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第九中學 楊志遠
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確立了德育在學校教學工作中的重要位置,而高中政治課是塑造學生品格和傳播主流價值觀、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主要渠道,所以,政治課教學對于踐行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十分關鍵。教師必須在實踐中反思當前高中政治課在學生德育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分析在授課形式、教學理念和方法、教學成果評價標準等方面的不足,探索如何優(yōu)化教學策略并使得政治課教學活動契合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同時,完成對學生品行與人格的塑造,使之在思想境界、文化素養(yǎng)和為人處世方面達到理想高度。
目前高中政治課的教學內容包含哲學、經濟、政治等領域的基礎知識和理論,教材的編排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并且為拓展探究范圍、豐富教學模式提供了大量素材。例如在經濟生活必修的第一單元,從學生熟知金融基礎知識入手,引申到了市場經濟規(guī)律及其作用機制,講到了對學生日常生活有直接影響的價格變動問題,進而十分自然地過渡到了消費領域,顯現(xiàn)出了導入問題、深入探究到聯(lián)系實際和展開反思、討論的清晰思路。
將立德樹人作為教化育人的宗旨體現(xiàn)了新時期教育理念的轉變,確立了德育在教書育人工作中的首要位置,并且結合各個學科的教學改革,將德育融合到了所有教學活動中。作為德育主渠道的政治課自然被賦予了踐行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使命,在圍繞教學大綱完成學科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只有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全面滲透思想政治、倫理道德等德育內容,才能基于經濟、哲學等領域基礎理論的傳授,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境界,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雖然教育界普遍認同政治課的德育主渠道定位,但高中政治作為高考必考科目之一,教師、學校都難免圍繞如何提高考試成績安排教學活動。所以,教學中更加側重于知識點的講解和解題訓練,而忽略了引領學生運用教材中所介紹的理論、方法去探究身邊的問題,割裂了政治課教學內容與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知和實踐,起不到立德樹人的作用。
在大部分高中政治課的教學中,教師為了強化學生對相關理論的理解和記憶,往往采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不斷強調和反復講解教材中所涉及的經濟、政治等領域的基礎理論,不僅無益于學生提高認知水平,反而使其疲于應對諸如分配制度、哲學的基本問題等抽象概念。所以,目前的高中政治課課堂教學內容和形式過于單調,一方面沒有與學生的日?;顒印⑸鐣畎咐⒙?lián)系,導致教學內容過于抽象;另一方面則囿于刻板的授課模式,制約了政治課德育主渠道作用的發(fā)揮,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和踐行立德樹人的育人理念。
科學的教學成果評價標準體系有助于客觀衡量教學策略的有效性,讓教師可以及時總結教學計劃設計、執(zhí)行過程的得失,從而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持續(xù)優(yōu)化教學策略和改進實踐方法。目前高中政治課的教學評價雖然不再以考試分數(shù)作為唯一指標,但仍然缺乏規(guī)范化的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例如部分學校分別明確了考試成績、學生日常學習表現(xiàn)所占比例,體現(xiàn)了貫徹立德樹人教育宗旨的意愿,但評分標準與評價流程并不明確或不夠科學,不能客觀反映政治課教學對學生人格、品行的塑造和改進成效。
以立德樹人為目標開展高中政治課教學,需要學生積極參與到對學科基礎理論及其實踐應用方法的探究中,才能使其基于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將感知到的信息內化為對主流價值觀的認同,而且體現(xiàn)到日常的學習與生活實踐中,從而具備辨識是非、堅守信念與原則的能力。但目前在高中政治課教學活動中,由于實踐環(huán)節(jié)缺失、師生間的有效互動不足,導致學生在思想和行動兩個層面都沒有深入參與。
