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和合與整合:中國傳統(tǒng)管理思想與福列特管理思想的一個比較

      2020-02-24 02:45紀光欣孫瑩
      科學與管理 2020年2期
      關鍵詞:整合沖突

      紀光欣 孫瑩

      摘要:“和合”是中國傳統(tǒng)管理思想的精髓,“整合”是福列特管理思想的核心。和合是差異、沖突基礎上的融合統(tǒng)一,整合是沖突各方利益的協(xié)調(diào)兼容。在思想內(nèi)涵上,和合管理與整合管理在承認差異、強調(diào)融合、促進社會和諧方面存在共同點,又在管理對象、實現(xiàn)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同點。二者的比較分析為中西管理思想的互鑒融通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切入點。

      關鍵詞:和合;整合;和合管理;整合管理;沖突

      中圖分類號:F272文獻標識碼: ADOI:10.3969/j.issn.1003-8256.2020.02.006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基金項目: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16CX04021B)

      “和合”是中華文明“軸心時期”創(chuàng)造并不斷傳承的獨特哲學概念,和合管理是和合思想在傳統(tǒng)國家與社會治理的體現(xiàn),被認為是傳統(tǒng)管理思想的精華之一?!罢稀保↖ntegration)是現(xiàn)代管理理論先驅(qū)者瑪麗·福列特(Mary Parker Fullett)動態(tài)管理理論的核心,被看成是福列特管理思想的顯著特征。這一對跨越中西、古今的管理思想因為其內(nèi)在的思想邏輯和實踐價值而碰撞在一起,既有異曲同工之妙,又顯中西管理之別,為中西管理思想的比較與融通提供了一個有意義的切入點。

      1和合:中國傳統(tǒng)管理思想的精華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貴和尚中”“以和為貴”的文化,和合或尚和合被公認為最具中國文化特質(zhì)的哲學范疇,和合思想作為文化基因深刻影響著中國人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及社會管理邏輯。

      在古漢語中,“和”“合”“諧”的詞義是相通的,“和合”與“和諧”亦可互訓?!昂汀保ā褒槨保┑谋玖x是指聲音、音調(diào)的調(diào)和,引申為不同要素間的融合;“合”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合,亼口也”,亼即集,也有多元要素的聚合之意?!爸C”來自“諧”,《玉篇》訓:“諧,合也,調(diào)也”。“和”“合”連用最早出現(xiàn)于《國語·鄭語》的“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也”。另一個與“和”相通的概念是“中”或“中和”,強調(diào)的是“兩”(即相對的雙方)之間“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的狀態(tài)(朱熹說:“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所以要“執(zhí)兩用中”。相對于通俗的“和諧”“中和”而言,“和合”突顯了在差異或沖突之上的融合與再生,即所謂“融突而合”,因而更具中國文化韻味,更可彰顯中國文化精神。

      從思想淵源上看,《國語·鄭語》中的“和實生物,同則不繼”《論語·子路》中的“和而不同”,確立了和合的致思取向,成為和合思想的經(jīng)典涵義?!昂汀笔侨寮宜枷氲暮诵闹?,“中”是儒家認可的最高價值??鬃拥摹岸Y之用,和為貴”、孟子的“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的“和則一,一則多力,多力則強,強則勝物”都體現(xiàn)儒家對“和”的認知;道家以“和”闡釋發(fā)展動因,如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陰陽對立互補、動態(tài)協(xié)調(diào)的“太極圖”成為和合思想形象而深刻的道家闡釋;《易傳》的“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周易集解》卷一)則昭示著和合思想的實踐價值??梢姡秃鲜窍惹馗骷腋髋晒餐J可的哲學思想,并“和合”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

      在思想內(nèi)涵上,“和合”是在尊重差異、承認矛盾的前提下,尋求不同事物以及諸要素之間的相輔相成、共生共榮,即“陰陽和合,萬物化生”。這是事物存在的邏輯,也是事物發(fā)展的源泉。換言之,和合的要義在于把差異甚至對立的事物(要素)納入一個統(tǒng)一體中,吸取各自所長并克服其所短,進而躍升到整體性的動態(tài)平衡或和諧統(tǒng)一狀態(tài),這就是儒家經(jīng)典《中庸》闡述的“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種重合而不重分、重和而不重爭的觀點,反映著傳統(tǒng)和合思想的基本內(nèi)涵,最終積淀為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心理結構和行為模式。

