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無處話凄涼

      2020-03-17 09:25:51張玉靜
      青年文學家 2020年3期
      關鍵詞:彌爾頓江城子蘇軾

      張玉靜

      摘? 要:悼亡詩作為詩歌的一個獨特組成部分,在中西方詩歌史上有著截然不同的歷史淵源和表現(xiàn)形式。文章從審美意象和審美重心兩個方面分析比較兩首著名的悼念亡妻的詩——蘇軾的《江城子》和彌爾頓的《夢亡妻》,以期管窺中西悼亡詩的寫作傳統(tǒng)差異。文章還從詩人的才華修養(yǎng)和坎坷經歷兩方面分析了這兩首詩成為經典的原因。雖然兩首詩審美意象、審美重心皆不同、但都抒發(fā)了作者壯志難酬的情懷。

      關鍵詞:悼亡詩;蘇軾;《江城子》;彌爾頓;《夢亡妻》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03-0-03

      悼亡詩作為詩歌的一個獨特組成部分,廣義是指悼念亡者的詩,狹義指丈夫悼念亡妻或妻子悼念亡夫的詩。悼亡詩在中西詩歌史上有著截然不同的歷史淵源和表現(xiàn)形式。中國悼亡詩的傳統(tǒng)要遠遠長于西方,并且數(shù)量也遠遠多于西方。最早的悼亡詩似可追溯到《詩經》。劉大白的《白屋說詩》認為《邶風·綠衣》和《唐風·葛生》都是悼亡詩。前者由“綠衣黃里”、“綠衣黃裳”起興,生者反復摩挲著妻子親手縫制的衣服,吟唱著“心之憂矣”及“我思故人”。后者由葛起興,葛生而蒙于楚,蘞生而蔓于野,各有所依托,而“角枕粲兮,錦衾爛兮。予美亡此,誰與獨旦?”由物及亡人又及已,一詠三嘆,表達了綿延不斷的思念及希望,“夏之日,冬之衣,百歲之后,歸于其居?!敝焓亓猎凇对娊浽u釋》里說此詩“不僅知之為悼亡之祖,亦悼亡詩之絕唱也?!蔽鲿x潘岳(247—300)悼念亡妻楊氏作《悼亡》詩三首,其一中有“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幃屏無髣髴,翰墨有馀跡。流芳未及歇,遺掛猶在壁。恍恍如或存,回惶忡驚惕?!彼梦锼既?,寫妻子衣服上至今還散發(fā)著余香,生平玩用之物還掛在墻上。他寫恍惚中似乎又見嬌妻,不料確是幻覺,驚醒后忐忑惶恐。劉勰的《文心雕龍》、蕭統(tǒng)的《文選》也把悼亡詩列為文學的一個類別。自此,歷朝歷代都有文人墨客不吝筆墨,悼亡妻,哭子女,悲友人,甚至應酬作答,應景寫作。寫出“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唐元稹為悼亡妻韋氏有《遣悲懷》之七律三首,陳寅恪在《元白詩箋證稿》中大加贊賞。另外,唐李商隱、宋賀鑄、蘇東坡、明末王士禛、清納蘭容若等都曾寫過悲亡妻的悼亡詩。即使現(xiàn)在,形式各異的悼亡文章(包括詩歌)也時有所見。彌爾頓(1608—1674)的《夢亡妻》以其豐富的用典、真摯的情感在西方悼亡詩中占有不可忽視的地位。雖然主題都是悼念亡妻,但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巨大不同,中西悼亡詩所采用的審美意象、審美重心存在巨大的審美差異。本文選擇了在東西方流傳甚廣并有典型代表性的兩首悼亡詩,蘇軾的《江城子》和彌爾頓的《夢亡妻》,通過分析文本并結合詩人自身的才華修養(yǎng)和坎坷經歷,達到管窺作品深層意蘊中的中西美學差異之目的。

