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武
(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 園藝學院,山西 太谷 030801)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核心課程和重要渠道[1]。多年來高校不斷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在學科、教材、師資隊伍、教育方法和教學效果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重理論輕實踐仍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增加“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的比重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2]。積極探索有效的實踐教學載體和方法,增強“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提高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甄別和應對現(xiàn)實復雜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是落實好“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
大學生理論社團是在高校黨團組織指導下,由學生自發(fā)組織起來的以學習、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關理論為主,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生社團。理論社團是大學生社團中的“旗幟”與“先鋒”,通過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理論社團的實踐載體作用來提高學生的課內(nèi)課外參與度,從而達到強化“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的目的,是我們進一步提高“形勢與政策”課教學質(zhì)量的一個具有實效性的選擇。
“形勢與政策”課課堂教學在解決理論認知問題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優(yōu)勢,但很難使學生產(chǎn)生真實的實踐體驗和豐富的情感體驗,單純的理論講解無法達到意志鍛煉和行為養(yǎng)成的目的。實踐教學是“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一些高校由于受客觀因素的限制,對實踐課時的安排或較少,或流于形式,導致學生因缺乏足夠、鮮活、生動的實踐和親身體驗,而對“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效果的總體滿意度偏低。從現(xiàn)實教學狀況來看,當前“形勢與政策”課在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存在以下比較突出的問題。
多年來,高?!靶蝿菖c政策”課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一般以暑期社會實踐、青年志愿者行動、勤工儉學、座談會、生產(chǎn)勞動等形式開展和進行。這些活動構成的實踐教學模式雖然為“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提供了較廣泛的實踐內(nèi)涵,但是由于實踐內(nèi)容與教學內(nèi)容符合度不高、實踐過程指導性不強、實踐內(nèi)容與學生需求不能較好適應,造成理論與實踐的脫節(jié),使學生無法深刻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導致“形勢與政策”課對大學生吸引力不足。
一方面,一些高校由于師資隊伍建設、活動經(jīng)費投入、學分確認、實踐活動場地等方面的原因,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設計不周密、形式不新穎、時間不充足、交流不充分,不能很好地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和激發(fā)學習興趣,導致學生感到倦怠甚至引起心理上的排斥,表現(xiàn)為應付和逃避等消極的態(tài)度。另一方面,由于當前大學生還未擺脫應試教育思維模式的藩籬,加之受功利主義思想的影響,學習的動機和目的單一,往往是只重視對自己就業(yè)或升學有幫助的專業(yè)課程,而忽視當代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時代要求,對于“形勢與政策”課所蘊含的有利于廣大青年學生成長的積極意義無法正確看待,因此造成了學生參加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不高。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主要采用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方法,單向度地向?qū)W生灌輸教材內(nèi)容和政治觀點,以致“教師教”與“學生學”未能形成自然有效的銜接[3]。這使大學生在“形勢與政策”課的課堂學習過程中對所學內(nèi)容缺乏感性認識,對所學立場、觀點、方法往往存在著“有什么用”以及“怎么來用”的困惑。同時,在當前“形勢與政策”課教學中,各種教學資源相對孤立,缺少相應的配合方案,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不能形成較好的合力,這就使得學生在即使面臨實踐機會的時候也會表現(xiàn)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不強的嚴重缺陷。
大學生理論社團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與主流思想觀念保持高度一致,它和“形勢與政策”課具有內(nèi)容和途徑的互補性、一致的培育主體和目標、相同的價值導向,是大學生學習理論、研究理論和實踐理論的重要平臺[4]。在“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理論社團的載體作用,有利于克服當前“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新時代的形勢與政策教育需要具備豐富的內(nèi)容和創(chuàng)新的途徑,強調(diào)在實踐中鍛煉和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這已成為新時代“形勢與政策”課的必然要求。大學生理論社團主題鮮明、內(nèi)容豐富、形式鮮活多樣,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緊密結合,能夠使形勢與政策教育更加順暢地內(nèi)化于學生心中[5]。社團通過舉辦各種實踐活動,創(chuàng)新實踐形式,將形勢與政策的相關內(nèi)容和學生需求與生活相結合,把理論知識和大眾的日常生活相融合,提高學生對于理論的感知度,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感悟,體會理論知識的認知工具價值,從而克服以往“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不足。與此同時,社團中政治信仰堅定、理論知識豐富的指導老師還會經(jīng)常開展各種專題和實踐活動,對當前社會的理論熱點和難點問題進行重點解讀,幫助同學們把握本質(zhì)、理清思路,引導他們在參與中學會理性思考并做出正確選擇。與此同時,社團成員還會根據(jù)自己所學所感進一步影響到周圍的同學,起到很好的輻射和帶動作用,進一步提高了“形勢與政策”課的吸引力,無形之中增強了同學們對于共產(chǎn)主義信仰的認同和踐行。
