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深哲熟思,遠見博識

      2020-02-24 07:08:11余鮮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0年1期
      關鍵詞:對立統(tǒng)一

      摘要:馬劍的《黑塞與中國文化》以所譯的第一手文獻為擴展資料,以作家赫爾曼·黑塞的文學文本為研究內容,以黑塞和中國文化的關系為研究對象,展開對兩者之間的影響研究。馬劍運用淵源學研究方法,嚴謹考證黑塞與中國文化接觸的源與流,指出中國哲學的對立統(tǒng)一思想對黑塞思想和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再通過變異學研究方法,從黑塞畢生追求對個體的人的關注的角度出發(fā),對黑塞對中國文化,特別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接受和吸收的選擇上進行論證,客觀完整地還原了黑塞的思想與中國文化碰撞、交融和新生的全貌。全書視角獨特、結構完善、考辨嚴謹,為學者研究黑塞作品中中國文化的成分提供了有力的依據(jù)。

      關鍵詞:《黑塞與中國文化》 淵源學 變異學 對立統(tǒng)一 哲學信仰

      赫爾曼·黑塞是德國現(xiàn)代作家、詩人,著有《荒原狼》《玻璃球游戲》等。黑塞的文章在美國和日本備受推崇,雨果·巴爾稱他為“德國浪漫派最后一位騎士”。1946年黑塞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許多國家都出現(xiàn)了“黑塞熱”,然而在中國黑塞卻沒有“熱”起來,對他的關注只是個別現(xiàn)象,在中國的西方文學史研究當中,對黑塞個人、作品及思想的研究很少。馬劍的《黑塞與中國文化》是在其博士論文的基礎上整理出版的,他以黑塞和中國文化的關系為研究對象,從比較文學的視角,探討了黑塞與中國文化,尤其是與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關系。在研究的過程中,馬劍不自覺地運用了淵源學和變異學方法,詳細考辨了黑塞接受中國文化的全過程,深刻剖析了黑塞接受中國文化的目的和結果。從緒論到結論,整本著作按照黑塞接觸和接受中國文化的主客觀條件、接觸過程與評價和創(chuàng)作影響的邏輯結構進行,結構完整,脈絡清晰,為中西學者研究黑塞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思想提供了廣闊而獨特的審視角度。

      一、用淵源學方法研究黑塞對中國文化的接受和吸收

      馬劍以赫爾曼·黑塞作為近十年的研究對象,有意探討黑塞與中國哲學思想的淵源。他發(fā)現(xiàn),黑塞的所有作品當中貫穿著對作為個體的人的問題,其中滲透出的哲學思想閃耀著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的光芒。黑塞閱讀了大量翻譯成德語的中國古代哲學和文學作品以及近代文人的著作,馬劍從這一維度反復思考黑塞對中國文化情有獨鐘的原因,考證中國文化對黑塞思想和創(chuàng)作的影響程度,探究中國文化是否影響黑塞對于“我”的思考。

      馬劍對黑塞接觸中國以及中國文化的時間線上作了細致嚴密的考辨分析,詳細地梳理了黑塞對中國古代典籍的閱讀和評價,解釋了黑塞被中國文化所吸引并投射到文學作品當中的原因。馬劍對黑塞閱讀到的中國古代典籍做了大致的分類:關于中國哲學,黑塞對三個最主要的思想流派——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的禪宗思想都有涉獵。黑塞抓住了孔子學說對社會倫理的闡釋這一重要特點,與自身原有的思維進行比照,將西方文化定義為“個人主義的文化”;黑塞將道家哲學中的“道”所包含的一切歸納到“智慧”一詞上,黑塞在老子的著作中發(fā)現(xiàn)“那些基本的價值”,并認識到其中與歐洲近似的“道德理想”,試圖尋找東西方文化圈的共性;黑塞從禪宗中看到了中國人語言的模糊性、思想的非理性和神秘主義色彩。關于中國文學作品,馬劍通過翻譯黑塞對各種中國文學作品所寫的書評的翻譯,注意到黑塞主要關注中國詩歌和敘事文學,包括《易經(jīng)》和《呂氏春秋》這類典籍,黑塞欣賞李白“歌頌無常的事物”并“賦予它們精神和永續(xù)”,這一點與黑塞自身的文學創(chuàng)作理想不謀而合,黑塞在《玻璃球游戲》兩個段落中引用《易經(jīng)》的內容并以此推動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主人公在兩次占卜后思考人的使命,黑塞借“反天命”強調作為個體的人的獨立性和自身的意義。