      在實踐指向上,如司馬談在《論六家之要指》說“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也”。馮友蘭也曾說“儒家學說是社會組織的哲學”[1]25。儒道法墨等各家的志向都不在純學理的思辨,而在于“治國平天下”的經(jīng)世致用情懷,所以,和合思想必然指向治國理政、社會生活的現(xiàn)實場域,轉(zhuǎn)化為傳統(tǒng)社會管理的實踐智慧?!爸杏埂敝爸小奔词恰昂汀薄爸泻汀?,“庸”釋為“用”或“?!保贾赶蚝秃系膶嵺`價值,鄭玄就把“庸”解釋為“中和之為用”。古代社會經(jīng)常用“天下和合”“道德和合”“協(xié)和萬邦”“合和萬國”“上下和合”等來表達對政治秩序或治理狀態(tài)的贊許。以管理角度視之,和合既是理想目標,如《禮記》所述“天下大同”的社會和合、《尚書·堯典》所謂“百姓昭明,協(xié)和萬邦”;也是實現(xiàn)手段,如孔子“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的“仁禮相諧”、孟子“治民之產(chǎn)”與“以德服人”的“兩手抓”、荀子的“隆禮重法”的“王霸雜用”等;還是一個過程,即管理者以“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的“中庸”之道,經(jīng)由身心、人際、群己、天人之間的和合管理,最終達到天下大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中庸》)??鬃影选爸杏埂币暈橹粮叩牡滦校爸杏怪疄榈?,其至矣乎”(《雍也第六》)代表古圣先王的成事之德、治國之道。和合成為傳統(tǒng)社會管理的根本訴求,和合管理凝結為傳統(tǒng)管理思想的精華。

      2整合:福列特管理思想的核心

      瑪麗·帕克·福列特(Mary Parker Follett,1868—1933)在時間上是一位稍后于科學管理理論創(chuàng)立者泰勒的政治和管理哲學家,她的學術思想經(jīng)歷一個從早年政治哲學領域(著有影響廣泛的《新國家》)轉(zhuǎn)向管理思想領域的過程(代表著作《創(chuàng)造性經(jīng)驗》《動態(tài)管理》)。福列特管理思想涉及企業(yè)性質(zhì)、群體心理、沖突解決、領導職權、組織與個體關系等諸多領域,但是,“整合”是其管理思想的核心線索和鮮明特點,并由此闡發(fā)了許多引領管理思想發(fā)展的新觀點。德魯克稱其為“管理學先知”,丹尼爾·A·雷恩則視其為“科學管理時代”與“社會人時代”之間的一個“紐帶”[2]236。福列特管理思想通常被定位于“動態(tài)管理”,按其思想實質(zhì)來看,應該是“整合管理”。

      2.1整合統(tǒng)一體:組織與管理的新定位

      整合的統(tǒng)一體(integrated unity)觀是福列特管理思想的出發(fā)點,也是貫穿其管理思想的核心概念。她認為,企業(yè)是“所有部分互相協(xié)調(diào),步調(diào)一致,緊密結合,各自的活動得到調(diào)整,從而互相鎖定、互相關聯(lián),形成一個運轉(zhuǎn)的整體——不是各個部分的簡單堆積,而是一個功能整體或者整合的統(tǒng)一體”[4]2。企業(yè)管理中的集權與分權、職工參與、勞資沖突、職能分配、社會責任等許多問題都應從這個整合統(tǒng)一體中來加以認識。例如,以整合的觀點視之,“并不是所有的管理工作都由資方來完成,工人有時也進行管理”[4]12。所以,勞方與資方、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區(qū)分是相對的、相互滲透的;再如,企業(yè)不只是一個經(jīng)濟或生產(chǎn)組織,也是一個社會組織,需要承擔經(jīng)濟以外的社會職責,勞資雙方都應該從企業(yè)作為經(jīng)濟組織與社會組織,即從企業(yè)與社會的整合中來認識企業(yè)的性質(zhì)及其管理工作。而管理者則應該是“各方利益的整合者”,也就是找到一種方法,整合工人、消費者、投資者三方之間的利益,使集體的努力協(xié)調(diào)起來,以便最有效地完成每一項任務,促進企業(yè)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之間的和諧。這樣,整合就成為一個可以應用于企業(yè)組織及管理職能的各個方面的普遍性原則。