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是理論武裝時效性、釋疑解惑針對性、教育引導綜合性都很強的一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新時代國內(nèi)外形勢,引導大學生準確理解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大學生理論社團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學生組織,該組織成員通過學習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升理論水平,理性正確地對時政熱點、社會輿論進行分析判斷,以提高分析認識問題的能力,樹立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理想信念。大學生理論社團和“形勢與政策”課同時通過積極開展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活動,以使學生系統(tǒng)地了解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領會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fā)生的歷史性變革、面臨的歷史性機遇和挑戰(zhàn),引導大學生接受和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激勵更多青年學生投入到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之中。
大學生理論社團作為熱愛理論、學習理論和研究理論的大學生活動平臺,不同于其他社團的基本特征是指其具有鮮明的政治理論性,必須始終堅持政治性原則,必須與黨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保持一致。只有符合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的高校理論社團,才具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社團通過開展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的實踐活動,對于社會時事政治和輿論焦點,能夠從感性層面出發(fā),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從情緒和認知方面解決學生心中的疑惑,最后達到以理服人的作用。高?!靶蝿菖c政策”課教學也必須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服務于高校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服務于大學生素質(zhì)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因此,大學生理論社團同高?!靶蝿菖c政策”課教學的發(fā)展方向是同向的。加強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和高校理論社團的互動,就是通過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管理部門和指導教師的監(jiān)督和指導,保障高校學生理論社團發(fā)展方向的正確性,為學生理論社團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提供強大思想動力與理論支撐。
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歷來重視學生理論社團的引導和發(fā)展,共有大學生理論社團11個,社團成員近2000人,以理論社團為載體的“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吸引了全校大部分學生的關注,體現(xiàn)出了社團活動和“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相結合的優(yōu)勢,提升了“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效果,但與此同時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不足。
大學生理論社團的成員中有很大一部分為政治素養(yǎng)較高、理論知識豐富的學生黨員,他們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理論素養(yǎng),能夠很好地開展黨的理論知識宣傳和方針路線教育工作,也因此能夠組織同學們持久地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研究,同時也可以帶動和影響同學們積極參與各項黨團品牌活動。社團堅持每周進行理論知識的研習,同時就熱點時事政治進行討論和交流,社團指導老師會根據(jù)同學們的需要進行指導和時政解讀,引導同學們正確認識國內(nèi)國際政治形勢。大學生理論社團也注重舉辦品牌性的黨團活動,以活動為紐帶引導同學們認識和領會形勢與政策理論知識,通過舉辦 “紀念12·9運動”歌詠比賽、“清明節(jié)感懷英烈”詩歌朗誦、“勞動你我他”“明亮悅讀”等系列活動,以這些生動活潑的形式吸引廣大同學參與其中,增強同學們崇學事農(nóng),克服困難,不忘初心,努力增長才干,把握時代機遇,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信心和決心。
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認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必須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通過同學們的親身實踐,以腳步丈量祖國大地,通過社會實踐接受國情、社情、民情教育,真正理解“形勢與政策”課講授的內(nèi)容。例如,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的“農(nóng)民之子”、時政研究會、時政先鋒等大學生理論社團,在太谷縣范村鎮(zhèn)西仉村、祁縣西六支村等地長期進行理論宣講和支教幫扶活動,同學們通過社會實踐也真實體會到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深入到田間地頭,加深了同學們對于形勢與政策的認識,并與幫扶地居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實現(xiàn)了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達到知行合一的教學目標。