      馬劍運用淵源學的方法研究出了黑塞與中國文化之間一場文學思潮的跨國旅行。馬劍通過梳理黑塞對中國文學典籍的閱讀和評價,注意到了黑塞對中國文化,尤其是在哲學思想方面的歸納和吸收,發(fā)現(xiàn)了黑塞試圖在自身所處的西方文化圈之外尋找更豐富的思想哲理,從而為自己探索人性、追尋自我的文學理想提供更開闊的視野。

      二、從變異學視角解讀黑塞對中國文化的變異和闡釋

      “中國文學一旦進入西方,由于文化的差異性,產生了文化過濾,在文本形式、內容與思想意蘊等方面都發(fā)生變異。”黑塞對中國文化內涵的選取必然有自己的文學考量和創(chuàng)作需求,馬劍認為“不能夠脫離黑塞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孤立地探究他和中國文化的關系”,所以,馬劍對黑塞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進行了簡單的論述。黑塞特立獨行、反抗權威的性格使他具有一種強烈的自我意識,認識、接受和實現(xiàn)獨特的個性、建立獨立完善的人格被黑塞視為人生的首要任務,他嘗試借助思想史研究將自己從與周圍現(xiàn)實和精神世界的矛盾造成的精神危機中解救出來,而中國文化則為他提供了思想的依托和精神的榜樣。

      黑塞的文學創(chuàng)作旨在“追求真實自我”。馬劍注意到黑塞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個體必須在自己身上實現(xiàn)作為人的普遍特征,包括對生命的熱愛和對塵世生活的肯定、具有個體的唯一性和生命的有限性以及完成屬于自己的個體發(fā)展階段。明確了黑塞的創(chuàng)作主旨,就是明確了黑塞在接受中國文化中的主觀倚向,從而使黑塞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與中國文化之間搭起一座聯(lián)系的橋梁。馬劍深刻洞悉出中國文化對赫爾曼·黑塞思想的影響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黑塞意識到中國人在高度發(fā)展的文化基礎上對日常生活、道德秩序和社會倫理的重視,但中國文化對人的生命的高度重視和對人的現(xiàn)實生活的極力宣揚恰與黑塞所理解的“做你自己”的根本含義相吻合;第二,黑塞發(fā)現(xiàn)了中國文學和哲學中與西方人傳統(tǒng)思維方式相類似的二元對立的思考模式,發(fā)現(xiàn)了人身上感性和理性兩種彼此相反的本質,但中國人高尚的精神追求和物質享受的矛盾處于相對和諧的水平狀態(tài),黑塞將這種智慧理解為將“敵對的矛盾”轉化成“友善的對立”。

      馬劍對于黑塞思想的解讀并沒有止步于和中外哲人思想的“求同”上,他還關注到黑塞對人的精神境界更深層次的剖析,黑塞認為人在最高精神境界中時精神實質已具有永恒的神性,人在有限的存在中可以實現(xiàn)精神的永恒。換句話說,黑塞在對中國傳統(tǒng)哲學做了再創(chuàng)造,在繼承其基本理念的基礎之上,又增添了獨一無二的新內涵。這種“求異并不是為了文學之間的對立,而是在碰撞過程中形成對話,并實現(xiàn)互識、互證,最終實現(xiàn)互補”。

      三、用文獻法提供確實可考的文學依據(jù)

      《黑塞與中國文化》一書的附錄當中,一共列出了44篇參考文獻,僅德語文獻就占到31篇,其中包括10篇出自赫爾曼·黑塞的文章以及21篇相關研究文獻。出自黑塞親筆的大量書評、雜文和書信等對學者來講是珍貴的第一手研究材料,馬劍對其進行了細致的考辨分析。比如,就黑塞與中國文化初次接觸的時間問題,各個方面的資料并沒有給出明確的時間,馬劍考察了黑塞撰寫的中國詩集《中國笛》書評、福爾克爾·米歇爾斯紀念黑塞的讀本《赫爾曼·黑塞——圖片和文字中的一生》,以及約瑟夫·米雷克撰寫的黑塞傳記《赫爾曼·黑塞——詩人,探求者,信仰者》中透露出的時間線索,最終將時間確定在1905至1907年之間。這一時間線索的確定,為黑塞了解中國文化的時間找到了源起,為學者進一步探索黑塞與中國文學的關聯(lián)明確了時間上的方向。