      2.2利益整合:建設性沖突的解決之道

      福列特認為,組織中的沖突和差異都是客觀存在的,應該對其加以利用,使之服務于管理的需要。她批駁了力求避免或消除沖突的傳統(tǒng)作法:一是控制或壓制,即一方戰(zhàn)勝另一方,這是一種簡單的處理辦法,但其效果往往是短暫的;二是妥協(xié),即雙方都作出讓步以緩和沖突,如工會與資方之間的談判,但是真正的妥協(xié)往往難以達成。她提出的第三種思路就是整合,即把沖突雙方的利益或要求整合起來,想法使雙方要求或利益都得到充分的滿足。這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兼容雙方利益的結合辦法。如企業(yè)資方與工會的沖突,可以在雙方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尋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盡管這需要花費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她認為,管理者的職責在于讓沖突“促使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新價值”。這就是她的“建設性沖突”觀點。與單純的壓制或雙方的妥協(xié)相比,盡管整合不是在每一個場合下都能實現(xiàn),但卻可能是處理沖突和差異最富成效的方式之一。福列特還具體探討了如何實現(xiàn)整合、如何克服整合的障礙等細節(jié)問題。顯然,福列特以整合化解勞資沖突的觀點與泰勒通過科學管理實現(xiàn)勞資合作的觀點是一致的。

      2.3群體整合:組織中個人之間的合作

      福列特追求一種以群體為原則而不是個人主義為基礎的新社會,因為個體與世界之間的聯(lián)系是通過群體進行的,人們只有通過群體組織,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真正本性,獲得真正的自由。協(xié)作是群體的規(guī)律,個人存在于相互交往的社會生活中,“人們總是要進行協(xié)作的(in association),沒有人可獨自生活”[4]236。人們通過會議、討論和協(xié)作等群體活動來彼此激發(fā)潛在的思想,并在追求共同目標的過程中體現(xiàn)其統(tǒng)一性。福列特引用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的話“自然追求獨立東西,它是用對立的東西制造出和諧”來表達獨立的個體可以整合為群體的觀點[2]236。福列特前瞻性地指出,“我們正在跨入集體生活的時代”,企業(yè)之間固然有競爭,但是單純的競爭已不再是一種潮流,“它們之間的合作卻占據(jù)越來越大的比例”[4]239。企業(yè)間通過共同協(xié)商可以使競爭變成合作或“合作性競爭”。因此,企業(yè)最需要的是能夠進行集體思考、協(xié)同行動和利益整合的管理者。

      2.4目標整合:領導者與被領導之間的相互影響

      福列特認為,領導以特定情境中的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相互影響為基礎,領導的首要任務是確定組織的目標,并把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整合起來。在她看來,領導者不是以權力為基礎,所依靠的主要不是單向度的命令和被領導者的服從,而是協(xié)調(diào)、確定目標和鼓勵人們對情境規(guī)律做出反應的技能。最優(yōu)秀的領導者并不要求人們?yōu)樗?,而是為共同的目的服務;最?yōu)秀的領導者并沒有追隨者,而是“將群體中的不同意愿聯(lián)系起來以形成持續(xù)動力的人”[4]120;他必須知道如何創(chuàng)造群體力量而不是施加個人力量。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最需要的是為共同目標而進行的合作。這要求領導者具有高超的領導藝術,也就是協(xié)調(diào)和溝通的能力。這種整合領導力思想對當代的領導理論和實踐都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3傳統(tǒng)和合管理思想與福列特整合管理思想之異同

      盡管分屬中西方不同的思想體系,且具有顯著的時代性落差,但從思想實質(zhì)上,福列特的整合管理思想仍是最能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和合管理思想精髓的西方管理理論;反過來說,和合管理思想是最適當?shù)脑忈尭A刑卣瞎芾硭枷氲闹袊鴤鹘y(tǒng)思想框架。兩種管理思想“和而不同”,可為當代管理理論創(chuàng)新提供參證。