雖然大學生理論社團在“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中發(fā)揮了很大的積極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在實踐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是活動形式創(chuàng)意缺乏,多局限于集體學習、主題討論和分享心得,不能夠貼近學生實際,實踐性不強,對部分學生的吸引力不足;同時還有部分活動偏離了理論社團的屬性,過于娛樂化,政治性淡化。另一方面是部分社團成員的入社動機存在功利性,部分同學為了獲得學生實踐活動評分或者為了盡快入黨而加入社團,這部分同學的理論素養(yǎng)和主動進行理論學習的積極性較低,影響社團積極向上的整體氛圍。
大學生理論社團作為“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的有效載體,決定了加強大學生理論社團建設的必要性,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確保大學生理論社團的實踐性、大眾性和導向性,保證大學生理論社團和“形勢與政策”課的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育人合力,提升“形勢與政策”課的育人效果。
社團活動需要強化品牌意識,努力打造品牌活動,只有發(fā)揮自身獨特的社團理念、社團價值、社團文化優(yōu)勢,并通過活動獲得同學們的參與和認可,增強吸引力,以此形成相對固定的精品活動,才能構建起自己的品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力。從而強化社團活動的質(zhì)量,確?;顒拥尼槍π?、實效性,避免形式化、走過場。另外,社團要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通過走出去的形式,開展廣泛的宣傳,理論社團的建設和發(fā)展只有在活動形式、活動內(nèi)容等各個方面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才能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才能迸發(fā)出強大的生命力。借助品牌在更高的層面上引導學生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激發(fā)他們的自身能動性,主動認識社會和奉獻社會,這樣才能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他們的責任和擔當意識。通過創(chuàng)立活動品牌,在不斷提高理論社團活動層次和活動效果的同時,進一步豐富和創(chuàng)新“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形式。
大學生理論社團是一個在校團委直接指導下的大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研討國內(nèi)外形勢的平臺,它需要通過群體活動及其形成的環(huán)境氛圍吸引同學們參與其中。不斷提高大學生理論社團的影響力,通過理論社團的活動來吸引越來越多的在校大學生,并充分調(diào)動他們參與理論社團活動的積極性,確保其大眾性,這是大學生理論社團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大學生理論社團作為“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載體的前提條件。同時,努力將課堂理論知識融入社團活動的策劃和實踐中去,在舉辦系列活動的過程中主動挖掘“形勢與政策”課的相關元素??傊ㄟ^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提高理論社團在廣大學生中的影響力,努力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這是大學生理論社團作為“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載體的組織基礎。
大學生理論社團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是高等學校理論學習研討的加油站、思想創(chuàng)新的先鋒隊和實踐創(chuàng)新的橋頭堡,大學生理論社團必須堅持理論屬性,必須把握正確的思想政治方向。大學生理論社團配備有政治信仰堅定和理論修養(yǎng)較高的指導老師,在理論性和政策性較強的重大問題上對大學生給予引導,幫助大家準確理解和把握理論和政策;在青年普遍關注的重大時事熱點問題上,針對大學生經(jīng)驗不足、思想單純和缺乏判斷力的特點,通過組織大學生在全面搜集資料的基礎上開展專題研討,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fā)展大勢,正確進行國際比較。同時,大學生理論社團既要發(fā)揮及時發(fā)現(xiàn)和糾正大學生思想偏差的作用,又要保證在面對負面言論時社團成員敢于亮劍進行思想交鋒,從而凸顯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zhì)的健康發(fā)展[6]。大學生理論社團只有堅持自己的理論屬性,同時不斷增強自身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政治導向作用,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fā)生的歷史性變革、面臨的歷史性機遇和挑戰(zhàn),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實踐教學載體的作用,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總之,加強大學生理論社團建設,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理論社團作為“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載體的育人作用,是實現(xiàn)“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徑,對化解“形勢與政策”課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和困境,提升“形勢與政策”課的思想政治教育魅力,幫助學生認清國內(nèi)外形勢,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