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芙芬,馮 慧
(解放軍總醫(yī)院政治工作部人力資源處,北京 100853)
隨著軍隊規(guī)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推進,軍隊醫(yī)院應積極適應新體制新職能新使命,努力開創(chuàng)新時代離退休干部工作新局面。
當前,軍隊醫(yī)院離退休干部工作處于新舊體制轉換期、工作機制磨合期、提質增效起步期,主要面臨“一高三難四突出”矛盾困境。
1.1 “一高” 即離退休干部訴求高進入新時代,軍隊離退休干部從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逐步轉向追求高品位精神文化生活。
1.1.1 情感慰籍高 特別是子女不在身邊、長期患病、離異的干部,期待個人隱私、交往得到更多尊重,情感、心理上得到更多安慰。
1.1.2 社會參與高 更加注重知情權、表達權、監(jiān)督權,渴望自身價值繼續(xù)被單位或社會重視,從事醫(yī)療保健、教學科研的業(yè)務骨干大部分在社會上發(fā)揮余熱。
1.1.3 政治關愛高 組織歸屬感愈加強烈,希望社會地位、政治榮譽得到有效保護,享受軍改紅利,很多離退休干部希望單位組織的重要會議、重大活動都安排其出席、列席。
1.1.4 幸福指數高 期盼居住環(huán)境優(yōu)美、生活美好、身體健康、家庭平安,過上更加幸福的晚年生活。常年患病的離退休干部對健康訴求要求高,特別是軍人家屬納入軍隊醫(yī)院優(yōu)先醫(yī)療范疇,移交安置后不能享受,期望軍改時能趕上政策“末班車”。
1.2 “三難” 即解決遺留問題、落實安置住房、加強教育管理難
1.2.1 遺留問題難解決 有的干部犯錯誤,當時受到組織處理,而后對原單位領導有積怨,故提要求、提條件,反復多次;有的單位調整改革,干部檔案移交,主件丟缺失等等;有的管理單位變更好幾次,原單位早已撤銷合并,導致地方不予接收,無法移交。
1.2.2 安置住房難落實 軍用土地越來越少,軍隊統建住房保障出現“瓶頸”,一些城市雖有軍建規(guī)劃,但代建計劃落實難。醫(yī)院相當一部分待移交離退休干部未參建任何安置住房建設項目;有的離退休干部雖參加原單位經濟適用房建設項目且繳納部分房款,但因種種原因,工程進展緩慢,至今沒有交付使用。
1.2.3 教育管理難跟上 退而不休的人員多,大多離退休干部返聘在醫(yī)、教、研工作一線或者從事社會活動,對外交往廣、融入社會深;居住高度分散,有的住統建經濟房,有的住營區(qū)公寓房,有的隨配偶住外單位房,有的跟子女住外地。種種現實導致教育管理難度加大。
1.3 “四突出” 即軍建住房、服務隊伍、涉法糾紛、移交安置政策滯后問題突出
1.3.1 軍建住房問題突出 一方面是離退休干部現有住房落不了戶。已解決安置住房的離退休干部中,大多因小區(qū)建設手續(xù)不齊全或其他原因,無法辦理落戶手續(xù),導致無法移交安置。另一方面安置住房問題多。已落實安置住房的離退休干部中,個別因住房面積不達標、房屋質量有問題、小區(qū)環(huán)境設施不完善、未辦理房產證、住房補貼及公積金未兌現等原因,移交不出去。
1.3.2 服務隊伍問題突出 醫(yī)院離退休干部管理人員中,專職少,絕大多數是兼職,流動快,對相關政策規(guī)定、移交安置等不了解,對教育管理、服務保障等不清楚,對離退休干部反映的情況,常常是有心無力,只“應”不“答”。
1.3.3 涉法糾紛問題突出 離退休干部中出現離異再婚、子女贍養(yǎng)、房產等糾紛。例如有的單位所建商品房與代建單位合同存在糾紛,項目整體竣工和規(guī)劃驗收手續(xù)尚未辦理,爭議長期未能達成和解。有的單位離退休干部因房價最終未明確,導致住房補貼無法結算,且該小區(qū)環(huán)境設施及規(guī)劃久久不能完工,離退休干部意見很大。