      作者在各章論述中翻譯黑塞的親筆書信和書評等,將黑塞對與中國典籍的評價以直接引用的方式展示出來。此外,在對黑塞進行整體研究的過程中,作者將中西內外的哲學思維對照結合,力求準確地把握黑塞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理念。比如,作者考證了黑塞《中國軼事》一文中收錄了兩篇《沖虛真經(jīng)》的故事,故事中對人生的肯定為黑塞自己關于人生的想法在東方哲人的智慧中找到了一個證明;黑塞在《中國思考》一文中提及衛(wèi)禮賢所譯的《列子·楊朱篇》,其中關涉到人與自身生命的關系?!昂谌K伎肌⒁彩撬吷P心的問題就是人怎樣才能達到和諧統(tǒng)一的境界”,他發(fā)現(xiàn)中國哲人也具有和他類似的主張,都關注個人的生存和發(fā)展的問題,這種思想的同步性成為黑塞論證文學理念和完善哲學思想的剛需。

      另外,馬劍還關注到,20世紀中國新理學的代表人物馮友蘭先生關于人生境界的闡釋可以在跨文化的語境中為黑塞的思想做出更有啟發(fā)性的解釋。關于對世界作為統(tǒng)一體的思考方面,二者都將其看作信仰的內涵并認識到這一信仰不易用言語表達;關于個人發(fā)展的階段,二者都肯定人的認知能力和自我意識的關鍵作用,都為個體的人思考出一個精神發(fā)展階段。馬劍始終圍繞黑塞對作為個體的人的精神探尋的主題,將中西哲學思想對照起來,以跨國別的學術視野分析出了黑塞對“哲學信仰”的解讀。

      綜上所述,作者以深度的哲學解剖和成熟的文學思考將黑塞對中國文化的接受、吸收和文學反饋集成于《黑塞與中國文化》,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馬劍通過多年潛心研究,在有限的史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運用自身的語言功底,翻譯和梳理了黑塞的多篇德文期刊和大量書信,清楚而完整地考辨了黑塞接受和吸收中國文化的全過程,深刻地剖析了黑塞接受中國文化的目的和結果。他運用淵源學和變異學的研究方法對黑塞與中國哲學思想的契合之處做了細致的論證,尋找出黑塞“作為西方人的作者對東方尤其是中國思想智慧的接受與借鑒”過程中產生的思想碰撞之處和文化契合之所,為學者研究黑塞1905年以后的作品提供了哲學思想上更為廣闊的視角,為比較文學學科理論的實踐做出了成功的示范,為中西比較文學研究開拓了新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曹順慶等.比較文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馬劍.黑塞與中國文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曹順慶,王蕾.比較文學中國學派三十年[J].外國文學研究,2009 (1)。

      [4]王濱濱.黑塞傳[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5]馬劍.尋求“自我”之路——論赫爾曼·黑塞的《悉達多》[J].外國文學評論,2000 (4).

      作者:余鮮,陜西理工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文學與文化。

      編輯:水涓 E-mail: 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歡
      對立統(tǒng)一
      試論《溪山琴況》中的藝術辯證法思想
      藝術研究(2016年2期)2017-02-15 19:19:15
      試論《溪山琴況》中的藝術辯證法思想
      藝術研究(2016年2期)2017-02-15 18:53:30
      《西風頌》中的矛盾與調和
      文學教育(2017年1期)2017-02-10 15:04:33
      極限思想的辯證思考與理解
      青春歲月(2016年20期)2016-12-21 19:13:43
      分布式系統(tǒng)中的辯證對立統(tǒng)一概念與方法
      計算機教育(2016年9期)2016-12-21 00:33:11
      也談辯證邏輯與形式邏輯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10:09:10
      《荒原》主題的辯證法解讀
      試論《周易》中的辯證思維
      壟斷與競爭的辯證分析及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建設的啟示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35:41
      跨越矛盾
      塔河县| 开阳县| 阿拉尔市| 民勤县| 抚州市| 昌宁县| 辽源市| 青浦区| 得荣县| 营口市| 江油市| 新绛县| 清远市| 绍兴县| 遵义市| 巩义市| 清水河县| 永泰县| 长岛县| 原阳县| 精河县| 西乡县| 北票市| 颍上县| 上栗县| 蓬莱市| 崇仁县| 桐柏县| 牟定县| 宝鸡市| 福泉市| 阳山县| 海安县| 宿迁市| 隆化县| 迭部县| 大悟县| 和平县| 邵阳县| 内黄县| 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