      3.1傳統(tǒng)和合管理思想與福列特整合管理思想的相同點

      首先,認同差異甚至沖突存在的必然性。無論和合,還是整合,都是以差異、沖突甚至對立的存在為提前的?!叭f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薄T趥鹘y(tǒng)和合思想這里,“和”不同于“同”,“以他平他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兩個及以上事物、要素的并立共存,才能“和實生物”。如果是完全相同或單一的東西,如“聲一無聽,色一無文,味一無果,物一不講”(《國語·鄭語》)就無所謂“和”了??鬃颖孀R君子小人之別的“和而不同”與“同而不和”,也是如此。“合”原初是指嘴唇上下之合,表達的同樣是多元、異質(zhì)因素的結合、聚合狀態(tài)。差異甚至對立因素的共存正是和合的前提,“各正性命”,方能“保合太和”。同樣,對福列特來說,企業(yè)中“沖突與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沖突是無所謂好壞之分的,必須“不帶任何道德上先入為主的判斷”來對待管理中的各種沖突,它們是“觀點或利益的差異化的表現(xiàn)”,“沖突正意味著差異”。問題的關鍵不在于差異、沖突的存在,而在于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來處理它們,使之為管理服務,“既然這一點不能避免,那么,我想我們應該對其加以利用,讓它為我們工作”[4]20。管理者必須正視差異、沖突的存在,并通過整合來利用沖突,此即“建設性沖突”。

      其次,尋求差異或沖突之上的“融合”。從傳統(tǒng)和合管理思想看,有差異,就會發(fā)生沖突,有沖突就需要協(xié)調(diào)、融合,這就是從“和”到“合”的過程(孔穎達疏:“和,猶合也”),這是管理過程中解決矛盾、促進發(fā)展、實現(xiàn)和諧的過程(“生物”“豐長”“化生”等),所謂“陰陽和而萬物得”。萬物和合則生,天地和合則美,人際和合則善,家庭和合則興,社會和合則安。這在管理上就是綜合運用多種手段通過協(xié)調(diào)和解決各種沖突或矛盾來實現(xiàn)管理和諧。福列特則從管理的角度強調(diào),對待或處理客觀存在的差異或沖突,有多種方式,如一方戰(zhàn)勝或取代另一方的控制、雙方都退讓的妥協(xié),但最理想的方式是兼顧各方利益或要求的整合,它“將雙方的要求整合起來”,“滿足了雙方的要求,不需要任何一個作出犧牲”[4]22。所以,管理需要關注的“不是有多少沖突,而是沖突是什么,以及如何處理他們”[4]24。顯然,在操作層面上,福列特所推崇的在控制、妥協(xié)之外的整合,是最能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和合哲學所追求的“中庸之道”的。無論“和合而生生”的和合管理;還是“整合創(chuàng)造價值”[4]160的整合管理,差異、沖突是前提,融合、發(fā)展是根本,這既是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新事物產(chǎn)生的方式。

      再次,追求社會和諧的終極目標。在傳統(tǒng)和合管理思想看來,和合是一個由內(nèi)而外,即從個人、家庭、組織到社會,從身心、人際、群己、社會到天人,通過立己達人、仁禮相諧、德法并用的和合管理最終達致社會和諧的過程,也就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禮記·禮運》)。這是以儒家為主,道、法、墨、陰陽等各家思想“和合”而成的社會管理的理想目標。對福列特來說,整合管理面對的是工業(yè)化和城市化進程中企業(yè)快速發(fā)展中產(chǎn)生的日益加劇的勞資沖突,她關于建設性沖突、職工代表制、產(chǎn)業(yè)民主、循環(huán)反應、控制心理學、調(diào)解與仲裁等問題的闡述都是圍繞勞資關系展開的。她既不贊同工會所代表的工人集體抗議,也不主張資方強力打壓工人的解決方式,而是堅持在勞資雙方利益整合基礎之上的合作共贏,其目的都在于尋求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來和平地解決企業(yè)中的勞資沖突,最終實現(xiàn)社會和諧與進步。所以,格雷漢姆說,福列特畢生為之奮斗的目標就是“使社會更加公平公正”[3]11。這反映著福列特管理思想的哲學視域和社會情懷。

      3.2傳統(tǒng)和合管理思想與福列特整合管理思想的不同點

      首先,和合管理與整合管理的對象域不同。就管理思想的對象性而言,傳統(tǒng)和合管理所面對的主要是國家、社會層面的宏觀管理問題,或者國家對社會的管理問題,而福列特整合管理所面對的主要是企業(yè)組織層面的微觀管理問題。傳統(tǒng)和合管理思想更多的是和合哲學在國家管理中的具體應用,顯示和合哲學的實踐價值;福列特則把整合作為管理的一種職能,或者管理就是整合,所以直接闡述整合中的具體問題,但因其整合管理思想的超前性和人文性,又具有某種哲學意蘊。

