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萍
摘 要:小學美術教學能從小培養(yǎng)學生正確地審美觀念,對提高學生高雅的情操有積極地意義。本文主要對農(nóng)村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探索研究,以期能給農(nóng)村小學美術教學帶來一些啟發(fā)和思考。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審美觀念;應用策略;啟發(fā)思考
引言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逐漸推進,美育這個觀念在人們心中越來越被接受,人們意識到美術教育在學生綜合素質(zhì)發(fā)展中有不可忽視的影響,美術教學普遍進入了農(nóng)村各大學校。與此同時,農(nóng)村教育的新學科有著明顯的不足,有些地方其實并沒有真正落實美術教學,所以解決諸多美術教學的弊端也成了迫切的要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農(nóng)村小學美術教師的任務,就是要依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實際,采用欣賞、猜謎、故事、比賽、談話、游戲、形體、直觀教學、多媒體演示、生活引入、教法創(chuàng)新等多種方式,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饒有興致且真情實感地參與到美術活動中,主動學習與探究,并使這種興致轉化為長久的情感態(tài)度。
如教學“剪剪撕撕貼貼畫畫”一課時,首先告訴學生老師要給他們變一個小魔術,一下就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接著出示一張白紙,在學生面前隨意撕出了一個形狀;再貼到黑板上,通過貼畫和添畫的形式將它變成了一只可愛的小鴨子。學生頓時沸騰了,覺得非常有趣。教師接著又拿出一張白紙,撕了一個形狀,并將這個形狀貼到黑板上,進行轉動,然后問學生,這又會變成一個什么圖形呢?學生躍躍欲試,教師抓住時機添畫幾筆,一只正在孵蛋的老母雞便呈現(xiàn)在了大家面前。學生既驚訝又羨慕,特別想來試一試,于是教師趁熱打鐵,讓學生開始動手隨意地撕紙,并將紙貼好以后再來觀察它可以變成什么圖案。學生學習的熱情高漲,這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激發(fā)了學生的發(fā)散和想象思維,使他們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開展前置游戲,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
小學生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加上對美術學科的學習給予的重視程度不夠,所以,“課前亂”現(xiàn)象比較嚴重。即使在鈴聲響過甚至教師強調(diào)上課之后,仍然有學生心不在焉,或是繼續(xù)說著悄悄話,或者想著課間活動的趣事,這種局面下,教師若是開門見山,直接對學生進行美術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若是在這個時候組織學生開展游戲活動,不僅可以充分吸引學生注意力,還能強化學生學習動機,讓學生對接下來要學習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產(chǎn)生期待,從而為高效課堂的構建打好牢固基礎。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三原色”的知識之前,教師先為學生表演魔術,利用魔術喚醒學生學習興趣。首先,教師提前準備紅、黃、藍三種原色的水彩顏料,在每種顏料中加入清水,將它們變?yōu)槿N彩色水。其次,將三種顏色的水分別倒入三個玻璃瓶中。接著,拿一個空的玻璃瓶,分別倒入兩種原色的水,如倒入黃色的水和紅色的水,讓學生猜一猜會變出什么顏色的水。通過這樣兩兩相混的方式“變出”各種顏色的水,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再給學生講解“三原色”,學生的興趣會被充分喚醒。
三、開展課堂游戲,構建快樂的美術課堂
在課堂授課過程中,教師適當?shù)亻_展一些趣味性游戲,能夠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真正做到在學中玩、玩中學,而且還能深化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理解。小學生有好玩、好勝、好強的心理,教師可以以此為切入點,引入一些競賽類游戲活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能動性,從而打造一個快樂、高效地美術課堂。例如,農(nóng)村資源豐富,尤其是廢舊材料較多,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變廢為寶”競賽活動,具體如下:首先,提前對學生分組,讓四五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每個小組課前從家中收集“無用”的廢舊材料,如空的礦泉水瓶子、紙殼、玻璃瓶、酒瓶蓋、紙杯等,將它們帶到課堂上。接著,教師設計“最具有創(chuàng)意小組作品”和“最美小組作品”的競賽游戲,要求每個小組利用已有的廢舊材料完成美術作品,可以是一個作品,也可以是多個作品。這樣的競賽活動具有競技性、娛樂性,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還能在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合作精神、協(xié)作能力等。
四、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滿足學生個性需求
對于正處于身心發(fā)展階段的小學生而言,其學習能力、認知水平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加之每個小學生均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因此在進行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個體差異給予重視,結合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情況和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來制定一套與之相匹配的教學活動,這樣一來既能夠滿足小學生的個性需求,而且還可以使小學生更好地體會和感受美術學習的快樂,從而有效提高小學美術教學效果。例如,在進行“七彩飛虹”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大綱要求來設置“尋找顏色”的游戲,先將彩虹的七種顏色展示給學生,隨后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顏色,依次說出彩虹顏色的順序。這樣的游戲活動雖然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但是對有些學生來說參與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極度缺乏自信心。為了使此類現(xiàn)象得到有效改善,就需要小學美術教師對教學活動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其中,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五、注意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和價值觀
教學過程中,不少學校教師對學生美術教學的要求僅局限在學生是否完成課堂、課后作業(yè),期末考試成績是否合格等,而不是看學生對美的價值的認識、審美水平是否達到。一堂課,如果沒有精心規(guī)劃和安排,學生的教學效果也不會達到預期目的。假如只是簡單對教師范本臨摹不創(chuàng)新,學生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意識也無法培養(yǎng),至于這個臨摹作品有什么意義更無從得知了。故該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并在此過程中逐漸樹立學生正確地價值觀,如此才能達到預期目的。
結語
總之,農(nóng)村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靈活運用多種方法來使學生對美術教學更感興趣,提高學生想象能力、審美意識。農(nóng)村學校該重新審視自身教育工作,對學生美育進行多維度教育、總結,用實際行動響應教育部門的積極號召,為學生全面發(fā)展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張月.淺談農(nóng)村小學美術教學[J].魅力中國,2019(45):252-253
[2]洪瀟.游戲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