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秦安縣興國中學 楊登翰
時代的發(fā)展對教育活動提出了更高要求。長久以來,英語教學都處在注重理論知識技能的環(huán)境中,也就是對學生進行單詞、語法句式、閱讀、聽力這些方面的教學,而對于其中包含的深層次素養(yǎng)則存在關注度不足的問題,導致學生理論知識水平較高,但是內在素養(yǎng)水平偏低。為了學生健康成長與成才,英語教師要以黨的教育方針為指導,恪守立德樹人的育人宗旨,在閱讀教學中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三觀,辯證地分析和看待英語背后的文化背景,堅持正確的育人方向,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發(fā)展變化的高素質英語人才。
初中階段是初中生快速成長、求知欲望強烈、對新鮮事物非常好奇的關鍵期,也是他們形成正確三觀的重要階段。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迅猛,大部分學生都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易形成逆反心理、攀比心理等,出現(xiàn)了知行不一、拜金主義等多種問題,使他們面臨較大的壓力。不少學校未能將德育擺在首要位置,并未體現(xiàn)在教學全過程中,主要由思品教師和班主任負責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由于思想品德的具體教育狀況無法密切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等問題,初中的德育效果不甚理想,甚至可以說是任重而道遠。
英語教師要意識到德育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以正確的思想意識和道德教育理念帶領學生學習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道德權利意識,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使英語閱讀教學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目前的初中英語課程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在課堂教學中的融入并不多,很多時候課堂教學還處在理論知識講解的狀態(tài)中。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主要在于部分教師對核心素養(yǎng)的理解不足,沒能認識到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對學生發(fā)展成長的積極作用,也沒能理解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英語水平提升的積極作用。認識上的不足,限制了教學活動的創(chuàng)新構建,導致教學活動流于表面,沒能與核心素養(yǎng)形成融合對接。
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深入開展德育融入,將德育與課堂閱讀教學深層次結合起來,讓二者融合成為一個整體,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不過,從當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來講,雖然部分教師注意到了核心素養(yǎng)的融入,但是德育融入程度比較淺,并未在較深的層次上將德育融入英語課堂,導致教學活動淺嘗輒止,未能對德育進行深入培養(yǎng),這樣并不能讓學生形成太高水平的核心素養(yǎng),也沒能接觸到核心素養(yǎng)的實質,出現(xiàn)了教學效果不佳的局面。
德育的形成與發(fā)展和實踐密不可分。德育的形成,可以通過理論教學來實現(xiàn),讓學生萌生出德育意識,但是要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德育的發(fā)展,則必須要通過實踐鍛煉才能取得理想效果。比如對于英語寫作,可以通過理論講解,讓學生了解英語寫作的方法以及一些語法句式,這就形成了一定的寫作素養(yǎng),但是要想讓學生的素養(yǎng)達到較高水平,則必須通過寫作實踐不斷練習,才能實現(xiàn)寫作水平的不斷提升。在目前的教學中,課堂上學生的實踐不足,教學活動理論化傾向明顯,這就導致學生的德育發(fā)展較為緩慢。
對學生展開德育培養(yǎng)是新時期教育環(huán)境下的一個明確要求,然而從目前的教學實踐來看卻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學生德育的培養(yǎng)并未取得理想中的效果。因此,筆者認為,要想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與德育實現(xiàn)有效培養(yǎng),就要關注到一些關鍵要點:
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德育的內涵涉及到很多方面,在實踐中需要準確把握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德育所包含的各方面素養(yǎng),才能讓德育有效融入到閱讀教學中,從而避免出現(xiàn)教學活動偏差的問題,確保德育與閱讀教學緊密結合。