1.3.4 移交安置政策滯后問題突出 地方接收政策越來越嚴,離退休干部移交安置政策相對滯后,軍地協調難度越來越大。比如,北京市明確規(guī)定,退休干部無法辦理落戶、患重大疾病治療未終結的,明確不予接收。這就出現“離退休干部愿意走,部隊同意交,地方不肯收”的窘境。
做好軍隊離退休干部工作,涉及軍地多個單位部門,是一項系統性工作。從“管理鏈”上看,各級黨委機關要扭住“四管”抬高起點、找準落點、打破難點,創(chuàng)新管理舉措,提升管理實效。
2.1 思想教育管理要在“退休不退色”上下功夫見實效針對軍隊離退休干部容易出現放松政治學習、放松思想教育等問題,把教育管理提升到維護軍隊安全穩(wěn)定的高度緊抓不放,強化離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設,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和“傳承紅色基因”教育,從思想上關心、生活上照顧、精神上關懷、政策上保障等系列厚愛,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對黨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做到思想不拋錨,信仰不偏移。
2.2 移交安置管理要在“即交即接”上下功夫見實效加強軍隊離退休干部移交安置計劃管理,壓緊壓實移交安置聯抓聯管責任,加快制度化安置進程,調整優(yōu)化移交安置工作機制,協調軍委機關和地方相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 拓寬安置渠道,放寬政策限制,打通制度瓶頸。對已解決住房暫難以落戶人員,采取落單位集體戶口方式,“簽協議,先交人,后辦證”,允許給予接收[1];對檔案主件缺失無法補充的,由軍以上單位作出情況說明后予以接收,保障離退休干部合理安置需求,實現軍地離退休干部融合發(fā)展,盡快構建形成“隨退隨審、即交即接”工作格局。
2.3 作風紀律管理要在“挺紀在前”上下功夫見實效要牢記軍規(guī)軍紀、黨規(guī)黨紀是帶電的“高壓線”,將明確的“不準”“反對”“禁止”刻在心上,規(guī)置言行,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要嚴格落實離退休干部出國出境前審查把關和政治紀律十不準等制度規(guī)定,加強離退休干部參加社團管理,特別是對在地方公司兼職的離退休干部的監(jiān)管,不允許存在不受紀律約束的特殊黨員。要貫徹落實軍委關于加強新時代軍隊離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見》,經常提醒離退休干部,普通百姓能干的事,軍隊黨員干部不能干,防止退休后放縱自我。
2.4 服務保障管理要在 “精準供給”上下功夫見實效無論是文化生活、醫(yī)療服務,還是心理、法律服務,抑或住房保障,都要堅持精細、精確、精準。對已經在建項目,要嚴格質量監(jiān)管、全程質量把控,按期交付使用;對早已開工建設,存有問題、久未完工的,要抓緊解決問題;對離退休干部已住建房,但面積確實不達標的、大家意見較大的,加快研究給予貨幣補差等措施[2]。建議把離退休干部住房保障納入國家和地方政府的社會保障體系,優(yōu)先購買保障性住房、限價商品房,形成軍隊提需求、政府來主導、社會齊參與的住房保障新模式。要把離退休干部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需要當作第一選擇、利益當作第一考慮,對離退休干部的意見有答復、建議有回聲、需求有滿足,做到“離退休干部在想的提前想到,離退休干部要做的提前做到”,急離退休干部之所急,憂離退休干部之所憂,幫離退休干部之所需,解離退休干部之所難,防止和克服“差不多”“就這樣”“可以了”的粗放式服務,大力推行親情化、個性化、精準化、規(guī)范化服務,把工作落到人頭,做到心里,努力提高醫(yī)院離退休干部服務保障質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