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10月10日晚,張昊辰鋼琴獨奏音樂會在星海音樂廳舉行。初秋夜晚,秋天的涼意還沒有及時赴約,空氣里盤旋著絲絲悶熱,心悸中夾雜著些許不安與焦躁。懷著這樣的一種心情來到星海音樂廳,望著路上的霓虹閃爍與車水馬龍,身邊的行人步履匆匆,不由得對即將欣賞的音樂會充滿了一種奇妙的期待。在當代科技發(fā)展迅速、物質(zhì)極為豐富的社會中,古典音樂的存在到底會對人們有什么作用?起源于工業(yè)時代的它會對現(xiàn)代社會有所啟示嗎?來不及思考,我坐進了高雅舒適的音樂廳。
張昊辰是當今中國最著名的青年鋼琴演奏家之一,畢業(yè)于柯蒂斯音樂學院,是首位獲得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冠軍的亞洲人。比起很熱衷于炫技的鋼琴家,張昊辰的演奏總是充滿哲理和思考,這與他博覽群書、知識涉獵廣泛密切相關。因此,他的音樂是高度內(nèi)省的。
整場音樂會,張昊辰總共就演奏了四首曲目。雖然這四首曲目并不是貫穿西方音樂史的經(jīng)典教案,也未對每位著名作曲家都“雨露均沾”,但不得不說,每首曲子都是演奏家的精心設計與安排,體現(xiàn)出他對音樂整體掌控獨到的理解,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第一首曲目他并沒有像很多鋼琴家那樣按照時間順序選擇莊重肅穆的巴洛克時期音樂,而是以德彪西的《意象集》作為開場,純凈輕盈的印象派音色就像一股清泉,一下子驅(qū)散了悶熱,讓全場屏住呼吸,將人們雜亂無章的心靈洗滌地干凈又澄澈。它是想象中的那樣靜謐,細雨流光從指尖淌出,從容優(yōu)雅,恍若一段被光影編織的夢。很多音樂評論家都認為德彪西的音樂是治愈的良藥,把它選為開場曲目也是使人沉心,徹底進入音樂世界的最佳選擇。
接下來是長達20 多分鐘的舒曼《幽默曲》。舒曼是一位極致的浪漫主義者,如果說印象派在音樂史中是20 世紀的一股清流,那么浪漫主義則是席卷19世紀歐洲文藝界的一股熱浪。它既迸發(fā)出鋪天蓋地的力量,也曾書寫過滿紙溫柔的戰(zhàn)曲,浪漫主義的詩人和藝術(shù)家們一個比一個膽大,仿佛都曾預感那些戲劇性的故事將會發(fā)生在自己身上,從而忘我地創(chuàng)作,縱情地歌唱。舒曼是浪漫主義的一顆火紅的驕陽,他將人類的各種情感都化成了詩。通過鋼琴家細致入微的演奏,我們聽見了透過純凈音符下的縝密心思,熾熱而圣潔。這種直覺與激情被冰封在黑白鍵中,跨越百年,卻依舊是如初的溫度。
中間的布列茲是個有趣的小插曲?,F(xiàn)代派的音樂總是充滿著諷刺、冷漠和無窮無盡的疑惑,它被插在中間就像鋼琴家給我們玩了個小游戲,仿佛故意不讓我們明白,但又在冥冥之中起到一種承上啟下的作用,為接下來的重頭戲——李斯特《B小調(diào)奏鳴曲》做了結(jié)構(gòu)上的鋪墊。布列茲的奇異怪誕透露出一種不屑入世的態(tài)度,而隨即奏響的李斯特又馬上將我們帶回了那個風起云涌的年代,去觸摸那個年代里曠世的愛……
李斯特的這首奏鳴曲堪稱貝多芬之后最偉大的奏鳴曲,其技術(shù)和思想性極高,是西方鋼琴音樂史上罕見的一部劇作。全曲長達30多分鐘,仿佛講述了一個人的一生,從出生到死亡,經(jīng)歷血與火的洗禮、天堂與地獄的搏斗,最終看破塵世,靈魂安寧的全過程。如此題材宏大的作品,自然把我們的心揪緊了。跟著音樂的律動,鋼琴家試圖用最大的努力將他所理解的作曲家的內(nèi)心展現(xiàn)出來,我們隨著他的步伐,一點點潛入作曲家的內(nèi)心世界,窺探其心靈的角角落落。無疑,此曲是整個音樂會的高潮,它將音樂會的氣氛推到了最頂峰,我們的靈魂在這個時候也已經(jīng)完全被音樂俘虜了。李斯特的人文修養(yǎng)太豐富,他所寫下的愛恨情仇絕不是世俗的小情小調(diào),曲子中的每一個音符、現(xiàn)場的每一幀畫面都是如此地神圣而崇高,讓人們相信人類的所有情感都來自于上帝,人生中經(jīng)歷的每一次歡歌、每一處磨難都是上帝賜予的修行。
聽到這里,我不禁開始思考:音樂是人類情感的一種體驗,古往今來偉大的音樂家一定都體驗過過常人所經(jīng)歷的一切復雜情感。但在這些紛沓而至的情感中,有人麻木無感,庸碌過掉一生;有人受不住情感的力量選擇離開和逃避,但音樂家卻將情感體驗譜成不朽的作品,后人聽到這些作品都無一不受到啟發(fā),哪怕只是一些短暫的、瞬間的心理刺激。這一切的原因,只因為差了一種激情與天賦,或者一種自發(fā)的意識,還是一顆偉大的心呢?
依舊是帶著疑惑,我走出了音樂廳。雖然最后返場了三首曲目,但李斯特奏鳴曲的最后一個音符——那圣潔的天堂之聲在我心中久久回蕩,難以抹去。從音樂廳出來,馬路上的汽車依舊排著長長的隊鳴著笛。我卻有了一種非常不一樣的感覺,好像剛過去的兩個小時給了我很多東西,即使還是滿載疑惑,但不得不說的確飽食了一頓精神上的饗宴,那種難言的富足感是平時生活中極難捕捉,以后的平靜日子里也甚少遇見的。也許,這就是音樂獨特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