得學習內容不再冗長繁雜,且能方便學生隨時查閱學習。教師還可以選取難度適中的教學內容,設計成翻轉課堂,翻轉課堂可以以小組討論、部分學生講解形式進行,并與課后大作業(yè)結合。在教學內容進行完之后,教師還可以利用移動信息平臺上傳隨堂測驗題目,學生利用手機平臺等設備進行答題,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本次課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情況,并根據同學的掌握情況,對課程內容的重點難點進行進一步的講述解釋答疑。
課后教師將提前設計好的作業(yè)通過移動信息平臺推送給學生,作業(yè)可以設計成小作業(yè)和大作業(yè),小作業(yè)即傳統(tǒng)教學作業(yè),大作業(yè)為工程案例,要求學生通過自行查閱資料獨立設計完成。同時,課后教師利用移動信息平臺為學生隨時提供答疑服務。并通過答疑了解學生的知識點掌握情況和學生中存在的問題。
最后,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平臺記錄學生的平時表現(xiàn),包括出勤、測驗、課前預習、課中互動提問以及課后作業(yè)討論等的完成情況,細化平時成績,改革考核方式。同時記錄學生不同知識點的掌握程度,為教師教學的側重點提供依據,從而為學生提供個性化輔導。
結語
在這個信息時代,隨著大學校園里無線網絡的全面覆蓋,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的不斷更新,課堂上很難杜絕學生翻看手機,教師們與其抱怨學生們上課玩手機不認真聽課,不如與時俱進、順應時代潮流,上課時讓學生拿出手機與教師進行課堂互動,這樣既避免了學生不認真聽課,又可以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人為本,將學生轉變?yōu)樯险n的主體,教師為上課的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