      蘇軾的《江城子》作于熙寧八年(1075年)正月二十日,蘇軾剛到密州任知州,所悼念的是過世十年的妻子王弗。妻子聰明沉靜,知書達禮。二人情深意篤,恩愛有加。不幸王弗年僅27歲即染病早逝。十年之后,奔波于仕途中的蘇軾已到40,政治上的不甚得意和繁冗纏身的政務讓正處不惑之年的蘇軾“塵滿面,鬢如霜”,對亡妻的思念卻沒因生死相隔而有所減弱。光陰匆匆,倏忽十載,千里之遙,幽冥渺渺,思念之情,對誰傾訴?縱使相逢,物是人非,早生華發(fā),難以相識,悲痛之余,更覺凄涼。日有所思,故夜有所夢。下闋夢里還鄉(xiāng),見發(fā)妻窗前梳妝,卻彼此相對無言,別后滿腹知心話,都在泫然淚珠中。明月千里松崗,伊人凄涼斷腸。蘇軾的《江城子》雖為悼念亡妻而作,但全詞上下兩闕妻子只有一霎那的驚艷亮相,“小軒窗,正梳妝”,更多的是詩人在詞的畫面中心,傷時感懷,自吟自嘆自憐。

      與其三部恢弘激昂的史詩巨著《失樂園》、《復樂園》、《力士參孫》相比,彌爾頓悼念第二任妻子的十四行詩《夢亡妻》顯得那么精致、低沉、悲傷。相較于蘇軾亡妻一剎那的出現(xiàn),彌爾頓的妻子在夢中是絕對的主角。彌爾頓與第二任妻子凱瑟琳·伍德科克于1656年11月結婚,不料妻子在產下一女3個多月后,于1658年2月去世,女兒也不久夭折,這對于雙目已經失明的彌爾頓來說打擊是巨大的。全詩緊緊圍繞亡妻的“圣徒”形象展開。第一小節(jié)把亡妻喻為勇敢堅貞的阿爾塞斯蒂斯。根據(jù)希臘傳說,忒薩呂王阿德墨托斯在與阿爾塞斯蒂斯結婚的當天,忘記向女神祭獻,因此要被女神處死,除非他的父母或妻子中有人愿意替他受死。阿爾塞斯蒂斯為救丈夫,樂于替夫受死,去接受神的處罰。她剛死不久,朱庇特之子赫拉克勒斯趕來營救,與死神搏斗,將阿爾塞斯蒂斯從冥府救出,帶回家與丈夫團聚。阿爾塞斯蒂斯在西方文學作品中已經成了為愛而自我犧牲的經典形象。在第二小節(jié)中,彌爾頓引用《圣經》中的典故來突出妻子的圣潔。根據(jù)希伯來律典中對婦女產后潔身的規(guī)定,生完女孩需要66天才可潔身參加圣事,因此彌爾頓在詩中說,“我的妻/由于古戒律規(guī)定的凈身禮而得救/洗凈了產褥上斑斑的玷污?!钡谌」?jié)是詩人在夢中“毫無障礙地充分地瞻視”到的妻子,對她外貌及品德的極力書寫,更使亡妻處處閃耀著圣潔的光芒。她“一身素服”,“臉上罩著面紗”,“愛,溫柔,善良在她身上發(fā)光”。夢中的妻子擺脫了現(xiàn)實生活的世俗之相,升入天國。宛如一個圣潔的天使,飄然而來,飄乎而去,帶給早已失明、從未見過妻子模樣的彌爾頓以巨大的精神安慰和愉悅。也只有在夢中,彌爾頓才可以“仿佛看到”為愛而勇于犧牲自我、圣徒般的亡妻。最后一行“I waked, she fled, and day brought back my night”全由單音節(jié)詞組成,表現(xiàn)了急切的語調,傳達出詩人強烈的痛苦情感。詩人必須重新面對嚴酷的事實:妻子離別人世,自己雙目失明,美妙的幻景突然切換成殘忍的現(xiàn)實,滿心的歡樂突然轉為心碎的悲痛,耀眼的光明突然轉為無盡的黑暗。這種突然的轉折,鮮明的對照,顯示出詩人內心極度的悲哀。“白晝”本來是希望、光明、歡樂的象征,但對于雙目失明的彌爾頓來說,黑夜里因為夢到了亡妻,才是他真正的“白晝”?!鞍讜儙Щ亓宋业暮谔臁边@一詩句后隱藏著的作者多么巨大的失落與悲傷??!