高中政治課教學是實施德育、踐行立德樹人育人理念的主渠道,而教師則承擔著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化學生并塑造其品格的主要責任。所以,在立德樹人視域下,提升教師的個人專業(yè)素養(yǎng)十分必要。首先,高中政治教師應注重個人內在修為,結合教學活動需要,不斷拓展和更新專業(yè)技能與知識結構,以便根據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轉變教育理念;其次,提升政治課教師的個人素養(yǎng),還可以直接成為學生成長的榜樣,以言行感召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可以借此構建和學生群體之間深層次的聯(lián)系,在課堂內外就與政治課相關的社會問題、現(xiàn)象和思潮展開建設性的對話,成為學生觀察、探究和實踐活動的導師。
目前使用的高中政治課教材的知識點結構、素材選擇都非??茖W和富有深意,教師應憑借對學生認知經驗和已有知識結構的了解,在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探究思路和教育素材,把政治課教學和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緊密關聯(lián)起來,在課堂上順利引申到對學生感興趣的議題的討論,促成自主探究和推動學生開展拓展學習,引導學生運用新接觸到的理論探究熟悉的事物、現(xiàn)象的本質。例如在哲學生活必修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實時的社會熱點問題導出生活處處有哲學的教學內容,分析在學生熟知的事件中不同人物所展示出來的智慧和價值觀,從而伴隨這一單元的教學進程,逐步引申到世界觀、價值觀的影響因素、時代精神等問題的探討,讓學生學會從哲學專業(yè)的視角審視現(xiàn)實社會問題,深化對為人處世之道、公共道德準則的認知。
實踐活動是高中生獲取社會經驗、將對思想道德的認知映射到行為中去的有效途徑,既有助于強化其意志和增加情感體驗,又能讓教師根據學生的實踐表現(xiàn)客觀地評價德育成效。首先,教師可以根據學校所在地的資源特點和環(huán)境條件,在特定單元的教學中安排實踐活動,以帶領學生參觀具有教育意義的展覽、造訪傳統(tǒng)文化或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形式,在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和探討相關問題;其次,政治課教師可以給學生分配開放性的實踐學習任務,例如針對與課程內容相關的社會現(xiàn)象展開調查和訪談,讓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和社會生活經驗探究現(xiàn)實問題,提升其實踐能力和對思想道德問題的認知能力。
校園文化對學生品行的影響極為深遠,校園文化建設有助于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作為德育主渠道的政治課教學活動,則可以通過參與校園文化的創(chuàng)建和傳播,對學生實施隱性的思想道德教育,既可以促進校園文化的繁榮,又能讓政治課充分發(fā)揮德育主渠道的作用。首先,教師可以在政治課的課堂上以校園文化作為議題和素材,在文化創(chuàng)新及傳承等內容的教學中,結合學校的社團活動展開深入探究,讓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以及當代文化熱點的產生、傳播規(guī)律進行研究,拓展在相關領域的學識,對人類社會精神文明的創(chuàng)造、傳承規(guī)律產生感性的認知;其次,可以結合課程內容有目標地推動學生參與校園文化建設,例如在中華文化相關章節(jié)的教學中,讓學生聯(lián)系校訓和校園文化活動,通過收集資料和閱讀典籍,探究傳統(tǒng)文化對校園文化的影響,強化其對傳統(tǒng)與當代先進文化的認同。
針對目前高中政治課評價標準體系存在的問題,學校應組織教研人員進行深入研究,圍繞立德樹人教育宗旨,分析現(xiàn)行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存在的問題,共同探討完善策略。將明確教學成果的評價內容和標準作為首要任務,把學生對思想道德問題的認知、個人情感體驗和實踐行為全部納入考察范疇,并且以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作為統(tǒng)一標準,在評價方法與流程設計方面體現(xiàn)育人為本的理念,讓學生參與到標準與規(guī)則的制定中,以便對學生的政治學科素養(yǎng)、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品行做出客觀又人性化的評價,推動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在政治課教學活動中的落實。
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確立,體現(xiàn)了近年來學校教育理念的轉變,也賦予了高中政治課教學更加重要的德育使命,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如何強化政治課的德育主渠道作用,才能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