      中國傳統(tǒng)和合管理思想最初是西周末年史伯在與鄭桓公討論“興衰之故”問題時提出的,史伯認為周幽王“去和而取同”,即排斥與自己不同的正確主張,而采納與自己相同的錯誤觀點,必然“棄高明昭顯,而好讒慝暗昧”,完全拋棄了“先王聘后于異姓,求財于有方,擇臣取諫工而講以多物,務和同也”(《國語·鄭語》)的“不同而和”的路線,周朝衰敗是必然的。反過來,“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商契以五教(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和合教化,使百姓得以安身立命。史伯以“和實生物,同則不繼”這一哲學觀點對此加以論證??梢?,和合思想創(chuàng)生于國家管理的現(xiàn)實需要,并決定了其實踐指向?!岸Y之用,和為貴”??鬃油瞥缍Y的社會管理價值,認為禮的價值就在于維持人際與社會的和諧,又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德禮相濟,才是和合之道。墨子則從反面提出和合對安定天下的重要性,“內(nèi)之父子兄弟作冤仇,皆有離散之心,不能相和合”(《墨子間詁》)。總之,傳統(tǒng)和合思想,不論用之于管理方式、手段,還是管理的目的,都是從國家或社會管理的角度展開的,實質(zhì)上是國家管理的哲學智慧。

      福列特主要是從當時企業(yè)管理及其所面臨的具體問題如勞資沖突、企業(yè)與社會關系等來闡述整合的實踐價值,廣泛應用當時政治學、心理學、社會學理論來展開分析,還大量采用舉例、比喻等方式來加以說明,因而其整合管理思想細致入微、生動具體。如她結合事例詳細闡述了整合解決沖突的程序:第一步“攤牌”,即直面問題并使之公開化;第二步將雙方的要求進行具體分析,整合不同利益;第三步,注重雙方的反應,從互動關系中尋求解決方法,她稱之為“循環(huán)反應”。她還強調(diào),實現(xiàn)真正的整合需要管理者“一定的才智、敏銳的感知和辨別力,最重要的是顯著的創(chuàng)造性”。盡管福列特是一個書齋里的學者,其理論被認為有較多理想成分,但其整合管理仍是直面當時企業(yè)管理現(xiàn)實問題的管理思想。

      其次,和合管理與整合管理的實現(xiàn)方式不同。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倫理本位的文化,西方現(xiàn)代文化是理性主導的文化。這既是文化的時代性差異,也是文化價值觀的分野。傳統(tǒng)和合管理推崇道德教化,福列特整合管理則訴諸科學管理。這一德性倫理與技術理性的不同而合(整合)路徑正是中西管理文化差異的典型體現(xiàn)。

      中國傳統(tǒng)管理視域內(nèi),“和合”無論作為目標,還是作為手段,內(nèi)在都包含著道德自覺自律和以德行仁的實踐要求。儒家的“和合”服從于“仁政”“德治”之需要,體現(xiàn)著以人為本、以德為先的管理原則??鬃映珜А盀檎谌恕薄盀檎缘隆钡摹叭收?,強調(diào)通過修身正己達致治國平天下,“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能成天下國家者矣”(《孔子家語》);孟子主張“民貴君輕”“尊賢使能”,要求統(tǒng)治者實施以德治民的“王道”政治。管子總結性地闡述:“畜之以道,則民和。養(yǎng)之以德,則民合。和合故能諧,諧故能輯。諧輯以悉,莫之能傷”(《管子·幼官》)。德修則民和,民和則天下安。進一步,儒家把管理者踐行作為和合之道的中庸,當做一種美德,所謂“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論語·雍也》)。管理者必須秉公行權、協(xié)調(diào)各方,處事待人都要不偏不激、“從容中道”、與時偕行,并且要持之以恒,一以貫之(即儒家所謂“誠”),才能達致和合管理的理想狀態(tài)。