      一、審美意象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詩大序》)華爾華茲在《抒情歌謠集序》(1802)中說,“詩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睙o論何時何地,情深意切終歸是詩歌打動人心的第一要素?!扒椤痹谠姼柚械母街铩庀?,也因此有了不同于其他情境中的含義。意象可以說是詩人在創(chuàng)作詩歌時所采用的融合了主觀情意和外在物像的形象。意象是具體的,是浸染了詩人熱切情感的人、事、物、景等,如中國傳統(tǒng)詩歌中常用的“楊柳”、“明月”、“杜鵑”、“鴻雁”等。中國悼亡詩更多地把視線投放在亡妻生前的時間和空間。悼亡詩幾乎都在存與亡、今與昔的對比中盡顯哀情。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甘苦與共、生死相依的至真情愛、生前活動的場景及言談舉止都經過作者情感的浸染進入作品,生成一種凄寂而清冷、荒涼而黯淡的美感。因此,中國悼亡詩的意象選擇帶有一種極普遍的特征:多用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實性意象,即多是柴米油鹽的生活小事,平淡無奇的家庭瑣事,多是詩人妻子生前活動的閨閣庭院中的種種物象,諸如冷火殘燈、孤帳空床、虛座窗塵等。蘇軾的《江城子》選取了中國文人熟知的“孤墳”、“窗”、“明月”、“松”、“崗”等意象,皆慣常的風景與平常的事物。然“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扒Ю锕聣灐北M顯荒涼之態(tài),風塵滿面,兩鬢如霜,盡述人生之艱;“窗”邊梳妝,微露一絲暖色,本應“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卻默淚千行,言不盡相思之苦、關心之切。清冷明月夜,荒涼短松崗,年年斷腸處,何處是故鄉(xiāng)!

      相較蘇詩運用隨處可見、信手拈來的日常景物來表現(xiàn)對亡妻的懷念,彌爾頓的《夢亡妻》引用了希臘神話和圣經典故極力渲染妻子的圣潔和犧牲精神。這是因為西方文學傳統(tǒng)之源即為希臘羅馬神話和圣經,特別是圣經的存在意義已遠遠超出其教義功能,已經融入了受過教育的彌爾頓那一代人的血液,成為他們寫作汲取不盡的源泉。從某種程度上說,西方古典知識分子對圣經典故的熟悉程度正如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對四書五經的熟悉度。因此,西方詩歌中處處充斥著大量的來自這兩個源頭的典故。在本詩中,彌爾頓把妻子比作德貌雙全、勇于為愛犧牲的古希臘美女,而后又用圣經典故來渲染妻子的純潔。彌爾頓在詩中強調了愛妻勇敢堅貞、純潔高尚的圣徒形象,使妻子周身蒙上一層朦朧神秘的光環(huán),把妻子和蕓蕓眾生中的凡夫俗子截然分開。在詩人近乎虔誠膜拜的口吻中,讀者看到的似乎不是彌爾頓朝夕相處的妻子,而是一個渾身散發(fā)著慈愛圣潔之光的天使。她從靜謐的天國飄然而來,似乎就是為了安慰和拯救迷茫失意中的丈夫彌爾頓。這兩個意象使亡妻脫離了俗套庸常的落窠,進入純凈圣潔的天使行列。彌爾頓強調的是妻子的美不僅表現(xiàn)在外表上,她內心的崇高帶給失落中的作者更大的慰藉和靈魂的安寧,由此本詩的主題也得到了升華。

      二、審美重心

      悼亡詩雖然主題都是悼念亡人,但由于中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所表現(xiàn)的悼亡書寫也有很大差異,詩歌的審美重心也大相徑庭。簡言之,中國悼亡詩筆墨大多描寫妻子生前做了些什么,特別是如何勤勞持家,如何與詩人同甘共苦,用以反襯詩人失去愛人后的悲哀及思念之情。而作為主角的被悼念的妻子,她的外貌如何,比如眼神、頭發(fā)、膚色、衣著等等,她如何贏得詩人的芳心,兩個人如何情深意濃,這在中國悼亡詩中很少寫到。當然,中國并不缺乏描寫美人的詩歌,但那大多寫給戀人或妻子,很少寫給亡妻的。也就是說,中國悼亡詩重點書寫妻子的美德。蘇軾的《江城子》中妻子只有一剎那的驚艷亮相,“小軒窗,正梳妝”,妻子的德行如何,容貌又怎樣,詩人都沒有做細致的勾勒和刻畫。妻子是怎樣梳妝的,作者也并沒有言明。此處的留白,給了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妻子晨起梳妝,在窗邊對鏡理云鬢,貼花黃。郎君在一旁偷偷欣賞,贊嘆不已,妻子則低眉淺笑,嬌嗔含羞。兩情相悅的少年夫妻的閨房之趣躍然紙上。相對于《江城子》對亡妻6個字的描寫,彌爾頓的《夢亡妻》處處充斥著對妻子濃墨重彩的描寫,“圣徒般的妻”、“蒼白而虛弱”、“她一身素服,純潔得和她心靈一樣/臉上罩著面紗,但我仿佛看見/愛,溫柔,善良在她身上發(fā)光/如此開朗,什么人臉上有這等歡顏”。如果把中國悼亡詩比喻成寫意畫,那西方悼亡詩就是油畫。色彩瑰麗絢爛,層層鋪陳,句句暈染,立體感十足。雖然《夢亡妻》的色調是純潔的白色,但這白色中包含了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每一種都昭示著彌爾頓對妻子的深情的懷念,虔誠的敬仰。