初中生雖然年齡已經(jīng)接近成人,但是很多學生心理并不成熟,甚至還非常幼稚,對于學習的認知較淺,這就導致部分學生在學習中缺乏規(guī)劃,容易失去興趣。所以,對學生進行德育就要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趣味化構建,以興趣為導向,刺激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德育的發(fā)展必須要有實踐作為支撐,在課堂教學中,需要秉持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理念來開展教學,圍繞德育內涵,構建起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課堂教學活動,這樣才能推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發(fā)展和進步。
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開始前的一項重要工作。教學設計就是針對課堂教學內容與具體流程方法進行的設計,構建一個課堂教學的具體方案。要想對學生進行德育,那么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就需要立足相關的德育元素,對英語教學設計予以優(yōu)化,將德育融入其中。比如,在針對“Working the land”這一單元教學時,在教學設計階段,就可以立足口語表達和寫作能力這兩個素養(yǎng),設計課前演講、課堂情境對話與翻譯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課前演講可以讓學生自主準備素材,進行演講鍛煉口語表達;課堂情境對話則以單元內容為依托,設計一段對話,讓學生代入具體角色進行交際;翻譯則以閱讀中的關鍵單詞短語、語法句式為對象,設計翻譯寫作活動。這樣的設計能在閱讀教學中將口語和寫作融入進來,對學生這方面的能力素養(yǎng)形成培養(yǎng)。
英語是非常典型的語言科目,語篇閱讀教學在英語教學中占據(jù)相當多的內容。英語閱讀的內容非常廣泛,囊括了天文地理、政經(jīng)科體藝與文化傳統(tǒng)等方方面面的內容。初中英語教材的文章非常貼近學生日常生活,貫徹了“立德樹人,德育為先”的教育宗旨。教師應該挖掘和總結每篇課文和單元三維目標中的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與文章閱讀、材料講解中的價值觀、道德觀相結合,在教學中訓練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和良好的品德意識。教師在訓練學生閱讀材料的過程中,應該串講那些德育理念和思想道德相同或者相似的課文。
要對學生德育進行培養(yǎng),學習能力這個方面值得關注,當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之后,就能自主展開學習,也能對德育形成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指導學生自學。第一,可以基于問題導學,結合單元內容設計閱讀導學問題,將其編制為問題清單,讓學生依照清單上的問題展開自主學習,這樣可以驅動學生自主學習,同時在學習過程中加強學生的思考,對于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也有積極意義。第二,可以基于微課引導學生自學。具體來講,教師可以結合閱讀教學內容設計微課,將相關的語法句式、課文內容等通過微課展示出來,讓學生基于微課實現(xiàn)自主學習,從而強化自身的學習能力。
對于英語課堂教學而言,除了理論化的教學講解外還需要關注到學生的實踐練習,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設置一些具有趣味化的實踐活動對學生的相關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首先,可以結合英語電影構建一個“配音秀”活動,先對學生展示英語電影的一些原聲片段,然后關閉字幕和聲音,再次播放電影片段,讓學生按照其中的角色展開配音,這個活動可以鍛煉學生的英語聽力和口語能力。其次,可以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基于讀寫結合的理念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實踐。比如講解到課文中的一些句式時,可以讓學生當堂仿寫,或者可以讓學生提煉課文閱讀的主體內涵,然后進行讀后感的寫作。通過設置實踐引導學生練習,可以促進其德育的發(fā)展。
文化本身就在社會中潛移默化、深遠持久地影響著每一代人。比如我們的孩子英語學習的文化、校園文化、班級開展德育活動的文化等,都被認為是具體的德育文化表現(xiàn)形式,應該充分利用和借助此類文化作為載體,將我們的德育理論實踐和學校德育理論實踐進行緊密融通,為廣大學生和家長打造一個了解、學習、塑造、踐行學生思想品德的良好媒介和平臺,切實地做到“立德樹人”。
在初中英語課程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德育素養(yǎng),是新時期需要引起重視的。作為英語教師,要理解德育的內涵并抓住教學活動的關鍵,優(yōu)化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參與實踐;選擇科學有效的滲透方式,把道德教育滲透到英語教學中,自然地升華學生的感受,促進學生自我認識的提高,讓德育培養(yǎng)與閱讀教學深層次融合,實現(xiàn)學生的進步發(fā)展,促進他們全面健康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