      福列特管理思想是20世紀初以泰勒為代表的科學管理思想的一部分,整合管理本質(zhì)上仍是科學管理,需要依賴一系列技術理性條件或手段來實現(xiàn)。這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管理的獨立性和科學性。福列特充分肯定管理作為企業(yè)獨立職能的價值,強調(diào)管理應該是一種對事和對人方面的全面的科學的管理,“科學標準必須應用于企業(yè)管理的整個過程之中”[3]278。她批駁了謝爾登認為對事的管理可以應用科學方法,對人的管理方面“科學原理也許只是廢紙一張”[3]279的觀點,認為人際關系同樣可以經(jīng)由“系統(tǒng)觀察、實驗和推理”獲得知識,實現(xiàn)合作的“科學性”;二是管理者的職業(yè)性和專業(yè)性。既然管理是一種職能、一門科學,管理者就需要成為掌握專業(yè)知識的職業(yè)人士,應用科學的管理方法,才能更好地勝任管理職能;三是管理思想內(nèi)容的具體性和經(jīng)驗性。整合管理面對的是諸如勞資沖突、命令下達、職工參與、領導權力、調(diào)解與仲裁心理等實際問題,福列特對每個問題都以細致具體甚至有些瑣碎的方式加以闡述,并列舉大量實例、管理者對話或甚至比喻(如以工業(yè)護士、師生關系探討領導力)等方式來論證,帶有鮮明美國經(jīng)驗主義的特征??梢?,整合管理是建立在科學的分析、具體的管理措施以及管理者的專業(yè)能力基礎之上的,本質(zhì)上仍屬于科學主義范疇。與泰勒不同的是,福列特將企業(yè)與社會的關系、對事與對人的管理都納入到整合管理之中,更多地包含著對人、對職工利益等的關注,因而她自稱為“全面的科學的管理”,因此也成為科學管理理論與人際關系管理理論之間的橋梁。

      總之,面對當今日益復雜多變環(huán)境下組織管理的挑戰(zhàn),任何單一的管理理論或管理模式都難以奏效。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需要通過管理職能、模式、文化以及方式方法、技術等多元要素的和合(整合)來加以有效應對。在此意義上,中國傳統(tǒng)和合管理思想與福列特為代表的西方現(xiàn)代整合管理思想應該可以而且也能夠“和合”(整合)起來,成為融合中西古今管理思想和文化的橋梁,并為當代管理實踐及其創(chuàng)新提供思想啟迪。

      參考文獻:

      [1]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5.

      [2]丹尼爾?A·雷恩.管理思想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2.

      [3]瑪麗·福列特.管理學的先知[M].北京:經(jīng)濟日報出版社, 1998.

      [4]瑪麗·福列特.福列特論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07.

      [5]張立文.和合哲學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Hehe(Harmony) and Integration: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Folletts Management Thought

      JI Guangxin1,SUN Ying2

      (1.School of Marxism,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Qingdao 266580, 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Qingdao 266580, China)

      Abstract: Hehe(Harmony) i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thought, while integration is the core of Folletts management thought. Harmony is the unification on the basis of differences and conflicts as well as integration is the coordination of interests among all parties of conflict. In terms of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there are some common points in admitting differences, emphasizing integration and promoting social harmony and obvious different points in objects of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ways between harmonious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ve management.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the two aspects provides a meaningful breakthrough point for fusing the management thought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Keywords: Hehe(Harmony);integration;harmonious management;integrative management;conflict

      猜你喜歡
      整合沖突
      耶路撒冷爆發(fā)大規(guī)模沖突
      回避沖突不如直面沖突
      沖突管理
      團隊沖突對團隊效能影響綜述
      談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
      淺析信息技術與小學數(shù)學教學整合
      記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一次歸類、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樂與科學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兒教育中美術與科學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閱讀
      罗甸县| 乌鲁木齐市| 日喀则市| 凌源市| 温泉县| 通州市| 台州市| 彭泽县| 炉霍县| 郴州市| 湖南省| 天等县| 柘城县| 资溪县| 大港区| 静宁县| 长宁县| 高陵县| 河南省| 原平市| 体育| 重庆市| 常山县| 乌拉特中旗| 沧州市| 康乐县| 广州市| 阜阳市| 南宫市| 汾阳市| 高台县| 修文县| 武乡县| 大渡口区| 宿迁市| 五指山市| 崇仁县| 南宁市| 南郑县| 和静县| 多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