      相較于西方悼亡詩的大膽熱烈、坦誠率真,中國悼亡詩習慣于從側面來表現(xiàn)亡妻的賢淑美麗以及夫婦間的深情。這主要源于中國文化和詩教傳統(tǒng)。中國讀書人一向以“慎于言,訥于行”為君子必備品德,以“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為詩歌最高境界,以“思無邪”為做詩必循傳統(tǒng)。封建社會的婚姻締約大多數(shù)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夫妻之情與其說是傾心相愛,不如說是倫理觀念使然。這也不難解釋為什么中國大部分悼亡詩人懷念的都是妻子的織布縫衣、做飯漿洗。

      悼亡詩因其主題為愛情和死亡,哀悼中必然會牽扯到相愛的男女,雖然兩人已天各一方,陰陽兩隔。從這個意義上說,悼亡詩既悼亡者,也不可避免地悲悼作者自己。作者遭遇越是坎坷,境遇越是窘迫,對亡者的悲悼也越深刻。一首悼亡詩的好壞,和詩人的感情真摯與否有關,和詩人創(chuàng)作時的境遇有關,更和詩人自身的思想境界和文化修養(yǎng)有關。蘇軾的《江城子》和彌爾頓的《夢亡妻》之所以在眾多的悼亡詩中脫穎而出,是和這兩位作者本身的才華和經歷分不開的。蘇軾為嘉佑二年(1057年)進士,由于他立身自有本末,不以個人好惡或政治偏見而改變自己的觀點,因而得不到新舊兩黨任何一方的信任和庇佑,他一生三黜,仕宦郁悶不得志,但他卻始終關心國計民生。在長期的謫居生活中,他“參儒家與佛老而互用,兼此岸與彼岸而通融,既有入世者的超脫情懷,又有出世者的隨物悲喜”。(韓經太:96)他始終保持一種平和曠達的心態(tài),不介懷于個人之窮通得失、禍福生死,所至無不安懷適命,隨遇而安。王水照先生認為就其成熟和典型而言,蘇軾代表了封建文人士大夫人生思考的最高境界。(王水照:638)也許是“禍兮福之所倚”,一生官場不甚得意的蘇軾在文壇建樹了多方面的文學業(yè)績,這在中國文學史甚至世界文學史上都極為罕見。中國儒家一直倡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提倡在改變世界、改造社會中實現(xiàn)自我價值。中國文學史上杰出的詩人及其作品無一不與治國平天下緊密相連,表現(xiàn)在作品中多是抒寫國強民富的政治理想和儒家之治的遠大抱負。屈原、杜甫、辛棄疾、范仲淹,無一不在作品中抒發(fā)憂國憂民的情思、憤懣難平的情懷。蘇軾的《江城子》很好地證明了中國文人的寫作傳統(tǒng)。寫作這首《江城子》時他正被貶于密州,傷時感懷,在妻十年忌辰之日,久蓄心底的情感潛流如閘門大開,奔騰澎湃不可遏制。訴苦悶相思之苦,嘆生計仕途之艱,知音難覓,孤苦誰知,壯志未酬,悲愴問天,讀來更平添一種傷感。

