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琛榮
《項脊軒志》是一篇傳統(tǒng)的課文,文中有“前辟四窗”一語,對句中的“前”,人教版的普通高中《語文》第三冊明確注為“前:指閣子的北面,因這個閣子是‘北向的。”另有柳振華在2012年第8期的《語文教學(xué)之友》上發(fā)表的《“前”指“北墻”還是“南墻”》一文,否定了吳小如在《古文精讀舉隅》一書中把“前”理解為“南面”的觀點,論證“前”指“北墻”。這樣看來,好像“前”指“北墻”無疑了。對此,筆者有不同看法,試做論述。
首先,把“前”理解為指“北墻”,原文中的許多表述不成立。項脊軒“室僅方丈”,北面已經(jīng)開了一個門了,如何再在門的兩旁開四扇窗戶,不好理解。既然門、窗都開在北面,肯定是“不能得日”的,而“日過午已昏”就沒有著落了。因為窗戶在北面,與“日”過午不過午沒有關(guān)系,反正都照不到陽光。后文中還有一處提到“前”,即“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如果“前”指北面,“從軒前過”就是從“軒”的北面經(jīng)過,由于“垣墻周庭”,“北面”還有墻,關(guān)不關(guān)窗戶都無所謂,因為有墻擋著人,不用再強調(diào)關(guān)上窗戶看不見人,僅憑“足音”辨人了。再者,“垣墻周庭”,“從軒前過”不會是從墻里面經(jīng)過,而一定是從墻外面經(jīng)過,窗戶關(guān)上,還如何能“以足音辨人”呢?“墻”不會距離“軒”很近,也不會很矮,因文中明確說“三五之夜,明月半墻”。不管“軒”有多高,墻要是矮了,距離“軒”近了,“三五之夜”都不可能有“明月半墻”的?!败帯笔窃凇伴|房”和“廚房”中間的,從古今建房的習(xí)慣來說,“閨房”“廚房”和“閣”的高度應(yīng)是一致的,且“閣”能住人,就會有一定的高度,而要“明月半墻”,墻與軒的距離一定要合理,墻也要有合適的高度。這樣說來,“前”要是指北面就不合邏輯了。
那么《項脊軒志》中的“前”為什么指“南面”呢?吳小如教授雖然沒有給出具體的解釋,但筆者認(rèn)為吳小如教授的理解是合理的。
歸有光家本來是個大家庭,“庭中通南北為一”,項脊軒是“南閣子”,是建在大庭院的南面的,歸有光所說的“前”是以原來的庭院方位而言的,不是就“項脊軒”的方位而言的,軒的西面是“中閨”,東面是“廚房”,“項脊軒”只是連著“閨房”的一個“閣子”,是乳母住的房間。“家有老嫗,嘗居于此?!睔w有光的母親居住在“西閨”中,所以文中才有這樣的記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如果歸有光的母親居住的房間不是和項脊軒相連的,而是從外面聽見女兒哭泣,不直接推門進來,而是“以指叩門扉”詢問,那也太不合常理了。只是因為閨房和項脊軒相連,中間隔著一道房門,當(dāng)母親聽見女兒哭泣的時候,才會隨手“叩門扉”問問情況。這種閨閣相連的房子,在南方是比較多見的。如浙江奉化蔣介石故居,蔣介石小的時候居住的房間正是這樣的,東面一間是乳母帶著蔣介石住的,西面是蔣介石的母親住的閨房。閣和閨房之間有門相連。
南面既然有窗戶,那項脊軒為什么還會“日過午已昏”呢?這是因為項脊軒的南面還有高的院墻的緣故。我們知道,古今民間建房,沒有正南直北建造的,一定是西南向或東南向的。根據(jù)文中的描述,項脊軒應(yīng)該是東南向的。日過午以后,南面的陽光被院墻遮住了,照不到窗戶,所以“日過午已昏”。那為什么“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呢?因為項脊軒和院墻形成了巷道,巷道是西南東北走向,當(dāng)太陽偏西時,陽光照進巷道中,透過窗戶,室才會“洞然”。這里的“反照”是“夕照”的意思,不是反射映照的意思(見2003年第2期《語文知識》中《讀〈項脊軒志〉應(yīng)注意的幾個問題》一文)?!督虒W(xué)參考書》及許多人認(rèn)為“反照”是指陽光照在北面的墻上折射進項脊軒,“室始洞然”的。這樣的理解極不合常理。因為墻雖然有一定的折射作用,但這樣的折射很難照進軒中,且即使能折射進軒中,也不會使室“洞然”。墻面能折射的光是極其有限的,且要有合適的角度和距離,才能成立。如果說是墻面的折射使室“洞然”的話,那么“日過午已昏”就不成立了。因“日過午”仍然是有折射的陽光。既然有折射,那為什么還會“昏”呢?不合常理。
把“前”理解為指“南面”,文中的許多問題迎刃而解。如:“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與扃牖而居,能以足音辨人?!币蝽椉管幍哪厦媾c院墻形成巷道,南面的窗戶關(guān)上,歸有光在軒內(nèi),聽見有人經(jīng)過,時間久了,就能“以足音辨人”。
還需要補充說明的是《項脊軒志》非一時寫作完成的,文中的“墻”“庭”所指的具體內(nèi)容是不一樣的,所以理解起來有相當(dāng)?shù)碾y度。
綜上所述,“前辟四窗”的“前”和“從軒前過”的“前”都是指的“南面”,而不是北面。
[作者通聯(lián):甘肅永昌縣第五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