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梅
摘? 要:英語課堂的教學過程,是英語語言“輸出”與“輸入”的相互滲透。而在語言輸出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對教學方案精心設計,將自身的組織和引導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通過多元化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對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育。本文著重分析了英語課堂的真實性語言輸出,以期打造小學英語高效課堂。
關鍵詞:真實性語言? 輸出? 小學英語? 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31? ? ? ? ?文獻標識碼:C? ? ? ? ? ?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2-0189-01
作為一種語言交際工具,英語是情感的表達和思維的展現(xiàn)。為了真正習得英語的語言能力,必須通過和他人的思想交流和言語互動。新課改明確提出:外語教學應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在真實的語境中,通過體驗和接觸,幫助學生對語言更好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對語言進行運用,真正實現(xiàn)對語言知識的內(nèi)化,以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和思維能力。本文結合譯林牛津版教材,對如何提升學生真實語言輸出能力,提出了幾點看法。
1? ?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輸出情境,培養(yǎng)學生英語表達習慣
小學生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Guessing game 與他們的年齡特點非常相符。雖然他們擁有極小的詞匯量,但依然需要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輸出情境。例如,在對一些已學詞匯進行復習時,為了開啟學生的智力,教師應有意設問:Guess,whats in my bag? 學生會回答:A pencil。教師接下來會帶著疑問的語氣讓學生來猜,使學生能對語言運用的情境更好的體驗。在對新單詞進行講授時,為了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用遮蓋圖片法來讓學生進行學習。教師示范提問:Is that
a …? 學生會進行頭腦風暴,展開豐富的想象,在真實語境中用 Is that a…?來提問,既對舊單詞進行了復習,同時,激發(fā)了學習新單詞的欲望。教師要有意識的啟發(fā)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思維,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表達的習慣。
2? ?在對話教學拓展環(huán)節(jié),豐富學生的語言輸出
小學一線英語教師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的問題,是如何在對話教學的拓展環(huán)節(jié),使學生的語言輸出更加豐富。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證實,在課堂操作層面,妙用思維導圖、巧用教學插圖等,對學生真實的語言輸出,能取得一定的成效。
首先,巧用教學插圖。培養(yǎng)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是新課改提出的總的目標。在譯林牛津版教材中,每節(jié)課都涵蓋著一定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所以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學生應對所學的語言熟練運用。在拓展環(huán)節(jié),中心點就是目標語,從已學舊知為著眼點,對學生的語量進行豐富。教師在教學中,應著眼插圖關鍵,將舊詞表達激活,活用對話目標語。教學插圖能將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充分激發(fā)出來,而在拓展環(huán)節(jié),圖片中關鍵實物所傳達的信息,是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通過對文本的閱讀或描述提問,將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激發(fā)出來。學生通過關鍵性描述或者幾個主題詞,能進一步拓展思維的空間,并掌握更多的英語詞匯。
其次,運用思維導圖,使學生的思維效率提升。思維訓練需要學生有充足的思考空間和高度注意力。而思維導圖通過圖形支架的運用,建立語篇和詞語間的聯(lián)系,通過實效操作,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總結、歸納和梳理。同時,學生還要找到關鍵詞,以完成思維導圖。在關鍵詞之間建立聯(lián)系,不斷的聯(lián)結和轉化對話話題。在思維導圖的引導和建構下,多樣表達、大膽輸出,由此不僅能將對話的重點突出,同時還能更好的展開發(fā)散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學生的語言表達更好的豐富,進而對學生語言內(nèi)化,發(fā)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3? ?加強和學生的互動,從語言形式向語言意義轉化
英語課上,引導學生不斷內(nèi)化課堂上獲取的信息,并不斷傳遞出去,是教師的主要一項工作任務。例如,在學習 Hobbies 這個話題時, 教師先對自己的愛好進行介紹,然后在對班級其他學生的愛好進行詢問。接著提出以下問題:Whats my/his/her hobby?這時,學生要向他人傳遞自己所獲取的信息。這個方法也同樣適用于 Do a survey 環(huán)節(jié)。在這種遷移性的語言輸出過程中,學生之間不斷地進行體驗、交流與情感的碰撞,由此能對學生的語言能力更好的發(fā)展。因為語言本身就是情境,所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不需要對語用情境刻意的創(chuàng)設,只需要巧用信息,自然對接。例如,在訓練 6Bunit5 語言項目 be going to 時,學生連線匹配教師給出的人物及相應活動,操練了:What
is…going to do?…is gong to…但教師卻打亂了該匹配,而是拋出問題:Do you remember?Is …going to…?學生間通過相互交流,而將Is…going to…? Yes…/No…自然的輸出。在不知不覺間,學生完成了真實的交際,從語言形式向語言意義轉換。同時,在文本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還應加強和學生的互動,鼓勵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提問,將文本脈絡理清,以真正完成真實性語言輸出。
4? ?結語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增添互動交流環(huán)節(jié),拓寬學生的語言輸出。在言語的互動中,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增強教學的時效性。
參考文獻:
[1] 王丹.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參與意識[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6(06).
[2] 周立會.對英語課堂教學的反思[J].學周刊,2018(08).
[3] 段偉,李宏媛.英語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初探[J].品牌與標準化,2018(04).
[4] 張麗福.農(nóng)村英語課堂教學的幾個重要環(huán)節(jié)[J].名師在線,2018(02).
[5] 陳生萍.英語課堂教學淺議[J].青海教育,2005(Z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