      同樣,彌爾頓的才華和修養(yǎng)在同時代人中也屬于出類拔萃。他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上圣保羅公學,1625年去劍橋基督學院學習時,已經熟練掌握了拉丁語、希臘語,掌握了足夠的希伯來語閱讀原版圣經,法文、意大利文也難不住他。深厚的知識儲備為他以后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彌爾頓在寫作《夢亡妻》時已年過半百,經歷了許多滄桑坎坷。他1649年被代表新興資產階級的克倫威爾政府任命為“國務會議外語秘書”,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政治。這正是他多年韜光養(yǎng)晦后實現(xiàn)他治世抱負之時。他主要忙于撰寫外交文件,著文反駁國內外反對派,為他心目中理想的、代表人民和自由的政府辯護。但到了克倫威爾統(tǒng)治的末期,革命力量內部矛盾變得日益尖銳,1658年九月克倫威爾去世,他的兒子理查繼任為護國主,庸碌無能,不到一年就被迫遜位。大權落在一批軍隊首領手里,加以一些激進派對資產階級上層不滿,醞釀起事,資產階級政權不穩(wěn),最終導致復辟。從此,彌爾頓被迫擱筆,生命都受到威脅。這些政客的虛偽自私和國內各階層無休止的爭權奪利徹底澆滅了彌爾頓的滿腔革命熱情。再加上個人遭遇的不幸——積勞成疾、雙目漸漸失明、妻女不幸亡故,彌爾頓當時深陷痛苦迷茫。在詩中他也流露出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遭遇坎坷后裹挾著的個人政治失意、功業(yè)難就的悲涼。“白晝帶回了我的黑天”,這既是實情所寫,更是彌爾頓政治抱負幻滅的一聲嘆息,終生奮斗的政治理想何時才能實現(xiàn)?苦苦追尋的理想之國何時才能建立?詩人雖然只在最后一句“我醒了”成為畫面中的主角,但畫面最終定格在詩人身上,那一臉的痛苦悲傷、悲觀絕望,帶給讀者綿延無盡的回味。

      “詩詞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鳴者也。故‘歡愉之詞難工,愁苦之言易巧?!保ㄍ鯂S:38)悼亡詩作為詩歌的一個獨特組成部分,更彰顯了“詩可以怨”的原則。蘇詩和彌詩雖體現(xiàn)了東西方不同的詩歌寫作傳統(tǒng),但其精神內涵卻是一脈相承,異曲同工。這或許是東西方傳統(tǒng)知識分子共通的家國情懷吧。

      參考文獻:

      [1]辜正坤. 英文名篇鑒賞金庫詩歌卷[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

      [2]韓經太. 宋代詩歌史論[M]. 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3]胡家?guī)n. 英美詩歌名篇詳注[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4]沙靈娜. 宋詞三百首全譯[M].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

      [5]王國維. 人間詞話新注[M]. 山東:齊魯書社,1994.

      [6]王水照. 元祐黨人貶謫心態(tài)的縮影——論秦觀《千秋歲》及蘇軾等和韻詞[A]. 王水照自選集[C].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7]楊周翰. 彌爾頓的悼亡詩——兼論中國文學史里的悼亡詩[J].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3).

      [8]朱熹. 新刊四書五經[M]. 北京:中國書店,1994.

      猜你喜歡
      彌爾頓江城子蘇軾
      江城子·春潮不息
      黃河之聲(2022年14期)2022-11-16 10:58:42
      溫暖的衣裳
      從善如流
      從人出發(fā)——評陳其鋼《江城子》
      蘇軾“吞并六菜”
      蘇軾吟詩赴宴
      1720年版《彌爾頓詩集》的排版、插圖和導字——分析目錄學案例研究
      江城子,秋日送戰(zhàn)友
      蘇軾發(fā)奮識遍天下字
      以“情”之鑰匙開啟《江城子》感人之門
      語文知識(2015年7期)2015-02-28 22:01:35
      台中县| 东台市| 上林县| 连云港市| 大理市| 开封市| 荥阳市| 全州县| 江油市| 夏津县| 拉萨市| 云阳县| 桂东县| 元谋县| 绍兴县| 辉南县| 于都县| 奇台县| 周至县| 长宁区| 延津县| 浮梁县| 沂南县| 清水河县| 安塞县| 开封县| 中牟县| 任丘市| 潍坊市| 乃东县| 汽车| 大方县| 厦门市| 霍州市| 玛曲县| 门源| 武强县| 马尔康县| 恩施市| 邢台市| 进贤县|