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市賀蘭縣第四中學 郭朝暉
隨著現(xiàn)代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完善,信息技術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不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便利,同時也為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使得教育資源更加豐富。而多媒體技術的廣泛運用,也使教材中抽象的概念變得生動具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思維更加敏捷,積極性更高,知識理解得更加透徹,現(xiàn)代技術的應用可謂是益處多多。因此要有效地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促進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難發(fā)現(xiàn),閱讀就是大面積文字的堆積,如果文章的體裁新穎,趣味性還會強烈一些,學生讀起來也會更加感興趣,反之其興趣便會大大地降低。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多媒體技術聲、像、形的完美結合,可以使長篇累牘的文章變得生動具體,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閱讀的興趣以及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閱讀的過程中,文章主旨的把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初中階段的學生閱讀水平還不是很高,因此在對文章主旨的把握上并不是很準確,而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不僅可以提升學生閱讀的興趣,還可以將做題的方法進行有效的整合,促進學生對本文的理解和文章主旨的把握,提升學生閱讀水平。
閱讀能力不僅指識字進行閱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對文章的理解、分析、把握的能力,應注重學生閱讀思維的培養(yǎng),促進其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進行課程內容的設計,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其閱讀的效率與做題的正確率,從而達到提升閱讀能力的目的。
在當前的閱讀教學過程中,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的整合程度并不是很高,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防止學生在做題時利用網絡搜索答案,很少利用網絡。同時,網絡的頻繁使用也會對學生的視力造成一定的影響。由于種種原因,二者的融合程度并不是很高。
目前,語文閱讀所依托的主要媒介為紙質教材,由于學生閱讀速度有差異、對視力有影響等,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無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利用的效率不高,無法充分地發(fā)揮多媒體技術的價值,無法使二者充分地融合。
課前導入是一節(jié)課的開始,良好的開始是一節(jié)課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師在授課時應該利用教授內容的相關背景進行課前導入。課前導入不僅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中來,也可以使其對本節(jié)課的大致內容有初步的認識,使教師的授課不突兀,留給學生更多的反應時間。以《春》為例,教師在對此篇閱讀進行講解之前,可以先通過多媒體技術對本篇閱讀的背景進行介紹?!洞骸肥俏覈F(xiàn)代散文家朱自清的名篇,發(fā)表于1933 年,后被引用到中學語文教材之中。本篇課文不僅是作者對春的描寫,更飽含了作者在特定時期的思想感情;蓬勃不僅是春天的特征,更是朱自清內心的寫照。教師通過大屏幕,將本篇閱讀的背景進行介紹,能夠突出本文的重點,其不僅是對春景的描繪,更重要的是作者內心的情感。因此,學生在對本文進行閱讀的時候,不僅會對景色的描繪加以注意,更會對作者情感流露的句子加以分析,促進對文章的理解與升華,提升閱讀的興趣,加深對文章內容與思想情感的理解,促進閱讀水平的提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學生在學習中的地位也有所改變。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過分注重學生成績,并沒有真正注重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專長的培養(yǎng)。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閱讀的習慣,通過自主閱讀來把握文章的大意,然后通過和同學們的交流取長補短,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以《濟南的冬天為例》,教師在對本篇閱讀進行講解時,應該首先通過大屏幕介紹一下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概況,作為理解文章的依據(jù),然后對不同地區(qū)的冬季特點進行展示,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令同學們自行閱讀課文,并能夠根據(jù)文章的內容回答屏幕上的問題:(1)濟南的冬天有什么特點?(2)作者在對濟南的冬天進行描寫時運用了哪些手法?(3)本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閱讀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同學們進行小組探究,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其他同學可以進行補充。針對同學們的回答,教師要進行整理并給出評價,幫助其通過自主閱讀和合作探究提高閱讀的水平。
課前預習、課內學習、課后復習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有效方式,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課內學習與課后復習緊密相連,使其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鞏固,加深印象。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加以運用,學不是目的,能把所學的知識加以利用才是學習的最終目的。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的便利搭建一個與學生交流互動的平臺,依據(jù)所教授的知識組織話題,讓學生自由討論,各抒己見。此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鞏固,還有利于教師對其閱讀方法的掌握情況進行掌控,同時也能夠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其集思廣益、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在探討中獲得知識的積累與閱讀水平的提升。這樣,在學習的同時,也能夠提高信息技術的利用效率,轉變學生對互聯(lián)網技術的看法,它不僅是娛樂的工具,更可以用來學習,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閱讀水平的提升。
隨著教學體系的不斷發(fā)展完善,我國現(xiàn)代化教學的手段也在不斷豐富,其中創(chuàng)設情境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十分普遍。情境式的教學模式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更加生動具體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其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提升閱讀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學習的效率,降低授課的難度,提升教學質量。以《天凈沙·秋思》為例,這是一篇古詩詞,它的每一句詩詞中都包含著豐富的意思。因此,在對此內容進行講解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詩詞所描繪的畫面通過大屏幕展示出來:在荒涼的小路上,路邊的枯藤上站著一只烏鴉,遠處看去在小橋的邊上有一戶人家,炊煙裊裊。在這荒涼的古道上詩人牽著一匹年邁且很瘦的馬,太陽就要落山了,詩人無處停留,哪里才是他的家?通過畫面的展示,學生可以將詩人的孤獨與悲戚盡收眼底,從而加深對詩詞內容的理解,提升學習的效率與閱讀的水平。
教師的教學成果會通過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檢驗,因此要對學習的效果進行定期檢測,從檢測的結果中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中的不足,并通過教學目標的修正以及教學方法的調整,提升其閱讀能力與閱讀素養(yǎng)。以《觀滄海》為例,此篇詩詞由曹操所作,教師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搭建的平臺為學生留課后作業(yè):結合所學習的古詩詞的閱讀方法,對本篇詩詞的主要內容以及思想進行分析,并根據(jù)作者的中心思想寫一篇小短文??梢砸龑瑢W們在平臺上進行互動,對詩詞的主要內容進行討論,對中心思想進行探討。同學們可以各抒己見,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此種模式有助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監(jiān)控,對于其掌握得不是太好的知識點要著重進行鞏固和強化,使其加深理解。這也有助于學生在探討的過程中開拓思維,積極主動地思考,把所學習的知識加以利用,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閱讀習慣。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能夠將抽象的概念變得生動具體,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很好地投入學習,同時也能夠為閱讀提供豐富的資源,供學生參考。信息技術的應用,寓教于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降低了教學的難度。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增強閱讀的生動性與豐富性,提升閱讀教學質量,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