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是學生與文本對話和探討問題的樂園,是學生積淀豐富語言文化知識和靈活自如運用技能的舞臺。走出庖丁解牛式的講解與咬文嚼字式的解讀,讓學生從文字中挖掘深層的內(nèi)涵,定能讓課堂富有生機活力。教學實踐證明,引領(lǐng)學生不再拘泥于課堂上的生搬硬套,多給學生足夠的自我深入研讀時間與空間,圍繞語言的鮮活,多為學生提供爭先恐后發(fā)言的機會,引導學生在主動自由交流中大膽提出自己的意見,讓他們在主動融入課堂中說出自己的心聲,這本身就是鮮活語言應有的內(nèi)涵和價值。
越是鮮活的語言越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就能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過程中感受語言特有的魅力。從語篇中找出能激起學生共鳴的詞匯語句,能夠讓學生在真正深入探知的過程中產(chǎn)生豐富的靈感,能夠讓學生在真正聚焦要點中開闊視野和思維。
在學生感同身受的語言上點撥,能激活學生多樣化的認知。如在學習《我有一個夢想》時,收集相應的影視作品,展現(xiàn)馬丁·路德·金演講時的動作、神態(tài)和語言,讓學生體會這些話的深意:“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站立起來,真正實現(xiàn)其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薄拔覊粝胗幸惶欤谧糁蝸喌募t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焙芏鄬W生在模仿馬丁·路德·金的口吻進行演講的時候,能夠體味其中“自由之聲”的真諦,也就能使得學生真正理解文章的主旨。以這樣的鮮活語言引導學生,能夠讓學生在主動融入相關(guān)語境中獲得深刻印象,增加認知的深度。很多學生能根據(jù)創(chuàng)設(shè)的情境進行深入揣摩,能夠從語篇的主題中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增強自身的表達靈感,豐富自己的認知。
鮮活語言的特征是新鮮,換而言之便是語言應該是與時俱進的,越讀越有醇香。緊扣時代特征,以與時俱進的思維豐富語言,能夠讓學生從鮮明的時代特征中獲得更深刻的理解,利于其在真正體味語言的醇香中獲得有價值的信息內(nèi)容。鮮活的語言永不褪色,能喚醒學生積極探知的意識。
如《季氏將伐顓臾》是孔子和冉有的一場對話,教師可引導學生從當前“和平”與“發(fā)展”的角度深入體味孔子的仁政思想,理解“仁者愛人”的思想。很多學生在這樣的語言中能夠圍繞“戰(zhàn)爭與和平”提出自己的看法,特別是對“民為貴”的思想提出了自己的獨特想法,能夠讓學生在真正融入相應的情境中獲得深刻印象。有的學生在模擬孔子和冉有的對話中融入自己的思想,能夠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主動說出自己的想法,最終在進入角色情境中體驗仁政的思想。有的學生則是以軍事觀察家的身份,主動說出自己的想法,特別是在當前中東局勢緊張的狀況下,能夠從體恤人民的疾苦中認識到世界需要和平。有的學生則是從“國富民強”的角度提出了“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的感想,希望世界永遠和平,永無戰(zhàn)爭。緊扣時代的發(fā)展需要,多給學生相應的指點,鼓勵他們從相關(guān)的語言文字中挖掘其中的鮮活元素,利于其在真正融入語境中獲得感觸。根據(jù)學生的理解差異,鼓勵他們多認真總結(jié)反思,引導他們在深入體味中找出亮點,更利于其獲得長久記憶。
每一個文字都有一定的意義,都是人們表達思想情感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從語言的情感性出發(fā),突出語言文字的情真意切,能夠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深層認知。一定的文字有一定的故事,是豐富學生認知思維的重要源泉。從有深度的文字語言出發(fā),多探出其中的思想情感,定能聆聽到作者最強的心聲。以情真意切的語言為切入點,能夠讓學生從中獲得深度感知。
如食指的《相信未來》:“當蜘蛛網(wǎng)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當灰燼的余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我依然固執(zhí)地鋪平失望的灰燼,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語言很有嚼勁,讓讀者透過這些物象,感受到“面對眼前的困難,我們不能退縮,我們要矢志不渝地恪守自己對明天的承諾”的情感。這樣的情感基調(diào)也為更好地表現(xiàn)深刻思想、優(yōu)美意境和郎朗詩風奠定了堅實基礎(chǔ)。面對這樣的語言,很多學生在朗讀中能夠真切感受到其中的朦朧與美麗。對此,教師可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進行解讀,要求學生能夠從食指表達的思想情感中體味到青少年是民族和祖國的未來,相信未來,美好的明天就在眼前。圍繞語言表達的思想情感活化教學,多給學生相應指點,便于其在真正融入語境中獲得深刻感知。引導學生多從語言所展現(xiàn)的情感出發(fā),運用對比聯(lián)想的方法鼓勵學生融入其中,反復揣摩和體味,定能從語言文字中讀出趣味來,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會有余音裊裊的效果,往往會給讀者提供浮想聯(lián)翩的機會。課堂上的語言,特別是文本中的語言都會隱藏著言外之意,都能從中透出一般,感受其中不一樣的情感。鮮活的語言不僅能產(chǎn)生余音,更能給學生提供拓展延伸的機會,讓學生在豐富的想象中獲得深層次感思。
韻味十足的語言更是學生需要認真打磨的“玉石”。如《陳情表》是三國兩晉時期文學家李密寫給晉武帝的奏章,其蘊含的真情卻是不可不說的。有人說:“讀諸葛亮《出師表》不流淚者不忠,讀李密《陳情表》不流淚者不孝。”此文的余音就現(xiàn)在而言,也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文中提到:“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币贿吺亲鹄媳M孝道,以養(yǎng)老送終;一邊是精忠報國,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就作者而言,“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這是一大遺憾,報效祖國則是來日方長。該表所體現(xiàn)的是尊老盡孝的傳統(tǒng)文化,是學生應該認真研讀的,也是其中值得研讀的地方。教師應引導學生關(guān)注語篇中的鮮活文字,多給學生足夠的研讀與深思時間,幫助他們在主動融入語篇中深化理解。結(jié)合文章表達內(nèi)涵,多給學生相應提示,引導他們從文字背后挖掘其中的情感價值。
綜前所述,精彩的語文課堂需要學生把握好語言運用的規(guī)則,需要學生在主動嘗試和靈活運用中深化理解。突出語言的鮮活性與靈活性,多給學生暢所欲言的機會,引領(lǐng)學生在主動自由的表達中強化理解感知,定能使得語文課堂富有生機活力,利于學生在真正聚焦核心要點的基礎(chǔ)上提升語用靈活性。注重鮮活語言運用的恰時性與靈活度,多給學生自由交流溝通的機會,定能激活學生探知的好奇與激情,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